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阿布的书柜 2019-10-07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文/强大的小萌萌

本文共计2539字,预计阅读4分钟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那天看了一个小视频,一个住校的学生在放假前一边寻思一边收拾书包:数学课本得带回去做点题,英语书也得带回家背点单词,还有物理那章学得不好,正好带回去复习一下。就这样装了一大书包的书回家,打算开启假期学习模式。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结果放假7天,书包始终被挂在门口的衣架上,连打开都没打开。

相信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眼看着十一假期过去了,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在放假前给自己做了完美的计划,激情满满地规划着要做这做那,但最后什么事情都没有达成呢?

为什么我们总做不好时间管理呢?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做了3年的时间管理,我认为时间管理其实并不难,无非是做好目标规划和时间安排,并按照计划进行。

只要稍微自律一些,按说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之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做不好时间管理,最大的问题主要有2个。

1. 计划赶不上变化,总会有很多计划外的事情插入。

我们即使是做了再完美的计划,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插入,扰乱本来的计划。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这些突然插入的事情会占据一部分时间,阻碍实现规划好的日程,影响到计划完成的成功,让人感到沮丧,久而久之就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没用,总是不能完成计划。

作为一名自媒体创业者的我来说,时间还比较好掌控,因为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自己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事项。但是对于大多数职场上班族来说,会有很多需要协调沟通的工作被动插入,就难管理一些。

比如你今天规划了一个任务清单,上面有3件最重要的事情待完成,也许刚完成第一件事情,你的老板就给你发消息,让你尽快给他安排一下明天飞上海的航班、酒店、接待等事宜。

这个任务可能一下子会把你原本的计划打乱。看起来只是定个行程,5分钟就能搞定,但是要跟订票公司确认航班,查询并预定酒店,与接待方的人员沟通细节,并跟老板做最后确认。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这种跟人沟通的事务往往相比写一个策划案来说更不好把控完成的时间,因为受到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比如航班的情况、酒店是否满房、接待人是不是能够马上响应你的需求等等。

所以说,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个体的不自律,而是因为有临时性的事情插入进来。不用过分苛责自己。

2. 做某件事,实际需要的时间总比预计的时间要长

时间管理的第二大难点在于,我们实际上做某事的时间总是会比预计的要长。

不知道你是否有跟我同样的感受,很多时候规划了2小时的时间做一件事,实际做的时候才发现任务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整整花了4个小时才真正完成。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举个真实的例子,

制作一个1分钟VLOG小视频,想象中只要2个小时就搞定了。但其实做的时候发现,需要先构思一个脚本,然后拍摄几遍选择一个最好的,最后后期剪辑加上标题、字幕、特效等。发布视频的时候还要想用什么封面和文案最合适。

所以第一次做vlog,居然花了半天的时间。

即使是第二次做的时候熟练了一些,还是比预计的时间长了1个小时,挤占了其他任务的时间。

这种现象其实印证了著名的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一旦总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也会陷入到自责的情绪当中不等自拔。

不过这个问题不像临时性插入事件没法改变,是有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记录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来做出越来越准确的计划安排表。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比如最早的时候我规划画一张插图需要1小时,每次在画插图时进行计时,发现多数图需要至少2个小时才能完成,并记录下来。下次在做任务计划的时候,时间安排就更加精准了。

不过2个小时也不是一直如此,随着画图的次数增加,我的技巧变得娴熟,画一张图的速度也会缩减,这个时间是在不断调整的。

规避预估不准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在工作时计时的习惯。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一天就只有24个小时,不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多出一分一秒,时间管理的本质是选择把时间花费在重要的事情上。

在文章的上一个部分,聊到时间管理的2个难点,就是经常有意料外的事件插入,以及总是不能准确预估时间,所以我们更要把宝贵的时间安排给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上。

在一天中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安排事项,1-3件足以,预留出留白的时间填补预估事件的误差以及那些临时性插入的事件。

那么最后我们来说说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有一大堆事情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完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抉择呢?

答案就是选择半衰期长的事情。

所谓的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

在时间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半衰期,做那些半衰期长的事情,少做半衰期短的事情。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最典型的半衰期短的事件就是玩游戏。玩游戏的当下虽然人们能够享受到巨大的感官和愉悦体验,但是游戏停止后立即消失,没有持久性。

还有我原来最喜欢在淘宝上买衣服,看试穿直播就要花费1个小时,反复挑选,虽然已经比在线下逛街时间短很多,但是线上购物着实会消耗不少时间和精力。关键是买到衣服的喜悦感只出现在拆箱和试穿的10分钟内,过后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长半衰期的事件典型的就是行动后的复盘,每次在做完一个项目后对自己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思考和总结。看似当下没有什么用,但其实复盘的作用可以延续到以后的每次项目中,对个人来说相当有意义。

所以在时间管理中不好区分事件的重要和紧急程度时,可以思考一下这件事是不是长半衰期的事情,如果是的话那就值得花时间一做。

像看综艺节目、看娱乐八卦就是短半衰期事件。而写文章、学习某项技能就是长半衰期事件。

半衰期视角让我们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看待事项的选择和排序,更加科学。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纵观我的3年时间管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也并不能把计划的事件一一达成。

但是因为我有做年度、月度计划和总结的习惯,我意识到偶尔某天的计划完成情况不达标并不影响整体的进行,只要在月、年的维度上规划好自己的大事件,选择一些长半衰期的事件作为目标,那么每年的收获还是不小的。

7天假期结束,计划又没完成,与其沮丧不如看看这个时间管理方法

对于我来说,回首2018年最大的事件就是写书和精进视觉技能画插图,这两件事情都属于长半衰期的事件,每天做一点点,对未来的影响很大。

我的一个好朋友,去年在年底的时候回首自己一年的经历,只有减肥成功一个大事件。但就是这一件事情就能让他有极大的成就感。

所以时间管理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规划好几件大事,在风险范围内尽量完成就算是成功了。

你有时间管理方面的困惑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我的新书《一页纸工作法》已在当当网、京东上市,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用一张纸和一支笔解决所有职场难题。欢迎关注萌萌,开启一段奇妙的视觉思维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