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中医自治三叉神经痛心得

 三驾马车1966 2019-10-07

刘向军

我于2016年夏天得了三叉神经痛这种病,2017年春夏之交复发,2018年春夏之交再次复发,2019年3月上旬——记得是3月12日——第三次复发。这一次复发延续到2019年7月12日早上突然停止,历时4个月。

得了三叉神经痛之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人在某些时候会选择自杀——三叉神经痛就是一种可以让人不时想到自杀的病;我也刻骨地体会到了良医的稀少,至今我尚未曾遇到一个能有效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医生——要拿手术刀切断神经的西医不算。

久病成良医。在长期与三叉神经痛抗争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以中医的视角来治疗此病的一些经验,现在把它总结一下,或有益于同样被“天下第一痛”折磨的病友。

先总结一下三叉神经痛的成因。

虽然西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成因不明,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据我的经验,三叉神经痛的成因是复杂的也是明确的:它可以是某一种成因,也可以是多种成因综合的结果。我自己的三叉神经痛就源于多种成因,而在某一种特殊诱因下表现出来。

我的三叉神经痛的成因有:

1. 体内长期郁积有湿气。

2. 体内长期郁积有热气。

3. 体内长期郁积有寒气。

4. 体内长期郁积有风邪。

5. 长期处于肾阴虚状态。

6. 长期处于肾阳虚状态。

7. 长期处于脾虚状态。

8. 长期处于胃寒状态。

9. 长期处于焦虑少眠状态。

可以说,导致三叉神经痛产生的各种因素我都有,只是各种成因在时间上有先后,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而已,但共同的结果是互相促成了恶性循环,使各种症状不断加重。上述所谓的“长期”,对不同的成因来说,少则半年,多则五年甚或三十年——只是在年轻时没有表现为强烈的病症,或虽有所表现而因身体强壮我不在意罢了。到了年近五十岁时,我的身体抵抗力显著下降,而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长期不合养生之道的工作节奏与生活方式,随时——主要是春夏之交——可以因某个特殊的诱因而引发三叉神经痛。2016年夏天我的三叉神经痛首次发作,其直接的诱因是由于在一段时间内我连续过量饮酒导致体内湿热剧增且彻夜吹空调深受风寒风邪。

此病一旦形成,常表明身体内已经蕴含了多种成因,正如泰山欲倾,非一木可支,非一时可愈,更非一药可治。也正因此,一般的中医对此病只能束手——看到了其一、其二,看不到其三、其四,更看不到其五、其六;所开的药物,治东治不了西,顾南顾不了北,而中就更难顾及了。医生不能明诊,药物难以对症,患者治病心切,不断寻医换药,结果是草药吃了几麻袋,病情却没有好转。

要治疗三叉神经痛,还要了解三叉神经痛发作的特点。

就我的三叉神经痛而言,其发作有这样的特点:

1. 春季容易发作;

2. 夏季容易加重;

3. 秋冬一般停止;

4. 白天比晚上重;

5. 中午比早晚重;

6. 情绪波动时重;

7. 情绪平静时轻。

总之,我得了三叉神经痛之后,真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道理,真切感受到人与季节、气候、环境相统一的法则。

现在,可以说说我自己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些做法了。

1. 祛湿、健脾。

百病易去,一湿难除。而体内湿气的积聚又与脾的运化功能差密切相关,因此,祛湿必须健脾。又因为湿的积聚常常并非一年半载的事,而祛湿也就非三朝五夕之事了。就我的病情而言,祛湿已经半年了,尚未完全清除,估计还得半年的时间。

中医祛湿有几种好方法:长期服用“参苓白术散”;长期服用“归脾丸”;坚持喝薏苡仁、芡实、红豆粥;少酒最好是戒酒,尤其是不能多喝米酒、黄酒,更不能经常醉酒;少食肥甘油腻的食品。

除上述办法以外,我个人的体会,用艾条直接灸脾胃所在的位置,效果也很好。

2. 祛热、补肾。

就三叉神经痛而言,风热上攻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此热多半是虚热,即由于肾阴虚而导致的肾水浅而不养龙,有时还兼有肾水寒而不藏龙,此时患者上热下寒,寒热兼有。因此,补肾阴虚以生水,才能把上焦之火引向下焦,达到阴阳平衡。

中医祛热、补肾也有几种方法: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同时根据病情变化,相应地变化服用“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坚持用熟地、五味子、山萸肉泡茶喝。

肾阴虚时日久了,常伴随着心悸、畏寒、膝盖冰冷等肾阳虚症状,因此,有时还需要阴阳双补或补阴补阳交替进行。补肾阳虚的良药有“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常因三焦不通而使上焦临时产生了实热,此时可以用竹叶或菊花泡茶喝即可调整。

3. 祛风、祛寒。

风为百病之长。邪风侵入体内之后,遇湿则成为风湿,遇热则成为风热,遇寒则成为风寒,这些都是严重的致病因素。就我的三叉神经痛而言,既有风邪,更有寒邪。直接的成因是连续数年盛夏整晚上吹空调,且温度调得很低。经常更在醉酒不省人事、全身毛孔大开之后整夜裸睡于温度很低的空调房中,风寒相伴,大驱直入骨髓;风寒又与体内的湿热相结,形成极为顽固的风寒湿热综合症。

中医祛风寒的方法有:盛夏之时不喝冷饮,而是喝热饮,最好要常喝些羊汤之类的温补食品;盛夏之时不吹空调,而要让身体出汗,通过排汗而排掉体内的风寒之气和毒气;坚持揉搓涌泉穴;坚持晚睡前用热水泡脚;经常用艾条灸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4. 养胃、暖胃。

胃是后天动力所依。几乎所有病症都必然影响到胃口,而三叉神经痛尤其。胃弱胃寒,必然导致脾虚脾弱,脾胃虚弱必然导致肝肾虚弱,肝肾虚弱必然引发心肺虚弱,于是,风往上攻,虚火上攻,寒凝下焦,湿驻下焦,身体上风上热而下寒下湿。所以,有经验的老中医凡治久拖不愈之病时,常要在中药里加上健脾胃的药。

中医养胃、暖胃的方法有:服用“胃可安胶囊”;艾条灸胃部;泡黄芪、红茶喝;泡艾叶茶喝;坚持喝红枣、小米粥;少食多餐;吃饭的同时不要多喝水或多喝汤;按摩脾、胃、腹部。

5. 补气、补血。

久病则必气弱,气弱必血虚,气血虚弱则百邪易侵,百病易发。气推血行,补血必须补气。

中医补气的方法有:坚持服用“补中益气丸”;坚持喝黄芪、当归、山药、枸杞茶;经常用艾条灸相关大穴。

6. 多睡、深睡。

好睡消百病。好的睡眠指的是入睡要及时,不能睡得太晚;睡眠要深沉,不能是浅睡眠,更不能入睡难,睡得少,睡得浅,多恶梦。好的睡眠给人体创造了自我修复的机会,胃得以消化,脾得以运化,肝得以造血,肾得以充盈,心得以安宁,肺得以清洁,正气增而邪气减,阴阳趋向平衡。

中医安神入睡的方法有:热水泡脚;睡前按摩涌泉穴;睡前适量吃香蕉、喝牛奶;服用枣仁安神胶囊。

7. 锻炼、养心。

动则气行,动则气旺,气行则血行,气旺则血旺。养心重在清心寡欲,淡然自处,少思虑,少要强,少生气,少发火。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而言,锻炼的方法有:健步走,尤其是有一定心率强度的健步走;做床上八段锦功法,尤其是兜肾囊、搓耳垂、搓涌泉等功法;做床下八段锦功法,尤其是其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

“调整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去心火”等功法;做太极撞墙功。

8. 治标辅助。

如上所述,久病的三叉神经痛根源于五脏六俯的全面混乱,治疗起来十分复杂,非名医绝不能一剂见效,十剂也未必见效。而患者常是心急火燎,痛不欲生,因此,常见的情况是中医换了无数,草药喝了无数,病情却越来越重,最后只有求助西医来了断。就我所结识的三叉神经痛病友而言,目前我还没有遇到一位病友最后是被中医治好的,这可见中医治疗此病需要多么高明的辩证才行。

我的经验是,在独自摸索中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如果疼痛剧烈,可临时服用西药如“卡马西平”“奥马西平”“加巴喷丁”来止痛;如疼痛不是太剧烈的话,可以服用“汉桃叶片”或“野木瓜片”这类中成药来止痛;如果睡眠严重不好影响治疗时,可以少量服用——比如晚睡前服用四分之一片——“氯硝西泮”,以安神、镇定、消解焦虑。当止住疼痛时,绝不要依赖西药,而要积极、持续地查寻病因,采用中药、食疗、按摩、艾灸、锻炼等多种手段来治本。秋冬季节,三叉神经痛一般会进入平稳期,此时正是持续地治本的黄金期。治疗的对象就是上述引发三叉神经痛的各种成因。具体的成因当然因人而异,需要自己悉心感受、分析自己五脏六俯阴阳虚实的情况,因症调整,不断变化。

就我自己而言,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各种因素都有,并且此病在我身上潜伏酝酿的时间极为漫长,此病陆续发作的时间也有四年之久,同时我年过五十,体质下降,而我又是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摸索着来自治此病,经验虽来得真切,但肯定免不了要走弯路。让我欣慰的是,自今年7月12日早上起床后三叉神经痛忽然消失至今,我一直继续综合采取多种调理办法,摸索着,感受着,调整着,似乎逐渐摸清了三叉神经痛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让它发作,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让它消失。

明年的春夏将又是一个考验,希望在此之前我能进一步调理身体,进一步消减诱发疼痛发作的因素。

作此记录,以为我后续不断自我调理所用,亦为饱受“天下第一痛”折磨的病友们参考。

2019.1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