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星陨落 风范长存——纪念我的老师王培生(页 1) - 【张全亮先生专栏】 - 中华国术论...

 闲来无事A 2009-10-30
中华国术论坛 » 【张全亮先生专栏】 » 武星陨落 风范长存——纪念我的老师王培生


2006-3-25 22:28 九九归一
武星陨落 风范长存——纪念我的老师王培生

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我们非常怀念他。
  王培生先生以吴式太极拳推手技艺和技击实战享誉武林,著称天下,但是他武学渊博,根扎八方,基础雄厚,他九岁步入武林,先后师从多位武坛名师,学练过查拳、弹腿、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八极拳、劈挂拳、太极拳等。他十三岁进吴式太极拳门,师从于太极拳大师杨禹廷先生,并承蒙王茂斋师祖亲传密授。又经王培生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研摩、教学实践、实战总结,有机的融入了所学各派名师名拳的精髓,形成了风格独特、自成一体的、具有王式特点的吴式太极拳。
  王培生先生一生不二,武坛耕耘七十余年,其从武时间之长,从师之多,经验之丰富,功力之深厚,学识之渊博,理论之深透,技术之全面,著作之广泛,门人之众多,经历之坎坷,特别是不畏强手,勇于实战之精神,在当今武坛上屈指可数,可谓独领风骚、独步当代。
  我是1956年开始习武,先后习练过查拳、弹腿、太极拳、八极拳、通背拳及佛道气功等。1974年拜八卦拳名家李子鸣先生为师学练梁式八卦拳,后又经已故著名武术家张旭初师兄介绍,向王培生先生学练吴式太极拳,1985年正式进门。我向王培生老师学拳的形式,一是经常到他家去请教;二是创造条件,请他到我工作的地方讲课;三是坚持每周两个晚上,到北京西城区少年宫听他讲课。那时,南城一个点,北城一个点,我们是北城的点。那时向王老师学拳的人很多,院里总是满满的,有入门弟子,也有学生,有五六十人。当时我在大兴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开始听课是开车去,后觉开公车去听课影响不好,就改乘公共汽车。过了一段时间又觉来回倒好几次汽车太麻烦,有时下课晚了还赶不上车。我改为骑自行车,因不常骑车,路也不熟,开始由大兴县城骑到西城区少年宫需两个小时,过一段时间路熟了,骑的也快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后来锻炼的只需一个小时。我每次都风雨无阻,傍晚下了班,骑车就走,我路最远但一般都是先到。晚上八点左右老师开始讲课,讲一两个小时。老师走了,师兄弟们还要在一起互相切磋,多是到十一点多才散场。我回到单位时就十二点多了,有时一点多。当时跟我一起学拳的有四五个人都是我的学生,他们谁也没有坚持住,我一直坚持到那个学习班停止,大约有三年多近四年的时间,学习了不少东西。老师系统讲授了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八十三式、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太极沾杆、尹式八卦掌、八卦六十四散手掌、太极推手(四正手、四隅手、大捋)、乾坤戊己功、祛病健身小功法等。从理论到实践,从规范到实用,一招一式讲的非常细致、认真,学的非常过瘾。虽然每次往返要骑车走100多华里,但也不觉累。那时生活很困难,每月工资30多元,开始下课回家时路过牛街花3毛钱吃一碗朝鲜冷面,但后来就觉得花不起了。就在下班时买两个馒头、一块咸菜放在办公桌上,冬天放在暖气上,下课回来再吃。虽然苦点,但因学到了真东西,又觉苦中有乐。我的刻苦精神,曾得到老师的赞赏,对我也常有特殊关照。
  我通过向王培生老师学拳,深深感到王老功夫高深莫测、博古通今、博学多才。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吴式太极拳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他善于以理(拳理、生理、物理、伦理、哲理)论拳;以拳晓法(技击之法、做人之法、做事之法、健身之法);以法示道(天道、地道、人道、三才合一之道);以道育人(文明礼貌之人、博学多才之人、开拓进取之人、见义勇为之人、无私奉献之人)。他善于把祛病强身,技击抗暴、挖掘人体潜能,为人处世等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于吴式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一动一法之中。把吴式太极拳发展成为如《易》道之“无所不包”“无所不统 ”“无不受益”的特色科学,特殊文化,至尊至上之艺术,其拳理至简、至深、至易不易。
  我感到王培生老师的拳术有五大特点:第一是神,看王老演拳观之神足,悟之神妙。使人如观奇景,如临妙境,心旷神怡。松静体悟,如沐春风,场势效应极佳。用王老的话说就是:“我练这趟拳,感到很舒服,大家看了也觉得很舒服,我自己受益,大家也都受益就对了。否则,这趟拳就没有练好。”王老发人奇招妙手层出不穷,出神入化,纯任自然,一应神光,犯者立仆。
  第二是隐,就是虚静空无,不显不露。观王老演拳,静如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心如止水,形似山岳,四俏齐发如萌,静中寓动,内涵无限生机和活力,巨大能量潜运其中。看王老发人如风似电,无形无象,所向披靡,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看似至柔,实则至刚,看似至刚,实则至柔,刚柔兼备,阴阳合德。动静缓急,随心所欲,神意内藏不显外相。
  第三是速,王老发招如矢赴的,如电击人,至疾至速。观王老演拳,动如江凌直下,气势磅礴,不可阻挡。行拳走势,身如江河,手似漂凌,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打手发人,势如风吹浪涌,快若闪电雷鸣,使人无隙逃脱,无力挣扎,无可奈何。
  第四,是险。就是危机险象临近之谓也。王老演拳浑然无迹,中气实足,威慑力极大。观其行如履薄冰也随之提心吊胆;看其动,如蟒蛇穿林。亦有惊慌失措之感;观其神,如听虎啸猿啼,感到毛骨悚然。与王老交手,不动则已,动则如临悬崖,如踩毒蛇,顿感倾心吐肺,失魂落魄,险象横生。王老周身无处不是轴,无处不生钩,无处不翻板,无处不弹簧,无处不机关。扶之则倾,按之则翻,触之则发。
  第五是博。王老武功和武学知识博大精深,其拳理拳法有极深的文化和科学内涵,跟他学拳就好象上学术课。每学一招一式不但让你知道其动作规范,技击用途,健身作用,还能让你学到很多相关的哲学、力学、伦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医学,特别是针灸经络学和现代科学之三论(即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广泛的知识,让你心胸开阔,使你开智开悟。
  王培生老师对武术事业的贡献是杰出的。第一,他精简创编了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吴式太极拳老架83式,全趟学下来需要很长时间。1953年王培生先生在北京工业学院教授吴式太极拳时,由于安排课时较少,不易在短期内教完全部课程,多数学员要求在保留主要招式的前提下加以简化,王老为了使吴式太极拳便于普及,应广大学员的请求,以创新的精神,把原来老架83式去掉了重复的动作,删定为37式(178动),按运动量大小做了科学合理的顺序安排,并根据历来太极拳家强调的练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特点,在每一招式或每一动作中加入了“意念”和“感觉”的说明。这趟太极拳的创编,很快得到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先后用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多次印刷发行,均被抢购一空。吴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对吴式太极拳的传播、普及、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他把自己数十年积累和体悟出来的武术健身治病的经验,总结提炼创编了《乾坤戊己功》和数百种“祛病健身小功法”,公开传授、公开发行。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套简单、科学、易练、有效而又不用花钱的治病健身的奇招妙法。实践证明这些功法不但有很好的技击抗暴功效,同时具有很好的祛病强身效果。既是对武术事业的贡献,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独特贡献。
  第三,他通过数十年的苦练研究,给太极拳提出了新的定义和新的理论学说。他给太极拳提出的新定义是“实用意念拳”。强调练拳要先想后做,先看后行。要求太极拳在技击和治病时,只意想某一穴位,强化意念的作用就可以取得出奇不意的效果。他创造性地提出的太极拳的新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心行意,按窍(穴位)运身”;一是“神意不同处”; 一是“身外之六球”。
  按窍运身就是在运动时要想穴位,用穴位领着身体走,比如两手上抬时想十宣穴找劳宫穴(手指找手心),两掌下按时想外劳宫(手背部),动作即轻灵又隐蔽。能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精髓和特点;“神意不同处”是指在练套路或技击发招时,眼神向上而意念向下,眼神向前而意念向后,眼神向左而意念向右等等,充分体现出太极拳及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奇正相生的运动规律和最佳功效。所谓“身外之六球”就是要求在太极拳演练和推手技击时,欲要两手两足的开合时,先要想两眼球之开合,即两眼球管两手两足和发放之远近;欲要两肘两膝开合时,先要想两肾球(腰子)之开合,即两肾球管两肘两膝和身体之左右旋转;欲要两肩两跨开合时,先要想两个睾丸球之开合,即两个睾丸管两肩两跨和上下之起伏。另外,王老还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体悟,科学地提出了“形意拳主直劲,八卦掌主变劲、太极拳主空劲”。王培生老师给太极拳提出的新定义和新理论,使太极拳在体用两个方面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精细,更加形象。从而使太极拳更增加了独特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
  第四,他把太极拳和八卦掌变成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王培生先生讲课,从不干巴巴地讲动作规范,而是把大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自然有机地融入太极拳和八卦掌拳式动作之中。使学者在学拳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从而会使你对太极拳、八卦掌的内涵和外延了解的更加全面,更加深透。实践证明,跟王学拳即能强身又能开智,即能提高防身抗暴技能,又能提高认识客观规律,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把太极拳、八卦掌的拳术价值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第五,他以自己的实战绩,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真髓妙谛,为太极拳的技击作用正了名。他在数十年的武术生涯中不畏强手,勇于实战,敢于和各门派与他较技的武林朋友切磋技艺,从不推托,不保虚名,也从未输过手。30年代末他20岁的时候,敢于以太极拳的纯功绝技,在大街上击败了四名合枪实弹的日本兵的围攻,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
  长期以来日本武术界总是小视中国武术,曾叫嚣再过若干年中国要向日本学习太极拳,说什么“少林寺在中国,少林拳已不在中国了”。“中国的太极拳只有健身功能,没有技击价值”。80年代初在沈阳的一次中日武术交流会上,王培生老师敢于挺身而出,迎接日本武术代表团的挑战,他以太极拳的奇招妙法,使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代表团教务长日本一流武术家山琦博通连跌数交,无力再战,当时王培生先生已六十余年岁,而山琦渊博通正值四十壮年,充分的体现了中国太极拳“耄耋能御众”“老叟戏顽童”“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神妙和精髓。彻底粉碎了“太极拳是摸鱼睡觉”的不实之词。山琦博通为表示敬意,将自己的腰牌、毛巾、胸章都赠予王培生先生。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代表团团长竹森美好激动的说:“我们多次来中国,这次收获最大,通过与王先生交流,认识了太极拳技击的真功夫。”王培生先生技压东赢的消息被《人民日报》《武林杂志》等十多家报刊报道,日本《阿罗汉》杂志的专题报道,称王培生先生为“东方武林奇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
  第六,多年以来他长期奔走于北京各大专院校,“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讲学教拳;他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大城市和国外教拳传艺。他广收门徒,弟子越千,学生数万。使吴式太极拳和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第七,他著述颇丰,他把自己从多家武林前辈中学到的  拳术技艺,和经过自己多年实践总结的经验体会,都毫无保留的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奋笔疾书,先后出版了《太极拳推手技术》《吴式简化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行功图解》《太极功及推手精要》《乾坤戊已功》《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吴式太极剑》《吴式太极枪》《健身祛病锦九段》《八卦散手掌》《祛病健身小功法》《吴式太极拳诠真》等十余部经典专著。并公开录制发行了吴式太极门的一系列拳术、器械和治病健身的录象教学片。内中姿势规范,文字确切,理论新透,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很多不传之秘尽含其中,是一套挖掘国粹,继承传统,全面研究吴式太极拳、械源流发展,理论技术、文化内涵,健身开智效果的绝好教材,珍贵文献。
第八,王培生先生在教学方法上,也是独树一旗帜的。他在教学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头脑开发,他教拳常以说拳为主,他能把自己所学的拳、械套路,从头至尾有多少式子,多少动作,动作名称,动作规范,技击和健身作用,有什么歌诀等,都如数家珍准确无误的背述出来,他强调学生要博文强记,他说太极拳是“头脑功夫”是“文化拳”,如果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思想不开窍,武功也不能达到高层次,练多好也只是把式,不是武术家。王培生先生弟子门人中,名人辈出,与其科学独特的教育法,也是有重要关系的。
  王培生先生一生坎坷不平,但一身正气,刚直不阿。他爱国爱民,一生忠于武术事业。数十年如一日,执着的研究中国武术的精髓,全面继承、大胆创新,硕果累累,但却淡薄名利,从来没有以武术谋取个人功名和利益的意识。他毫无门户之见,毫无保守思想,他白天教武,晚上写武,把一生心血都无私地献给了中国武术事业。他说“传艺是我的职责,益人是我的享受,”“前人的东西虽然来之不易,但是我不能把它视为私有,更不能把它带走,要把我之所学和我之所悟,全部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这就是我唯一的愿望。”我们要以王培生先生为楷模,不但要努力学习研究他的精湛技艺,更要以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为宏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自强不息,不懈攀登。永不停顿、永不回头。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