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言32 我用一副对联概括王培生宗师的武学成就: 一代宗师、推手技击、桃李满园、功传六代; 武学大家、继承创新、著作等身、名冠中华。 王培生先生对中华武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在中国武术发展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提出很多新建树。 一、开简化太极拳之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广大群众健身的新形势,于1953年创编太极拳37式,开简化太极拳之先河,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大发展。 二、把中医经络学引入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 他把中医经络学引入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之中,创“以心行意、按窍(穴位)运身”的理论,在太极拳教学中独树一帜。正如专家学者所言:“在中国太极拳历史上,练太极拳动作要意念一些穴位,这似乎没有过,王培生这种练拳的要求具有独创性。”今天随着中医理论的推广普及,王培生“按窍(穴位)运身”的理论已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认可、所喜爱,而自觉接收,王培生所创的理论受到大众欢迎。 三、王培生先生自始至终坚持技击是武术、太极拳的灵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太极拳技击的发展。 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否定太极拳的技击作用,王培生先生始终坚持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他以自己的实战事例为太极拳正名,他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反对弄虚作假,故弄玄虚的作法,以维护太极拳的真实性、科学性。他说:“真正的东西可以当场试验,我说出的都是我能做到的。”因为他坚持传授真东西,他才能受到武林的尊重,而弟子遍天下。1983年与曾维祺合作出版英文版《吴式太极拳》,在全世界发行,这本书把太极拳37式187动的技击作用公布于世,传千古不传之秘。是中国武术界第一次对外公开太极拳技击之秘。1988年出版《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精辟阐发太极拳健身和技击的原理,详述太极拳套路之拆招和推手要诀。将多年来人们没有见过的太极拳技击之法公之于众,打破了太极拳只能健身而不能防身的误说,还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引起武术界的极大轰动。从此之后,才陆续有太极拳技击书籍出版,王培生先生对发展太极拳技击功不可没。 四,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校正前人的误说,填补中国传统武学的理论空白。 王培生老师在几十年的丰富武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提出了“神意不同处”,“六球运转”等新理论、新观念,阐发武术动作中眼神与意念的关系,阐发六球运转与内外三合的关系,纠正了前人的误说,填补了中国传统武学理论的空白,这些理论对开展太极拳运动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因篇幅所限,不能展开论述) 五、创儒、道、释、武、医,五位一体的健身祛病气功功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王培生先生,少年既学佛、学儒、又学道家健身功法。他把武术与中医相结合,又渗透了儒、道、释三家传统功法,形成儒、道、释、武、医五位一体的功法。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出版了《气——实用意功》《三才门乾坤戊己功》《健身祛病小功法》《健身祛病锦九段》,这些功法科学性、理论性很强、实际操作性强、健身祛病效果明显,群众称之为不用花钱就能治病的奇招妙法,能祛病健身,又能技击抗暴,是对武术的贡献,也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六、用现代科学理论研究传统武术,与时俱进、建树颇多。 王培生先生虽是传统武术家,但他思想不保守,能立足于武术研究潮流的前列,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 1、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与协和医院内科合作,用对比组的方法,研究吴式太极拳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机理。 2、80年代初,他就跳出太极拳的圈子,用科学方法总结武术运动的普遍规律,创编《乾坤戊己功》,指出阴阳变化是武术的普遍规律,六合八法是武术、太极拳健身的基本要素。他总结出,凡练功之法,唯有三则:“中正其身,空洞其心,真诚其意,全凭心意用功夫。” 3、王培生先生1988年出版的《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开始尝试用最新的现代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太极拳,书中明确提出用现代科学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来解析太极拳。这在当今太极著作中还是极少见的。 4、王培生先生在研究八卦掌时,用天人合一与阴阳八卦理论解读人体之奥秘。他认识到人体皆如卦象,人的各种运动姿态,体现出卦象不同。王培生先生对直趟八卦散手掌的64掌逐一配上卦,使传统的八卦哲理与武术技艺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传统八卦掌向人体科学靠拢,写出了《八卦心悟》(遗作),在教学中明确提出:“打拳就是变卦,较技也是变卦,概括的说武术就是变卦。”当时不少武林人士还不理解,对此颇有微词。经过30年的实践,王老的创举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实践证明,王培生老师的诸多创举,在武术研究上具有科学的前瞻性,他始终站在武术研究前沿阵地。 王培生先生在中国当代武术史上可以算作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大家称他是武术的大宝库,是一位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的武术家,名副其实的武学大师。他一生对武学的建树之多,有如千手观音,持无数器、做无数法、尽无数意,狂花纷纷,时时显现灿烂的光辉,让后人永久记忆。 2019.9.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