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 豁达人生 “如今于凡忿恨等件,只是个物来物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期本体之正了。” ——王阳明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的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阔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心胸狭隘之人,往往放不下对曾经伤害自己的人的怨恨。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因为情感纠葛,诽谤中伤或竞争对手的打击而深受伤害,心中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耿耿于怀地痛恨着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怨恨是一种极为被动的感情,不仅不能缓解心中的伤痛,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对对方形成影响,仅有的用处,便是伤害自己,折磨自己。怨恨就像一个不断扩大的肿瘤,挤压着生活中的快乐神经,使人们失去欢笑,整日愁容。更有甚者,因为放不下心中的怨恨,将报仇作为生存下去的唯一信念,最终只能香消玉损,为怨恨陪葬。 《传习录》中记载,有人就“有所怨恨”一说向王阳明请教。先生指出:“像怨恨等情绪,人的心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一点也不可以有罢了。当人怨恨时即使是多想了一点,怨恨也会过度,这样就不是心胸宽广无私了。因此,所有怨恨,心就难以保持正直。如今,对于怨恨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心中不存一分在意,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无私,从而实现本体的中正平和了。” 心胸狭隘之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好,猜忌心重,为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折腾好几天,只因为触动到了他的利益。与放不下心中的怨恨的人相比,这样的人对自己的伤害更大。因为他的心胸狭隘,身边的人难以与之深交,基本的友好关系和信任感无法建立。历史上不乏由于昏君妾臣的猜忌而令无数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走上断头台的例子。 心胸狭隘会给人带来无穷祸患,而心胸宽广则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慰籍心灵。无论是为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争取发展的机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心存一份豁达,才能放下怨恨,重拾笑颜;并能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也许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心中的豁达就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豁达是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只有敞开胸怀,才不会被俗世尘埃所扰,才能安心地关注放下保证身心的纯净。做到待人处世不胡乱猜忌,面对摩擦和误会能放下心中的愤恨,心胸宽广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世俗荣辱所累,不为凡尘琐事所扰,不为痛苦烦闷所惊,才能包容万物,容纳太虚,才能活的轻松潇洒,舒心自在。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天地何其广阔,拥有宽广的胸怀,我们变能在其中自由地翱翔!!! |
|
来自: 果果w65k9gp8t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