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早期正畸】——关于儿童早期正畸的一些意识纠正

 伢伢dental 2019-10-08

关于儿童早期正畸的一些意识纠正

针对性学习10种儿童牙列情形

学龄前儿童·小学生的牙列方面的探讨

此处是重点

切实理解父母的不安,避免错过正畸的重要时期

大家有没有被带着学龄前儿童(上小学前)和学童期(6-12岁)儿童来医院就诊的父母问到:“担心孩子的牙列情况,要怎么做才好呢?”

齿科卫生士通过维护与口腔卫生指导等,有较多机会定期与患者接触,是患者和父母与牙科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相对于忙碌的牙科医生,父母难以直接与医生沟通,而身边的齿科卫生士更加容易联系。

在上述情况下齿科卫生士应该如何给患者建议,本文从正畸医生、一般牙医的角度出发,根据经常被问及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12岁前的牙列可以形容为:变色龙

学龄前儿童和学童期儿童的牙列·颌颜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着。这个变化过程中也有像“丑小鸭”那样,即使现在看上去不整齐,但是经过跟踪观察后发现最后会自然长变得整齐的病例(→situation 10[P.28])。另一方面,像上颌阻生尖牙那样,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已经在颌骨内部发生了切牙牙根吸收的严重问题(→situation 1[P.18])。像这样有关儿童正畸治疗的必要性和时机,经常出现难以判断的情况。

但是,相比恒牙列已经完成、颌面部的成长告一段落的青年期和成年期,学童期的牙列和颌面部还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在此阶段或者在此阶段之前就介入进行正畸治疗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好比图1所示的“微风”那样只需比较简单的正畸治疗就能取得明显效果。毫不夸张的地说,在此阶段只需通过比较简单的正畸治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今后他们的口腔QOL。

虽然12岁前的儿童很少会自己意识到牙列和口腔问题,但是父母们的相关意识正在逐年提高,因为担心孩子的口腔健康而主动带孩子来检查的父母也逐渐增多起来。对于父母们来说,很难理解孩子的牙列会像变色龙那样不断变化,担心也是情理之中的。判断“需不需要微风(早期正畸治疗)”虽然是牙科医生(正畸医生)的职责,但是在实际临床中,经常接受父母们提问的齿科卫生士时常会感觉到图1中“风扇”的必要性。这种感觉对于提高儿童口腔QOL,或许对于人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平时培养这种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不放过任何异常,建议每次复诊时都让患者配合拍摄口腔内外的照片。

如果发现异常,注意在向父母和孩子传达病情的时候不要是他们产生不安的情绪。即使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情况,也要向他们传达肯定存在解决方案的信息。本文希望通过这次总结能够为牙列咨询应对能力的提高助一臂之力。

图1 早期治疗的图示

早期正畸治疗可以采用负担比较小的介入方法使牙列发育走上正规。但是成年后随着问题的复杂化,对患者的治疗负担也会增大。

a.成人正畸治疗病例(初诊时59岁)

b.早期正畸治疗病例(初诊时8岁)

a女性考虑其在儿时与b男孩有相似牙列。b男孩的治疗过程约数个月,但是a女性的治疗过程则需要2年多。据说在她接受正畸治疗之前,对于自己的牙齿抱有自卑感。

迷你讲座

整理正畸用语:

● 一期治疗

● 二期治疗

● 早期治疗

● 抑制性正畸治疗

● 预防性正畸治疗

● 咬合诱导

以图1儿童病例为例,抑制性正畸治疗是指关于牙列不齐的问题已经实际发生,为了使咬合发育回到正常轨道上而进行的治疗。预防性正畸治疗是指目前虽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的治疗。例如,目前尚未发生开(牙合)等牙列不齐的问题,但是孩子有咬手指的习惯,此时的正畸治疗相当于纠正坏习惯的方法。

进行这些抑制性·预防性正畸治疗被称为一期治疗。一期治疗中会使用到诸如活动正畸装置、功能性正畸装置、四眼弹簧扩弓器、舌侧弓等比较简单的装置。一期治疗的目的是改善错(牙合)、促进阻生牙的萌出等,是用来“解决比较大的问题”的治疗。经过一期治疗,可使在恒牙列完成前后进行的二期治疗更加容易,缩短治疗时间。二期治疗中一般使用托槽,审美上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换言之,二期治疗也可以称为润色性治疗。在接受一期治疗的儿童中,如果功能和审美都没什么问题的话,也有只接受一期治疗就结束的患者。

和一期治疗一样,在恒牙长出之前,即乳牙牙列期,以及混合牙列期进行的正畸治疗被称为早期治疗。另外,咬合诱导这个说法是日本独有的。在正畸领域中,其概念是在儿童期规范咬合发育,使其按照正常的方向发育。在临床上可以理解为相当于早期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

*以上用语的解释没有明确的定义,这里使用的是作者对其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