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wenxuefeng360 2019-10-07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这是见过杨立华老师的学生的印象。

始于颜值,终于才华。

这是所有选修课学生的体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当代儒者。

这是所教学生给杨老师的评价。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每年一到北大的选修课时期,杨立华老师的课程总是被一抢而空,选不到实体课就选网课,更有学生为了听杨老师讲课,而辅修哲学双学位。

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老师,能让学生“为课痴狂”?

是高颜值男神,温润谦恭;更是幽默风趣的真性情老师

杨立华老师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十佳老师”;

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作品10余本。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哲学,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但是杨老师的哲学课却不断吸引来外专业的学生来“蹭课”,这是为何?

只要在北大,随便问一个学生:你对杨立华老师有印象吗?

哇,男神!

这是妥妥的回答。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还有学生回忆:

2010年3月,杨老师开始讲课前,曾有一名女生献给老师一束鲜花。

这个教了十几年学的老师竟然脸红了,随后恭敬的从女生手里接过鲜花。

这就是杨老师,不管对谁都是温润谦恭。

但是除了杨立华老师的外在气质,真正吸引学生的是杨老师的幽默、风趣,将哲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巧妙的教授给学生。

杨老师上课很少带课本,更不会对着PPT念一个小时,他的课是学生和哲学的对话。

对于有学生觉得哲学无用的想法,杨老师会举例为证: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出自《论语》;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用到了《老子》;

……

这些古语,却一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起作用。

“我们从来没有远离过中国哲学,对此我们要有自信,也要更加珍惜。”

而有时候遇到学生状态不佳,昏昏欲睡,杨老师也会抛出几个小段子,活跃气氛。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杨老师谈到读博时,在宿舍做饭,煤油着火了,学工科的他认为煤油不能用水灭火,就在他看着火焰沉思时,旁边邻居端着一盆水竟然把火灭了。

后来他还纠结了很久:煤油怎么能用水灭呢?

说完,老师就笑着和同学们说:可不能把知识学死了

这样可爱又专业的老师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杨老师在讲课时,也从来不是一股脑的哲学理论灌输,而是引用生活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而正是这种方式,常常让学生茅塞顿开。

有一次讲到:

孔子问弟子志向,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杨老师讲到这里,有感而发:

人人都希望永远和朋友在一起,但是一生要经历多少次永远的告别,北岛曾说“一生重逢总是比告别少,至少一次。”

杨老师的感叹,是来自于生活,杨老师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家里人没让他知道。再见时,已是阴阳两隔。

这就是老师所说的重逢总比告别少一次。

对于子路的回答,杨老师说:

子路的志向还是外在的志向不是内在的有必然性的志向,我想追求只要努力,就必然能够达到和实现的志向。

杨老师是真的将哲学融入了生活,所以才让学生们对他的哲学课心之所向。

教授也是普通人,为考北大将陈来老师的回信钉在床头

杨老师1988年进入浙江大学学习。

学工科的他接触到陈来老师的书《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后,就下定决心报考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追随陈老师学习。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一次心血来潮,杨立华就给陈老师写了一封信。

没想到到1991年11月份,杨立华就收到了陈老师的回信。虽然只有三四行字,陈立华高兴坏了,立刻用图钉将信钉到了床上。

每天早上起来,晚上睡觉前,他都会读一遍老师的回信。

学工科的他跨专业考研本就不易,但也正是这封信,让他坚定目标,并时刻激励着他,终于在1992年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

而当初买的那本书,读研时,杨立华不断翻看,写满了不同颜色的学习心得。

最后书都被翻得掉页了,陈杨立华就将这本宝藏放到了书柜的最深处。

杨老师在读书时,和室友互称“某子”,他就是“杨子”。

宿舍里的诸子,总是时刻鞭策,大家会打赌,看谁能起的最早;念书时,也会比拼谁的声音最大。

在写论文时,有时候杨老师和室友会好几天没时间说话,但是他会在某个晚上打给室友,讨论研究的进度,顺便聊聊最近的生活和打算,更要约定以后在学术上大有所为。

这就是杨老师,有梦想、会坚持不懈为之努力的普通人。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谁说中国没有哲学?我要和这个声音斗争到底

2018年9月,杨老师出版了自己的新书《中国哲学十五讲》,在封面上,老师写下了两句话:

中国哲学史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具当代性?

如何让伟大的先哲们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

这应该就是杨老师最大的期望吧。

而提到中国哲学,总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

对此,杨老师说:我和这个声音做了很多年的斗争。我认为哲学有三个基础要素: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理性、成体系的思考。

中国当然有自己的哲学,关键是先哲们的思想精华如何准确继承与科学弘扬。

而杨老师也一直为此付出努力。

他将在北大将中国哲学史20年的总结,形成一个体系,写在了这本书里。

北大学生最喜欢的教授竟然是哲学老师,为了听课甚至辅修双学位

哲学之所以成为哲学,它一定具有普遍性,虽然哲学家一定有时代局限性,但是只要进入哲学之思,它一定是超时代的。

从《老子》到《论语》,从《墨子》到《庄子》......杨老师一直在身体力行,打破外人对中国哲学的偏见;

打破现有的模式僵化、不成体系的哲学史;

还给我们一个清晰明了、且生气勃勃的中国哲学。

惟期暗夜承薪火,不因微薄忘古今。

这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中国哲学的期望。


我是CC酱,儿子汤汤刚刚高一,女儿圆圆即将上初中。为了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他们出生起,我就在努力学习育儿知识。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孩子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经验,期待和大家交流育儿经验,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更多精选文章,欢迎移步我的公众号:CC酱在傲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