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击的刘恒从弱小到强大,从代王到长安之主再到天下之主

 数字人生6688 2019-10-07

泽宇讲历史

汉太宗文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如:除诽谤,去肉刑、薄葬埋,损舆服、躬俭省约,以惠休百姓….等等,这些政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伟岸的帝王形象。在嫡长子继承制深入人心的汉朝,刘恒如何从中子的身份入主长安?又是如何维持他的帝王之位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切从诸吕之乱说起
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吕太后女主称制。吕太后为维护吕氏的权利地位,立吕氏为王侯,破坏了刘邦与功臣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约定,引起刘氏诸侯王和功臣元勋的不满,如:赵王刘友临死做歌:“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胁迫王侯兮强授我妃”;王陵面折吕后:“吕氏王,非约也”。吕后在位还能够以自身权威压制刘氏宗亲和功臣的反抗,等到吕后去世之后,刘氏诸侯王和元勋功臣蠢蠢欲动,而吕氏后人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矫制以令天下,更激发了矛盾。于是朱虚侯刘章结大臣于长安,齐王与诸侯结兵于外,太尉周勃和陈平谋划,劝说吕碌放弃兵权,于是周勃得到北军兵权,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一举击破吕氏集团。
吕氏集团灭亡后,诸大臣认为汉惠帝没有子嗣,现在的皇帝不是汉惠帝的孩子,并且担心吕氏所立的皇帝长大后为吕氏复仇,会杀光这些灭亡吕氏集团的功臣,所以想要视诸侯王贤者立之。功臣元勋想要在刘邦子嗣中重新选择皇帝,这也就给了处在偏远代地的刘恒入主长安的机会。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
从代地之王到长安之主
灭亡吕氏集团后,功臣们想要重新立皇帝。于是有的人说:“齐王,高帝嫡长孙,可立也”,大臣们则以齐王母家是恶人,齐王为皇帝后,会重复吕氏之事(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而刘恒是刘邦现存子孙中最大的而且自身仁厚、母家善良(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于是便准备立刘恒为皇帝。
长安传来消息想要立刘恒为皇帝后,代国对此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方以张武为代表,认为长安大臣多为高帝时功臣,多谋诈,以迎为名,实际可能有其他想法,不能相信,所以不去;另一方以宋昌为代表,认为刘氏为天子已经打消了天下取而代之的心,刘氏子孙封地强大,天下人心向刘,可以进入长安。刘恒对此犹豫不决,于是采用最传统、最古老的方式占卜,卜之大吉,加上薄昭见过周勃等人后确定想要立刘恒为皇帝的想法,于是入长安,即皇帝位。
从长安之主到天下之主
从代地来的刘恒坐上了天子的宝座,孙然这个座椅并不是稳固的,内有野心勃勃的刘氏宗亲,同为高祖子孙,和尚坐的,贫道也可坐的;外有功勋卓著的骄兵悍将,立了一个皇帝,还可以立第二个。我们来看刘恒是如何做的?
一是收拢军权,保障自身安全。进入皇宫之后,立马以自己人为将,收拢长安南北两军兵权,让自己人守卫自己。《史记》记载:“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刘恒在进入皇宫后首先用兵权来保卫自己安全,防止宗亲、功勋贵族以及诸吕余党的伤害。
二是为反对诸吕事件定性,安抚宗室和功勋元老。为诸吕事件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安抚功臣,更是为自己正名,皇位来之光明正大。对于纵使和功勋元老而言,必须得承认诸吕危害刘氏,我们消灭诸吕集团是正确的,我们是有功的,不能够说我们是造反。对于刘恒而言,诸吕集团必须是有罪的,只有他们有罪自己才能被推举为皇帝,于是夜下诏书:“闲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为诸吕事件彻底定性,同时奖励功臣,封侯赐金,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以此来安抚宗室和功勋元老。
三是对宗室怀柔,打压功勋元老。汉文帝刘恒为维护地位,一方面对于皇室宗亲怀柔,以淮南王刘长为榜样,对于淮南王厚爱有加,多次纵容淮南王违法,小过不究,营造友爱宗室的模样;另一方面对于元勋贵族打压权势,下诏令列侯就国,把功勋元老赶出长安城,以“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让元勋贵族首领之一的周勃离开朝堂,收拢功勋元老的兵权,罢太尉官,属丞相,以此来强化皇权,一步步从长安之主到天下之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