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历史(公元前800-公元前300):16、战国七雄

 Ztiger1980 2019-10-07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只剩下晋、燕、楚、秦、齐。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这时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只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这时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智伯瑶执政后,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越国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晋公,我智家先拿出来,你们呢?”

三家中只有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于是智伯瑶就和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三家攻打赵家所在地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晋阳城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指着晋阳城得意地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另外两家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两家旁边各有一条河。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的门客说:“我看韩家和魏家现在追随给智伯瑶,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门客劝说韩、魏两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于是他们放水淹了智家的兵营,并偷袭消灭了智家的军队。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接着韩、赵、魏三家联手攻打晋公并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

在同一时期的齐国也出现了变化,齐国有一位姓田的家族,世袭齐国的大夫的官职。齐国的国王有时很昏庸,而田家对百姓很好,百姓借米他们就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因此,田家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百姓心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强大。到田恒时,田家掌握了齐国的大权。公元前386年,田家正式成为齐侯,这就是历史上的田氏代齐。

这时战国基本由7个国家组成,分别是魏、韩、赵、燕、楚、秦、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战国七雄。战国时代的形势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