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01篇 第二位难以措置的代表,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庶长子耶律天德。 八年前,天德已经在朝堂中崭露头角,他受命同邸用和作为国信使出访后晋。其时,燕云十六州过户到契丹名下尚不足两年,契丹、后晋两国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未满二十的天德受到行将五十的后晋高祖石敬瑭的隆重欢迎,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哥”(石敬瑭是耶律德光的义子)在后宫数次设宴,亲自作陪,访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晋、契交恶后,天德又被任命为皮室(契丹常备国防军)将军,扈从太宗,每战必与。 特别是会同九年(公元946年)末,契丹大军与后晋北面行营在滹沱河畔对峙时,天德请兵五千,与国舅萧翰一起由下游渡河,迂回包抄晋军后方,焚其辎重,断其粮道,为逼降北面行营立下首功。 身为长子的天德既有国际声誉,又有显赫军功,理应被德光立为冢嗣,却因生母只是没有位份的宫人,封爵始终不彰,更不要说立嗣。而皇后萧温所生的两个弟弟,并无尺寸之功,早在会同二年(公元939年)3月就已封王。长弟耶律述律为寿安王,幼弟耶律罨撒葛为太平王。 契丹族内,嫡庶分野原不明显,天德对此哪能毫无怨言。不过,他明白一个道理:天子之家,惟力是视! 自古以来,嫡长子与帝位无缘的屡见不鲜。远的如隋之杨勇、唐之李建成。作为国之储君,为免兵凶战危,国本动摇,他们都留在朝中坐镇。而晋王杨广南渡灭陈、秦王李世民剿除群雄,均挟不世军功成功翻盘。 近的如伯父耶律倍。他被尊为“人皇王”留守东丹国,父亲德光领兵马大元帅之衔随军征战,积累了足够的人望,终被太后述律平扶立为帝。 所以,只要弟弟们安居上京,他的功业渐隆,日后必有反报! 不料,德光在栾城驾崩,军中籍籍无名的堂兄耶律兀欲反被诸将拥上大位。兀欲对他颇为忌惮,命他护送德光灵柩先行返国,将他与一众袍泽隔离。 天德回国后迅速倒入太后的阵营,被太后委任为讨伐兀欲的先锋。 他很清楚,太后属意的继承人是三叔耶律李胡,击败了兀欲,太后也绝不会支持他。 可是,天德需要这场胜利,好让诸将擦亮双眼——兀欲难堪大任,他才是天命英主!收服了南征大军,他再以雷霆之势回师上京,太后、三叔也只能徒呼奈何!请看那时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天德在泰德泉(辽宁北票)遭遇兀欲军前锋,他骤马驰入敌阵,将兀欲军截为两段。酣战中,他将对方统帅伟王耶律安端击于马下,多亏耶律刘哥及时救护,伟王才幸免于难。 人算不如天算,太后钦点的排阵使、新降汉臣李彦韬竟阵前倒戈,天德无奈败回上京。 此后,“横渡之约”达成,兀欲坐稳了宝座,自称“天授”皇帝。天德只得屈身为臣,随众人一起山呼舞拜。 天德不甘失败,兀欲心知肚明,目前他还腾不出手来对付天德。他刚刚把老太后述律平和耶律李胡贬谪到祖州圈禁,后族一脉亟需安抚。倘若再拿掉天德,极易引起正在观望的各方势力的敌忾之心。 兀欲只好再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待续) 参考书目: 叶隆礼《契丹国志》 脱脱等《辽史.世宗本纪》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汉书》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