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朋友询问:低脂纯素了,能不能喝咖啡? 一开始觉得,这不会是个问题吧:当然可以喝呀,又没有肉蛋奶油三白…… 但转念一想,不对,这句话背后之意应该是:咖啡真的会造成健康问题吗? 怎么说呢? 这不是寥寥几句话就能回答的,我迟迟没下笔,查阅文献思考再三,有了这篇“黑白不分明”的小文。 01 咖啡对胆固醇有影响吗?的确会。 有研究表明,饮用未过滤咖啡(如土耳其咖啡)可导致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每天3杯过滤式咖啡提升了总胆固醇、包括LDL和HDL(虽程度不算高)。 停喝咖啡一段时间,也能观察到胆固醇的下降[1]。 有朋友或者会问,黑咖啡没有多少脂肪,也不含胆固醇,为什么会让我们胆固醇提高呢? 提升胆固醇因是咖啡中的咖啡醇,咖啡醇可能通过对肝脏处理胆固醇能的“延缓”,提升了血清胆固醇(咖啡醇也有某些好处,比如抗黄曲霉素B1毒性、以及对糖尿病的价值)[2]。 必须指出,目前研究看到咖啡确实略提升了胆固醇,但也没有得出咖啡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证据[3]。 不错,我们都爱听自己“坏习惯”的“好消息”。 另一个好消息是,咖啡的制作方式对咖啡醇有很大影响。如果你想喝得心安理得些,这里再分享些“科学技巧”: 相比连渣烹煮的土耳其咖啡、法压(咖啡粉放在热水中直接用网压滤)、意大式咖啡(使用大气压,金属过滤网),用滤纸做滴滤咖啡,基本能阻挡90%咖啡醇[4]。 (paper filtered )滤纸过滤法得到最少的咖啡醇 法压式:把咖啡粉放在法压杯中,注入热水后直接用压下金属网过滤。 滤纸滴滤:上杯放进滤纸和咖啡粉,注入热水后流入下杯。 相比金属网或粗暴的无过滤,滤纸孔非常细,能较大程度把含咖啡醇的咖啡微粒隔在渣中,不流入杯内。所以——如果你介意咖啡醇,使用一张滤纸吧。 02 用了滤纸就靠谱不,我还想最大限度降低咖啡醇该怎么办?不一定靠谱。 2013一个对照组研究发现,如果不幸选择了高咖啡醇的咖啡豆品种,即使用了滤纸,还是提升了胆固醇[5]。 嗯,滤纸很努力,无奈咖啡醇太强大。 如果要继续“钻牛角尖”下去,那么2017的研究表明咖啡醇和研磨程度和烘焙度相关:很细的咖啡粉有可能穿越过滤纸孔,所以采取较粗的研磨度(类似砂糖样而不是细盐状),应可让更少咖啡醇流入杯中[6]。 (咖啡研磨度从细到粗如图) 高温也可破坏部分咖啡醇,选择较深烘焙(烘焙时间较长)的咖啡粉(咖啡豆或份颜色较深的)同样降低了咖啡醇。 当然,要做到这些对于咖啡“小白”来说非常不易。 星巴克是不可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如果你实在戒不掉咖啡,那么败个磨豆机和手冲壶,选择些含咖啡醇较低的豆吧。 03 在咖啡里加入牛奶,有影响吗?当然有。 咖啡不仅有咖啡因,咖啡还有大量的、成千上万种抗氧化物质,比如其中的绿原酸,这些是让咖啡对人体带来好处的重要成分。 但假如你喝的是拿铁,而不是黑咖啡,那么咖啡本应进入血管的抗氧化素(绿原酸)降低了一半以上,牛奶的酪蛋白大量结合了绿原酸,而且,相同结果在加了奶的茶中被观察到[7]。 对比什么都不加的黑咖啡,牛奶咖啡让我们吸收的抗氧化成分降低了一半。 所以我经常说,吃素就要吃纯素,喝啡就要喝黑咖啡。不加任何奶和糖,滤纸手冲,每天适量,才是打开咖啡的好方式。 至于选烘焙深or浅? 深烘焙固然降低些咖啡醇,但也降低了咖啡的抗氧化素含量,两者如何取舍,就看个人选择了。 我们都想要黑白分别的答案,但一些食物有着灰色地带,重要是了解更多的真相。 下一篇,我会继续聊咖啡与健康,那些纠缠不清的黑白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