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與变

 尹耀彬 2019-10-08

太阳天天都是新的,人生活在变化之中,如数千年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今末有大变,可以视以为常了。粗看是不变,細看作和息的狀态和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的自身也在不断变易,不过是变化得细微不容易覺察罢了,日复一日,人在变化中老去!

图片来自网络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是一条永恆不变的规律,唯一永恒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摘文如下:“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尤能令人伤感,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考科举,经过长安的城南一个地方桃花盛开。他在那个地方向一个女子讨喝了一点酒水,且对那个女子印象甚好。其次年桃花盛开的时候,他又到了那里。姑娘已经不见了,失望之极感觉到世事的无常,留下了这个诗篇。

苏东坡10827月和10月两次游赤壁,作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两篇绝世妙文也談及常和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东坡安慰朋友说:“你看水和月!水不断流去,可是水还依然在此;月亮或圆或缺,但是月亮依然如故。你若看宇宙之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经久不变的,何曾有刹那间的停留?可是你若从宇宙中不变化的方面看,万物和我们人都是长久不朽的。你又何必羡慕这江水呢?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三个月后苏东坡又到赤壁之下泛舟夜游去了。江水落了很多,好多巨大的岩石都在水面露出,而赤壁尤其显得在水面之上,岸然高耸。不过几个月的工夫,风光已大为不同,几乎不能辨认了。

永恆不变的是变;变,是永恆不变的。易經中说的不易,所谓常。

常,是于变相对而言的一種狀态,是有规律的运动,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日落西山,24小时一个轮迴,日月星辰,昼夜运行;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周而复始;花开花落、潮涨潮下、无穷无尽,始终如一。而常只是一種节律韵奏的感受而己。《老子》第十六章說:不知常,妄作,凶。

有常,便有所谓正常。正常,大概是描写不同事物的一个經验感覺的范围。如年青人的心脏搏動每分60-80次,血压70-120水银柱谓之正常。这个范围的确定是取了多数值而己,这些数字在数学上叫常数。可以以此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这些数字也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也是相对的感覺。

还有一些“常”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制定出來的,把它变成大家都认同的规矩,叫做常规。比如一些规定、纪律、法律条文。通过不断的重复,慢慢变成了人们的习惯。在一段时间中间是不会变化的。用国家机器乃至與論、习惯、宗教耒维持。还有一些为利益集团服务並由他们制定出來给从属者遵守的条文。谓之常。如綱常、三綱五常, 随着利益集团和意识形态的消逝而消逝。这种 “常”在宏观的环境中看也是“变”。

2009.10.13一7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