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是怎么形成的?

 广州玉 2022-06-20 发布于广东

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简称“苏联”。

这样一个“联盟”是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天生具有“不稳定性”。

直到1956年,苏联这个大联盟才算完全组成,一共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

在这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核心是“基辅罗斯三国”:乌克兰、白罗斯、俄罗斯;

其次是“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再次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随后是“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最后一个是乌克兰南部的一个东南欧国家:摩尔多瓦共和国。

“苏联”的形成,说起来也是“刀光剑影、战火纷纷”。从 1917年3月那场导致沙皇下台、沙皇俄国灭亡的“二月革命”说起吧。

列宁在1917

一、风雨飘摇的“罗曼诺夫王朝”在“二月革命”中倒下

罗曼诺夫王朝最后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其实真是个悲情人物,他在继位之前,以皇太子的身份访问日本,被日本刺客砍了一刀,从此对日本一直耿耿于怀,骂日本人为“东方猴子”,这多少是有歧视的味道的。

1894年,尼古拉二世继位后,国内已经很乱了,在欧洲各国的挤压之下,沙俄帝国改革不彻底的毛病被放大,先进的工业生产也被落后的农业拖得没法开展。

英国、德国、法国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尼古拉二世谁都不敢得罪,尤其他们还欠着法国的巨额债务。刚即位的尼古拉二世也想重整山河,恢复祖上的旧日荣光,他开始了生猛的改革。

1904年,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尼古拉二世还没等西伯利亚铁路修好,就打起来“日俄战争”,“俄罗斯需要一场小小的胜利来激励”。

一筹莫展的沙俄太想一场战争的胜利了

结果,“日俄战争”,沙俄惨败,连他们的海军舰队都全部报销了,一下子把国家从世界二流强国变成四等国家。

国内矛盾更加激化,大街上天天都是游行的民众:有要面包的、有要工作的、有要和平的,有要沙皇下台的,还有支持沙皇的。

尼古拉二世烦恼得不行,下令军队不问青红皂白,一概镇压,酿成了1905年1月著名的“流血星期日”事件。

沙皇油盐不进,民众闹得更凶,国家也更加混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参战,国内基本陷入没法收拾的状态。

1917年2月,圣彼得堡粮食供应紧张,导致全市大罢工,老百姓几乎都是全家上街游行,他们要吃的;

这时候,沙皇要求强力镇压的命令得不到完全执行,警察也有很多人加入到游行之中;2月27日,那些不想上前线的后备营士兵直接起义。俄罗斯的“二月革命”爆发了,要“面包与和平”的口号变成“打倒沙皇”。

这些以工人为主的队伍成立了“苏维埃”,通过谈判,最后达成协议:1、成立临时政府;2、苏维埃不参与政府,但有监督权。

“苏维埃”在俄语中的意思就是'代表会议'或'委员会'。

“富贵齐天、悲惨绝伦”的一家

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这时候的俄罗斯是最乱的:

沙皇被迫要退位,但他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不愿意接位;

临时政府分成两派,有要“保皇的”、有要“立宪”的;

整个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前线士兵也不打仗了,国内民众也不知道政府在哪,到处都是打砸抢。

“苏维埃”里有三派:

布尔什维克:这是列宁领导的政党,列宁还在沙俄的通缉之下;他们主张推翻沙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孟什维克:这是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领导政府;

社会革命党:农民组成,主张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沙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布尔什维克由于没有人领导,在苏维埃里占少数,没什么话语权;孟什维克和社会党都赞成资产阶级政府,所以两个走得很近,主宰了苏维埃,他们都支持“临时政府”。

布尔什维克里有的人为了改变状况,都打算和孟什维克合并算了。

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

在瑞士的列宁敏锐地认识到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机会来了,他千辛万苦绕道德国回到俄罗斯,发表了闻名的《四月提纲》:

1、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没收贵族、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3、停止战争;

4立即召开立宪会议。

把持临时政府的是资本家支持的犹太人克伦斯基,他坚持要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不同意布尔什维克的要求。

但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没有力量打仗了,前线士兵厌战、国内军队更不愿上前线。

7月3日,当前线又打了败仗,40万军队全部被俘,国内的士兵发生了起义,他们走上街头,要求解散临时政府,由苏维埃掌权。

混乱的苏维埃却认为士兵起义是布尔什维克煽动的,要把布尔什维克踢出苏维埃;临时政府更是强硬地以“叛国罪”通缉列宁。

结果,起义士兵真的把布尔什维克当做主心骨,他们高举红旗,聚集在临时政府所在的冬宫,要求临时政府把政权交给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也顺势领导了这支宝贵的力量,开始领导起义运动。可以说,这是布尔什维克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武装,虽然人少,但毕竟有了。

布尔什维克有了自己的武装

列宁由于遭到临时政府的通缉,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他已经不再对苏维埃抱有希望,而是在思考如何进行武装起义,领导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

混乱的局势、飞涨的物价,老百姓已经没日子过了,临时政府还坚持打一战、坚持不开立宪会议,俄罗斯群众也都不相信政府了,他们也支持苏维埃、支持本来不怎么强大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渐渐在苏维埃里站稳了脚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起义士兵和群众包围了冬宫,守护冬宫的卫队也加入到起义一边,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

第二天上午10点,列宁发表《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注意,这是是“苏维埃”掌权。

1918年1月10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会议宣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这就是后来所说的“苏俄”,这是个“联邦”,不是“联盟”

不过要说的是,这时的“共和国”能控制的地方小得可怜,也就圣彼得堡及周边。

1918年的苏俄,危机四伏

三、列宁的妥协与斯大林的强硬,联盟增加到11个

刚成立的苏维埃联邦处境非常困难,国外势力都在大举准备进攻“苏俄”,国内也有大量的反“苏俄”势力,这些势力非常复杂,有原来的“保皇”派、有孟什维克,还有零星土匪。

摆在列宁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政权,他首先顶住党内力量,坚决和德国单独媾和,1918年3月3日,签订了布尔什维克几乎人人反对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然后,“苏俄”离开危险的圣彼得堡,迁都莫斯科,政府搬进克里姆林宫,“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俄国共产党”,简称“俄共(布)”。

苏俄退出一战,英美法等国立即大规模武装干涉,他们组织力量,从摩尔曼斯克、海参崴、克里米亚和外高加索、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等方向进入俄罗斯,和俄罗斯内部伏尔加河的中下游地区的反叛力量一起,军事打击这个新生政权。

1918年是苏俄最危险的一年,领土几乎全部沦陷,工业农业都被敌对力量破坏、控制;到处是战火,到处是动乱,到处是暗杀,列宁就是这一年遭到暗杀受伤的;

人民还没有吃的,连政府高官的妻子儿女都饿得头晕眼花,只能用“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来给自己打气。

饥饿的新政权

面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实行严厉的手段,迅速处决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让那些想复辟封建皇朝的人断了念想;

同时颁布《将苏维埃共和国变为军营》的决议,全民皆兵,保家卫国。没有粮食怎么办?苏俄实行严格的“余粮征集制”,一切首先保证打仗、再保证其他。

通过危险的1918年和痛苦的1919年,到1919年11月,苏维埃收复大片土地,政权暂时稳定了下来。

正当苏俄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波兰跳出来朝苏俄索要“被占领的领土”,气得苏俄政府恨不得掐死波兰。

1920年4月12日,苏波战争正式爆发,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苏联红军打到波兰首都华沙周围,眼看着波兰就要被灭国,美国、英国、法国出来斡旋,以“承认苏维埃政权”为条件,要求苏俄别打了。也实在是打不动了,苏俄选择停战。

从1914年参加一战开始,苏俄人口就不断减少、领土也在不断消失,到1921年,用一穷二白来形容苏俄都不合适了,而是千疮百孔、满目萧条。

到处都是战乱

在苏俄的影响下,临近苏俄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也都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内外的压力减轻许多,苏俄要正式建立“国家”之事被提上日程,1922年10月6日,俄共召开中央全会,列宁提出成立新国家的建议得到通过。

但在具体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上,列宁和斯大林有一点分歧。列宁希望成立一个“加盟共和国”自主权很大的“联盟”。

斯大林想建立一个以“俄罗斯”为中心的“联邦”,即使是“联盟”,也要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原来的“基辅罗斯”为中心,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权利受到中央制约。

但列宁的威望毕竟在那里,谁也没法超过列宁,所以,1922年12月30日,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

这一次大会,列宁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斯大林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国打包成“外高加索联邦”,变相削弱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独立性。

所以,新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批组成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4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成立后,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世界也在酝酿下一次大战,暂时没人关注苏联。

1924年年底,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都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5年,这两个国家联袂加入“苏联”;

1929年10月16日,“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他们也在同年12月5日加入了苏联。

1936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个国家同时加盟苏联,中亚五国全部加入苏联。

这时,苏联也发现,以前强制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合在一起并不利于稳定,所以又把这三个国家恢复了。至此,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共11个。

苏联的成长

四、希特勒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国建立苏维埃政权

实际上,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39年之前,苏联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尽管为了稳定国内的政治,苏联的“肃反”非常严厉。

1939年3月,因为英国、法国的“绥靖”,希特勒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地就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下苏联感到了压力,赶紧找英国、法国商量:怎么遏制德国的扩张。

但德国向东扩张,正是英国“绥靖政策”的核心:祸水东引。所以,英国压根不管,法国态度模糊。

1939年8月12日,苏联最后一次和英、法谈判,条件低到不能再低:苏联派军队遏制德国的侵略,但波兰要让苏联军队过境才行。

但波兰压根不同意,英国、法国也不管,因为他们以为:不管德国怎么样,都好过苏联进入欧洲。

苏联一直在准备

英法的不作为、波兰的傻乎乎,气得苏联干脆不管了,他们在8月23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据说私底下还和德国商量把波兰分了。

在没有了苏联的强大压力下,德国在1939年9月1日闪电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等国的自私、狡诈,终于得到了报应;而傻乎乎的波兰不准俄罗斯过境打德国,马上遭到了德国和苏联的再一次瓜分。

德国忙着打仗的时候,苏联也没闲着,他们在苏芬战争中,把向西夺得的领土命名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入苏联,这是苏联第12个加盟共和国。

1940年3月,苏联出兵和德国眉来眼去,还建立“反苏联盟”的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然后帮助他们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再然后,很真诚地“邀请”它们一起加入苏联这个大家庭。至此,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变为15个。

战争中,最苦的是老百姓

五、二战结束后的微调

二战期间,因为罗马尼亚是德国的盟国,苏联在1940年占领了罗马尼亚紧邻乌克兰的部分国土,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就是现在的“摩尔多瓦”;当然,这个共和国也就成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

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战胜国,芬兰也知道自己在二战中对苏联做得很过分,所以决定实行“中立化”政策,他们和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也同意放弃索要苏芬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其中就包括“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

1956年,苏联决定完全没有必要保留“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于是把它完全并入了俄罗斯。从此,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直稳定在15个,直到苏联解体。

貌合神离的“三巨头”

以上,就是苏联形成的过程。

1991年12月26日,苏联突然解体;一个庞大的帝国消失了,许多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新出现的“俄罗斯联邦”又回到了1917年之前的状态。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天下大势。将来会怎样,谁知道呢?现在,普京不是在努力奋斗吗!

普京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