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杂说11

 天地虚怀一 2011-08-30
太极杂说11


作者:太极网罗

】中定意义甚为深奥,非语言所能表达,而且陈拳缺点中定不是陈全本身问题,而是练者极易犯缺少中定之缺陷。可以说现在陈拳练习者有中定之人很少,但是不是说陈拳本身没有中定,陈家老前辈陈长兴,就号称‘牌位先生’,可见其中定之好,这个牌位可不是像个死木头,里面的学问太多了,可惜陈家后人对于中定的理解越来越少,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拳术是越来越花哨,张牙舞爪的。
    杨露禅对于中定是给与充分的重视的,一直视为最后之秘诀珍藏于心中。杨老先生晚年回归故乡,吴氏拳祖宗全佑一直送出京城几十里,依然依依不舍。老拳师杨露禅就说了:“全佑呀,该教的都教了,但是有句话是秘中之秘,今天在强调一句吧,太极拳就这句话了:站住中定,往开里打。”回去吧,不要再送了。因此,后来杨氏吴氏对中定极为重视。
】孙氏太极拳,不存在“兼”的问题,孙先生一代宗师,宗三家之精华于一体,而以形意为根基。后来之所以称之为孙氏太极拳,可能因为孙先生最后学的太极拳吧!
】《老子》第五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练太极拳就是陈氏呼吸,杨氏的腰,吴氏的手,武氏的整,赵堡的腿。
】杨式不讲究顶,赵堡不散。桩功在陈式确实是有的,与杨家的差别在于两脚分开的角度、脚掌与地面接触的要求、对“气沉丹田”的操作方法,尤其是对命门的要求等等都不一样。
】中定是实现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运动的关键,掌握了中定便连通了进入太极拳殿堂的桥梁。太极拳运动的本质有三点:一是在内不在外;二是用意不用力;三是无始无终,八面支撑,一个封闭的环。这三点要求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必须是整体产生的,同时虚实又是平衡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表现出来的气势应该是饱满的。能实现这一要求,中定是基础,试想,如果没有中定,行功中身体非凸则凹,手舞足蹈,东倒西歪,还如何谈太极拳纯任意行,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呢?中定的关键之处在于腰脊的中正,虚实变换的关键则在于两肾的抽换。掌握了这两点便搭起了通往太极拳殿堂的桥梁。
】中定一意,在太极拳中极为重要,王芗斋得一中定就独创意拳。在杨吴武等太极拳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都是太极惹的祸。看了太极拳,我生了一回气,为形意、八卦感不平。本来嘛,大家都是尊动物为始祖,又都是遵循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无穷的路子。可凭什么太极拳就把这最先的“太极”这顶高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搞的八卦掌只好委屈地戴这顶靠后面的矮帽子---八卦,最憋屈的是明明是“拳”,却委屈地叫“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不是明摆着让他太极来拍吗,真是用心狠毒。最不忿的是形意拳竟然什么帽子都不让戴,光着脑袋,没有办法只好如原始一样,与动物为伍,把动物的形,当阳伞罩在光头上。更可脑的是本来形意拳原已进化为“人”,取名为“心”为“意”,可是给太极一挤兑,又楞给憋回去了,都是太极惹的祸!


】看了形意拳,我还是生了一回气。本来嘛,都是从动物那里来的,可是只有他形意拳才能保持原样,别人都不许学。搞得太极拳动物不象动物人不象人,太极拳也是真有气,你不让我做“虎扑”,我就做“打虎式”,吓死你!你不是燕子要高飞吗,我惹不起躲得起,我专往下,让你找不着北!……. 如此一来,太极拳就专门示人以柔,没有办法,不让当猛兽了嘛,只能认怂。最可气的是不许八卦到处乱跑,虽然还是让做动物,可是却专门划了个圈圈,只让围着圈圈转,而他形意拳自个却满地撒欢儿,真是太过份了。都是形意惹的祸!
】看了八卦掌,我又生了一回气。本来嘛,大家都是从混沌一气中变化出来的,都长得枝繁叶茂,能变化无穷。可是只有他八卦掌让变,独自占满了八方位,只许自己变化,不让别人动弹。太极拳也是有气,你不让我动,我就站着,我就叫太极,我里面动,你管不着吧,我意念动,你管不着吧!我打不着你,我用意念咒死你!最倒霉的还是形意拳,刚开始他也想学太极拳用心动用意咒,可是人家八卦连这都不让,只让摆个动作做反省奘,美其名曰“形意”。我替他们冤哪!都是八卦惹的祸!
】所以我有时候就突发奇想,我一定要达到涅磐境地,到那里去见见黄帝、老子、庄子,见见张三丰,见见岳飞,见见龙、凤,见见王宗岳,见见董海川……,去求他们,求他们一起来开个会,议一议,将那些禁忌都撤消,干脆大家就都叫太极或无极算了,或者请黄帝先生发个话,用他老人家的名号来统一称谓,反正大家的东西都是从一个地方来的。将来大家见了面亲亲热热,都是一家人多好!
】太极拳是社会的产物,他脱胎于社会的大背景下,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社会动荡,而且混乱,为了自身的安全,武术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人要想超过很难的,因为没有那样的大背景了。
    但是武术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他是文化的产物,特别是道家的丹道等结合到武术上就是内加拳的核心内容,而太极拳更是内家拳的精华。古人能创造现代人也许能创造,但是本着击技的思想是不可能达到很高境界的。本着艺术的精神,纯洁自己的心灵,还要有不断实践的过程,这种精神就是《庄子》的精神。
,太极拳的四重境界,能,妙(有形的);神,逸(无形的)。后两种很难达到,那不但要有苦学更重要的是天分。前两种现在也有人(不过很少)能够达到。
】十年太极,十年养气,养气者在于调息,调息者在于架子,无论陈吴杨等,都应如此。养气者为何?在于凝神,这就是《皇帝内经》所言:精神内守。因此:
架不对,息不调;
息不调,气不养;
气不养,神不凝。
】天之道,生于无形,幻变不穷,然其万象,如水,如云,如风,皆因规律所循。人之道,顺心而行,心者,天之道也。各位同好,练出来的拳是否如水,如云,如风?
】太极拳也可以象绘画艺术一样分成:
    能 妙 神 逸四种境界。
    能 妙属于有形,可以下苦功练出来。属于有形之拳
但是神 逸之境界就是天生禀赋。属于无形之拳。光靠苦练就不行了。
】1、苦练功(拔筋压腿)
    很多前辈都有小时身体虚弱,通过练武而强壮、又从而变成大师的经历。很多前辈都提到练功的苦,然而基本上都是他人撰写的,也没有提到底是怎么练的,到底怎么苦。吴图南是个例外,我认为很有价值,首先这是他的自叙,其次是比较具体,我还没有见到其他前辈有这么具体的说明自己的练拳经历的。
    我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就是在于,为什么吴鉴泉首先让他拔筋压腿,而不是站桩(例如无极桩)或盘架子。你在这里的理由我觉得不能成立,应该是恰恰相反,如果他站桩都受不了,如何能承受这远比站桩要苦要强百倍的把脚吊拉到脑门的拔筋呢?所以我认为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拔筋压腿开骨是中国武术(不管内家外家)的共同点,共同基础。在这以后才再分内外。正是因为是共同的,所以不强调,但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它技击术(拳击、空手道、柔术、泰拳等等)比较,这一点却是中国武术训练的鲜明特点,是不能被省略的。(站桩也是中国武术的显著特点。)所以吴鉴泉才有这种练法。太极前辈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外家转过来的,推理假设他们都经过这种拔筋压腿的苦练应该是合理的。
    从这个角度讲,我前面引述的吴图南、杨振基、董英杰等人的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实质都是要“先求开展”,不仅仅是姿势的开展,更重要的是筋骨的开展、伸长、拔长。不同的地方在于:专业的、以技击为目的、从小练的应该用“吴图南式”,拔筋压腿要专门练,而业余的、不以技击为目的的、成年人可以用“杨式”,即拔筋压腿不必专门练,但却不能省,应该在盘架子时注重伸展、拉伸。
    由于本人从小体育好,练过武术,也曾每天一大早起来跑步压腿下腰等等,所以学太极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当教老外时,这个问题就凸现出来。西人即使练过武的也极少拔筋压腿,一紧就硬,一松就软,真所谓“柔软体操”。注重伸展后,效果明显。曾有学生跟其他师傅学,三年没有气感,转到我这里,一堂课见效,从此紧跟不舍。
   】 2、凌空劲




    吴图南先生水平究竟如何,我无从评论,我这里感兴趣的是,他所提的“凌空劲”,显然与能打人的“凌空劲”不同,他所描述的更像一种精神控制术,即通过控制你的精神从而控制了你,从而想怎么打你都行。王培生的例子也属此类。而另外一种“凌空劲”是可以发出一种力使物体位移,象你以前举的杨班侯发劲墙动的例子以及王茂斋的例子。不知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更有可能,或者是两者都有,两者相互作用,等等。如果它们是真的,本身就是极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现象,可以推出很多有意思的科学猜想,真有可能是一场革命。
    当然,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更确切的说,我是不相信、不追求、不宣传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都是故事性的传说而非比较客观的记录描述,另外的原因是,那么多气功大师都号称有类似或者更甚的能力,但没有一个经得起试验的检验。
   】 3、杨式拳、陈式拳
    你的这些看法很有意思,不过可以举反例,杨式的李椿年、董英杰、郑曼青等并不胖,肚子不大,而现在的陈XX可是有大腹便便的趋势了。
    】4、气沉丹田与气沉脚底
前者是中国武术的共同特点,也见诸于太极拳论,而后者也可以从拳论里推出来。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我认为传统文化(理论)因为其概念的多意、逻辑的不严密等等,是没法解释清楚的,这些正是需要“科学”的地方。我以前说过,“科学”不仅是用科学来解释,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指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来研究,可惜,一些人见到“科学”就反感,就抵制,甚至歪曲。
 http://www./archiver/?tid-3458.html&page=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