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与良知大家总经常说,但有谁真的有?经常听人说特别是那些中老年人、信佛的人,总谈什么天理和良知, 那么什么是天理?什么是良知呢?拜读王阳明的经典,感悟自己的人生总结,有些话有大家分享一下, 1、天理是什么?天理就是秩序;什么秩序?关系选近、薄厚之分、同体。王阳明举例说明这个过程,比如我们都优先爱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然后是自己的知近朋友,这就是关系有远近,这就是天理,这道理很简单呀,你连父母、老婆孩子都不爱,你还有什么天理呢? 又举了个形容的生活举例,比如人们爱动物会比植物更优先些,人们会优先爱自己的宠物,而后才是大自然的动物,但如果说有的人爱自己比爱自己的父母更多,更优先,这就是“良知被遮盖”。 2、什么是良知呢? 良知就‘本心’和“外心”,什么意思呢?就是人的“本心”总是依靠于“本能习惯即惯性”,而“外心”最常见的就是“恪物”,就是激发自己的警醒,就是自己的醒觉之心这是啥意思呢?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本心”所致,即这种本心是依靠于自已的“本能反应”,绝大多数人的“良知”都是依靠自己的本能反应,没有良知,就没有天理,天理由良知决定,不同的良知,对天理的平衡也不同。 3、成功的人是“控制自己的本能反应”,行事不依赖于自己的本能反应,而且通过“恪物”反思自己的言行,处得警醒自己,提升自己的醒觉能力:“随时知对错,但对错早已不重要”的静心状态,这种人就是高人;发现一个社会现象,经常有些人手拿佛珠,念念有词,这种“恪物”让外人看着就是有“良知”的人,但是王阳明说“如果一个人真的醒觉,就不会处处依靠‘静坐’‘恪物’‘念经’这些形式……”事实上越是依靠这些外在的表现,就越表明这个人“不放心” 什么是‘不放心’呢,就是缺少醒觉,依靠本能反应,越多的恪物都是“缺少内心之道”,很多人是说一套,干一套,天天良知、道理、天理挂嘴边,就是不干一件人事,这种的危害比一个恶人还要恶十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