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维埃国家的诞生

 yh18 2019-10-07

苏联的形成要从沙皇政权的覆灭说起:俄罗斯历史大致分为沙皇时代、苏联时代和俄联邦时代三个阶段。沙皇俄国从东欧平原的莫斯科同时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向东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向西取得了波罗的海与黑海的出海口。在沙皇俄国的扩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族被迫臣服于沙皇政权,由于沙皇政府对这些民族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因此沙皇俄国被称为”各民族的监狱“。沙皇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样尖锐:直到1861年沙皇俄国才废除农奴制,沙俄因此成为了欧洲最后废除农奴制的国家。长期以来沙皇俄国被视为是欧洲专制主义的大本营。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俄罗斯经历了数百年的沙皇专制统治,但与此同时往往忽略了俄罗斯也有着数百年向西方学习的历史:1697年荷兰的赞丹港迎来了一支俄国使团,在这支使团中有一个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令荷兰人颇为不解的是整支使团上上下下无不对这位下士礼敬有加,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下士其实就是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风潮,不过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种功利实用性的改革——其着眼点在于增强俄国的实力,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群众的命运彼得大帝并不关心,他的改革也并没直接触及到俄罗斯的专制传统。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俄国按西方模式改革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同时西方的思想文明也随之到来并开始逐渐对俄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今天去读原版的《战争与和平》仍能发现其中有不少法语词汇,事实上当俄国人开始效西欧国家的生活方式时也不可避免会接触到西方的启蒙思想。

苏维埃国家的诞生

1825年11月19日战胜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发疾病身亡,由于他没留下子嗣,因此皇位应由他的二弟君士坦丁继承。当时君士坦丁被任命为俄国驻波兰总督,亚历山大一世和君士坦丁的弟弟尼古拉当时就在沙俄都城彼得堡,以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而言:在专制统治下权力的诱惑足以战胜亲情——身在京城的尼古拉完全可以对外封锁消息,然后宣称兄长生前已确定自己为继承人。然而尼古拉并没这么做,而是立刻派人向身在波兰的二哥君士坦丁通报了身为沙皇的兄长病故一事并请君士坦丁立刻回京继位。更为戏剧性的是:君士坦丁明确拒绝回京继位,原来他爱上了一名波兰的平民女子,他愿意为她放弃皇位和自己的贵族头衔留在波兰生活,于是他回复三弟尼古拉:自己将放弃皇位并请尼古拉继位。尼古拉在得到二哥的回复后并没顺势继位,而是率领京城官吏向二哥君士坦丁宣誓效忠;然而与此同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也率领自己的部属向尼古拉宣誓效忠。被视为欧洲专制堡垒的沙皇俄国竟然出现了推让皇位的现象。君士坦丁和尼古拉这番兄弟情深互让皇位的大戏直接导致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一批远征西欧的俄军官兵在亲眼见证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后怀着对俄国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不满于俄历12月14日发动起义。由于当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大力支持波兰宪法,因此被起义者视为是一个主张宪法治国的人,他们希望君士坦丁能继承皇位,然后将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度,于是他们打出了“我们要君士坦丁,我们要宪法”的口号。十二月党人起义结束了君士坦丁和尼古拉之间互让皇位的举动——尼古拉随即宣布继承皇位并着手镇压起义,尽管起义被平息了下去,但这次起义给予俄国的专制统治最早的打击,此后俄国就进入了一段革命岁月。就此而言: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种子其实就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种下的。

苏维埃国家的诞生

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几乎成为了欧洲各种思潮的交汇地:专制主义、宪政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几乎当时存在的所有思潮都能在俄国找到。俄国的文学家用文字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腐朽,俄国的音乐家用旋律抒发对专制的控诉,俄国的科学家以探索的精神破除陈腐的迷信,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俄国为世界贡献了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等等,与此同时俄国的革命家们正跃跃欲试要打造一个新世界。一开始俄国的革命者们是一群秉承民粹主义的人士,他们试图用暗杀手段实现推翻沙皇政权的目的:1881年3月1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日后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的哥哥就因为卷入这一事件而被沙皇政府处决。也许是因为受到哥哥的影响使列宁从小就立志要推翻腐朽的沙皇政权,最终在当时俄国各种革命思潮中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条道路:1892年列宁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895年12月列宁被捕入狱,在经历14个月的牢狱生活后他被流放西伯利亚。正是在西伯利亚的流亡岁月中这个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的青年开始正式使用”列宁“这一笔名。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赴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然后又到斯图加特、慕尼黑、莱比锡、布拉格、维也纳、曼彻斯特和伦敦。流亡海外期间的列宁将俄国革命视为一场长期的事业——他并不认为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革命的成功,事实上他已做好了同沙皇政权长期斗争的准备。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随后的一系列事件加速了沙皇政权的覆灭。

苏维埃国家的诞生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军节节失利,一时间前线的不利状况进一步刺激了俄国的国内矛盾:1905年1月22日圣彼得堡的民众聚集起来向沙皇发出了要求停止战争、增加工资等诉求的请愿活动,然而当请愿队伍向冬宫广场进发时遭到了沙皇军警的枪击,导致1000多人被打死、数千人受伤。这一流血事件迅速在俄国全境造成了连锁反应:整个1905年革命者制造的恐怖袭击导致223人丧生,而之后的1906年和1907年这种局面并未得到扭转——1907年因暴力事件而死的人已增长到1231人。沙皇政府以严厉镇压作为反制手段,甚至在国内设立战地法庭来对付反叛者。1907年到1909年共有26000人受审,其中5086人被判处死刑。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使国内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到了1914年沙皇俄国已然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然而沙皇政府竟在这样的局面下介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政府试图以对外战争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事与愿违的是这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矛盾。仅仅在1915年俄军就损失了200万人,伤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了战前俄国的常备军总数。如果说对战前拥有1.8亿人口的俄国而言:人力方面的损失还在可承受范围内,那么空前巨大的物资消耗却已是俄国所不能承受之重。防守里加的俄国第5集团军全部12万人中有1万人是没任何武器的,俄军20%的炮弹依赖于进口却依然无法满足前线作战部队的需求。到了1917年1月底首都彼得格勒只剩10天的面粉储备,肉类已完全断货,工厂也因为缺乏燃料和电力而不得不停产。1917年1月22日彼得格勒一地就有15万工人罢工,到了2月全俄范围内的罢工者达到70万人。3月彼得格勒已完全陷入到罢工、示威、暴动的狂潮中。3月12日早晨奉命镇压示威活动的禁卫军沃伦团教导队拒绝执行命令并调转枪口打死了队长,反叛就此如雪崩一般势不可当:当天共有6万首都驻军造反,他们和暴动的工人一起杀死军官和警察、逮捕将军和大臣。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这一狂潮中宣布退位,由皇太子或皇弟继位的设想也失败了。延续300多年罗曼诺夫王朝就此终结,俄国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并立的局面。

苏维埃国家的诞生

1917年3月至11月是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之间的斗争时期:临时政府在这场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无法给予绝大多数俄国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和平与土地。临时政府的成员们认为土地的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问题必须等到真正能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他们也并没打算立即结束战争,因为他们认为俄国对自己的盟友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相比之下苏维埃政权则要求立刻进行土地分配与和平谈判,很显然后者的宣传在政治上更能争取人心。10月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已在苏维埃政权中取得领导地位。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由沙皇政权和临时政府的残部组成的白军势力随后与新生的苏俄政权展开了长达近五年的内战。白军的活动得到了协约国集团的支持:1918年3月6日起英、法、美等国组成的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5日起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在与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战争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等地的苏维埃政权并肩作战。国内战争结束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出于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目的而提出了联合问题。1922年8月联共(布)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案。这一方案遭到了格鲁吉亚领导人的反对,最终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1922年10月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建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新方案。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这时的苏联只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加盟共和国。1925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加入苏联,至此苏联一共有六个加盟共和国、十五个自治共和国和十六个自治州。1929年10月16日隶属于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国成立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5日正式加入苏联。1936年苏联再次对中亚地区的领土按民族属性化界,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由自治共和国升级成为加盟共和国。中亚民族化界工作也影响到了高加索地区,最终南高加索联邦被拆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加盟共和国。至此苏联一共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个加盟共和国。

苏维埃国家的诞生

1918年11月18日波兰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造成的局势趁机宣布独立并占据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地区,新生的苏维埃则在与波兰的战争后与周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立陶宛签订了和平条约,由此正式承认这些原属沙皇俄国的地区的独立。苏波战争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丧失了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波罗的海西部沿岸及芬兰以东的大片土地的主权。芬兰独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芬兰族人生活在苏联境内。1923年到1940年期间芬兰族聚居的卡累利阿地区成立有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时的卡累利阿并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大约半个月后苏联以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为名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地区。到了这年10月苏联又以芬兰国界距离列宁格勒过近为由提出领土置换,然而遭到了芬兰方面的拒绝,苏芬战争随即爆发。尽管苏联红军在芬兰陷于苦战之中,然而芬兰方面担心战争长期化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破坏,最终双方于1940年3月12日媾和:芬兰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连同维普里城、维普里湾、拉多加湖西北岸、马尔卡日尔维以东领土、雷巴奇和斯来特尼半岛的一部分以及芬兰湾中的一些岛屿割让给苏联。1940年3月31日苏联将从芬兰得到的领土划归卡累利阿,同时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正式升级成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由隶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之下的一个自治共和正式升级成为独立的加盟共和国。1940年6月苏联政府分别照会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要求三国改组政府实行大选和让苏联红军自由通行,随即30万苏联红军进入三国境内扶植起亲苏政权,随后三国在亲苏政权的主导下加入苏联。1805-1812年的第七次俄土战争后当时的沙皇俄国就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取了德涅斯特河西岸的比萨拉比亚,事实上这块土地在历史上曾是属于罗马尼亚的,然而当时的罗马尼亚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于是沙俄以解放斯拉夫同胞的名义占领了这一地区。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后也只能面对比萨拉比亚已被俄国占领这一既成事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利用俄国国内的混乱局面收复了比萨拉比亚,十月革命后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对此拒绝承认。1940年3月2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表讲话指出:“苏联对罗马尼亚夺取的比萨拉比亚从未承认。这个问题是个未解决的争议问题,尽管苏联从没提出通过军事途径收回它”。6月26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将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并将北布科维纳移交给苏联。对此苏联方面声称:比萨拉比亚是1918年罗马尼亚利用俄国战后的虚弱状态强行夺取的,现在苏联的战后虚弱已成为过去式,至于北布科维纳则是作为罗马尼亚对其在比萨拉比亚22年统治期间带给苏联巨大损失的微不足道的赔偿。6月30日苏联出兵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8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北布科维纳并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而比萨拉比亚则成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后更名为摩尔多瓦)。至此苏联已发展成为拥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6个加盟共和国。1956年7月16日卡累利阿的加盟共和国地位被取消,重新成为俄罗斯联邦之下的一个自治共和国,此后直到苏联解体加盟共和国数量始终保持为15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