分享

【红色记忆】天尖古村,红色花驼

 taoshu 2019-10-07
邯郸电视台报道花驼村

红色基因

使得磁县这块热土英雄辈出

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始终坚持着对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

涌动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今 天

我们走进陶泉乡花驼村

这里,抗日兵工厂保存完好

这里,被焚毁的民宅依然矗立

抗战地图、长枪短炮、电台

……

讲述着

英勇的磁县人民抗击侵略者

的风云往事

↓↓↓

  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军工专业村”,人们还喜欢称呼它为“天尖上的红色兵工厂”,说的就是磁县陶泉乡花驼村。

古朴风貌,传统名村

  花驼村座落在天宝寨半山腰处,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平均海拔700余米,是磁县地势最高的村落,俗称“天尖村”。

  相传,东魏高欢时,阁老郭荣因遭奸臣陷害,第二天将满门抄斩,头天晚上在同僚的帮助下,郭荣带领全家三十余人深夜出逃来到这里,由于北边山岭很像人的耳朵,故取名欢耳驼。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后,欢耳驼改名为花驼村,此名沿用至今。2012年底,花驼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为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隋唐时期石碾遗存

▲远眺天宝寨景区

军民一家 同仇敌忾



  1938年春节前后,中国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磁县人民抗日民主政府转移到天宝寨附近的中岔口村。县长田裕民为解决兵械修理及军需物资供应问题,将抗日武装兵工厂设在了花驼村和西韩沟。随着129师师部进驻涉县,又逐渐发展成为大部队的军工物资生产与中转基地。

  在刘少奇、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兵工厂主要生产机枪、手枪等武器和军衣、军鞋、毛巾和肥皂等后勤物资,被源源不断地从村里输送到前线,一时间这里成了根据地内有名的“军工专业村”。
  当时的肥皂厂、被服厂、枪械厂、地雷厂、毛织厂、军工食堂等分布在村内各处院落和古庙宇中。其中,村里最大的一处二层三进院落也被老乡捐献出来当作厂部使用,并将前排房屋改造为兼具嘹望和防守功能的炮楼。

红色基因 永放光芒



  当时,兵工厂有工人266人,工厂车间占有民房245间,广大革命干部和群众为保护这个兵工厂,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一位八路军干部为了保护兵工厂和群众转移,被日军割掉头颅,壮烈牺牲,后被安葬在五里河村西的山坡上。兵工厂在花驼村七年多的时间,始终没有遭到敌人破坏,为抗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4月,由于形势变化,兵工厂由花驼村迁往涉县西达,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涉县西达兵工厂。据记载,花驼村兵工厂应是当时太行山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冀南第一兵工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学习革命精神,在红色文化旅游区打造过程中,花驼村建设了一二九师兵工厂博物馆,分为五个区域,分别陈列着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与史料。对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红色旅游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