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的养生与民俗文化(音频鉴赏)

 超越自我极限7h 2019-10-08

寒露的养生与民俗文化.mp3 来自道德知音论坛 00:00 33:40

一、寒露简述
(一)寒露的时与度 

寒露的黄经度数
寒露度数信:以九月节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金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阳历时间:2019年10月8日22:04:49 ;每年10月7日至9日期间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95度
天地能量主运:金炁义德能量峰值期下滑阶段
人体脊椎对应:第5颈椎(C5)和第5骶椎(S5)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实为第20个
前后节气:秋分,寒露,霜降

(二)寒露天气气候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是四季中从凉转寒的时空节点,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具备了一定势力,北方受冷空气的大面积南下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就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这就预示这雨季即将结束。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当然这几年气象的改变有点异常,就是北方相反还维持较高的温度时间较长,相反南方还下降的快。

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雨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寒露期间天气气候,有气温降得快、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的显著特征,也有几种有危害的天气,需要正确应对,一是雾和烟霾。秋雨过后的雨雾混合或者雨后大雾情况,此时会在不同地域出现。由于受到高压控制,大气层结构稳定,在连日无风的情况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的废气、粉尘不容易扩散,也会形成烟霾天气。如果空气中湿度大,还可形成雾、霾混合的天气。二是华西秋雨。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为集中。降水时间长,秋雨绵绵,降水强度一般不算大。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有较大的影响。三是寒露风。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著降温造成的一些影响农作物收成的一种具有危害性的天气。另外还有高原山区雪害和热带气旋。寒露时节,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以及四川西部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区,会出现早雪,对农作物收成造成危害。在南方,在10月以后热带气旋活动次数开始减少,但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时仍较强。


(三)寒露的词义
在白露之后,露字再一次出现在节气的名称里。秋季的两个露,白露为基,寒露为本,一前一后,完美地展现展示着聚天象、物候、气候、农事等天文、地理为一体的天人合一文化。

我们不要误以为寒露这一节气的形名只是在秦汉时期,或者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确立的,实际上,在夏商殷周时期,节气早就有了形名定位,只是在记载当中多有遗漏或者失传而已。《逸周书·时训解》:“寒露之日,鸿鴈来宾。”《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一语,就是将天象和自然象结合到一起,高度浓缩的将这种信息表述出来。角,是指的天上的星宿。当看到了这个星宿出现的时候,这一年中的雨也就进入了收尾阶段,秋涸就会出现。

(四)寒露的能量卦象
寒露节气,在十二消息卦中处于观卦能量场之中。观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风吹拂着大地就是观卦的卦象。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人也应当像风一样,无所不观,观察万物而得到更多的知识。风地观卦的卦画是下面四个阴爻,上面两个阳爻,与临卦的卦画排列顺序正好相反。

风地观卦卦名为观。《周易·系辞下》:“仰着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有意识性观察、智识性观察、慧识性观察等不同。《说文解字》中说:“观,谛视也。”“谛视”就是仔细、详细地察看、审察的意思。临卦有察看的意思,而观卦也有察看的意思。它们之间的不同,《杂卦传》中做出了解释:“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也就是说两个卦都是看的意思,但临卦的出发点是给予,而观卦的出发点是求取。也就是说,临卦的巡视是为了掌握百姓的真实情况,最终目的是给予百姓最优惠的政策,给百姓带来好处:观卦则是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观察天地运转等的相关信息,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这种变化规律与哲理。简单来说,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是探索未知而掌握知识,指导未来。

卦象在年度周期律中的应用,核心是取象于天地阴阳能量、五运能量的输布。时当秋也,阳中阴半,否卦喻其象,其气变热为凉,乃秋之时也。秋凉的加重,寒露隐其义,则观卦喻其象,须防寒之内生。

寒露时节观卦已经进入到第二道阳爻也开始消耗的阶段,属于观卦完成而剥观发动期,即将进入剥卦开始的生成期。
 
二、寒露物候
1.寒露三候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爵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剥卦,初六。《周易·剥卦》爻辞:“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初爻动,坤变为震。震为鸿鴈。坤为来为宾(《易林通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鸿鴈不来,小民不服,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鴈”同“雁”。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季秋后至者为宾”,九月来的雁和八月来的雁,有主宾之分。

二候爵入大水为蛤:剥卦,六二。《周易·剥卦》爻辞:“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二爻动,卦变为蒙。互震覆艮,艮为鸟,故曰雀。震为入。坎为水。坎伏离为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爵不入大水,失时之极。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多生于海中。”

爵,古音义同“雀”,但并非物相之雀。智识文化和意识文化认为“爵”字与麻雀的“雀”相同,实际上“爵”是质象的(编者注:质象,即人类慧识所能感知的宇宙天地自然万物能量属性,是相对于智识所感知的肉眼可见,仪器可感的物相世界的客观存在,包括了炁光音等能量以及炁光音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形态等。物相和质象,是世界的根本,也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具体方式。东西方对物质世界的不同的研究方向,根本本质是东方“内求法”和西方“外求法”的不同应用),不能够直接把它硬性物相化而指定为雀。古人在慧识下观察到,秋季的质元能量成象,大量地移向海水中的时候,就会促成海蛤的生成,因此用“爵”才能表达它的本义。“爵入大水”,简而言之,就是地面的质象能量之炁,因为温差而被较大的水面(海)所吸收。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误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这只是意识文化时期的误解。(编者注: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文明、文化的本质与内涵的揭示及其演化的过程,而将中国悊/哲学体系重新分为四类。即性识悊学文化/慧识悊学文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其中性识悊学文化期和慧识悊学文化期在2500年前的轴心时代之前,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全脑和心脑立体运用生理基础上的立体悊学文化,代表人物有伏羲、黄帝、老子;智识哲学文化期,所调用的大脑工作区间是人类左脑的质层和皮层以及右脑皮层,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汉代及以后则进入意识哲学文化期,意识哲学文化诞生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左脑皮层思维,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朱熹等。)

三候菊有黄华:剥卦,六三。《周易·剥卦》爻辞:“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坤为黄。三爻动,卦变艮。互震为华。震伏巽,巽为草木,故曰菊。艮为成,故曰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菊无黄华,土不稼穑。……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菊的华彩是表现在下半月之中,处于阴月区间,而非处阳,“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2.豺祭兽


豺祭兽,是古人记载的寒露时节的一种特殊自然物候。

《礼记》:“季秋之月,鸿鴈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乃祭兽。”一种名为豺的肉食性动物,在捕到了野兽以后会将食物摆放着祭天,表现其顺应自然季节转换的本性。 


三、寒露的正善治养生
人体内五臓中藏有五种阴志,怒(肝)、悲(肺)、喜(心)、恐(肾)、思(脾)。它们常与脾的阴意识和心的阴我心协同而动,破坏内在的无为而治,虚耗精气神。因此,意识的正善治理极为关键,意识“正善治”就是精神调节,是对六欲七情的调控,维护少私而寡欲的生理状态,同步适应秋季气运的收敛之性。

寒露天气渐冷,秋气日趋肃杀,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百叶凋零,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和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与意识观念,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与秋分节气一样,应注重肺的安宁与稳定,注意剔除肺阴金能量的影响,消除阴金肃杀悲凉之气对人体情志和身心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与金秋季节中的阳性能量相感通、相呼应。 


意识精神能量的养生,重在确立善正的信念,树立道德信仰,在品格、品质、品行三品的内在建设上主动持恒地下功夫,通过“为学者日益”提升综合素质,通过“闻道者日损”主动进行修身明德的实践,从而实现意识善正,六欲淡化七情淡定,而意志坚强,不为外相所动。(编者注:“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是老子唯德思想中的两种学习方式。见老子《德道经》第十一章无为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益与溢通,增加之义。人们通过后天智识,不断主动学习与积累、掌握前人总结的文化、知识和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储存在大脑皮层的沟回里面。老子提出,一定要学习有益的,能在大脑皮层沟回上面,建立正觉、正念、正识的内容,才是正确的为学之道。智识如果堆得过多,杂乱无章,就可能抑制大脑深层质层慧性的透发。所以在大脑皮层的主动学习和整理过程中,古人提出“吾日三省吾身”,逐步减少与清理后天堆积的大脑皮层智识中有害、无用的信息部分,避免有害无益和杂乱无章的信息对自己的干扰,主动减少私心克制贪欲,去除妄想执着,心身保持道德的“圣人之治”品质,符合自然规律,让大脑质层当中的慧识透发出来,产生科学的创造力,从而获得大慧大智,是为闻道者日损。)


(一)身识养生
寒露以后,凉燥与寒叠加成为多事之秋的主因。寒露过后,昼夜温差继续增大,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做好迎冬防寒准备。这个时节,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强,是重感冒的高发期。此时一些疾病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也不可忽视。据统计,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还要科学调理饮食,注意药物防治,改善居室环境,避免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九月修养法》:“季秋之月,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无犯朗风,节约生冷,以防疠病。二十八日,阳气未伏,阴气既衰,宜进补养之药以生气。剥卦,剥,落也。阴道将旺,阳道衰弱,当固精敛神。生气在申,坐卧宜向西南。


孙思邈真人曰:是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以伤空隙。勿冒风邪,无恣醉饱。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和。”

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并加强适当的形体运动。心脑血管病多发与睡眠时间增多相关,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顺应节气,守四时之度而调养。


1 .《灵剑子》导引法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秋卷》:
“补脾臓一势季秋用之。九月十二日已后用,补脾。以两手相叉于头上,与手争力。左右同,治脾臓四肢,去胁下积滞风气膈气,使人能食,闭气为之。”

2.推长寿筋
筋骨的外侧,从足三里到丰隆,再到踝关节前上方这个区域,如果能够自己经常推一推,或者大家相互帮助推一推,拍打一下,对身体会有帮助。 
 

3.养五臓五行气法
《服气精义论》:
“养五臓五行气法:……季夏以六庚之日时加申,食气百二十,以助肺,令肺胜肝,则肝不伤于脾也。
秋以六壬之日时加亥,食气百二十,以助肾,令肾胜心,则心不伤于肺也。”

4.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寒露
 

寒露坐功图势
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太阳膀胱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即: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乳胸前,两手前臂内旋,双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别朝左右侧方向,两臂伸直,且成开放型。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如此反复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方法同前。

主治: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动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颠痛,头两边痛,头囟顶痛,目黄泪出,鼻衄(nǜ)、霍乱诸痛。

(二)寒露宜食
寒露时节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以补脾胃,养肺润肠,并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类宜食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类宜食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应多食用芝麻、糯米、莲子、粳米、豆浆、蜂蜜、酸梅汤、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用辛辣、煎炒、油炸等容易生燥伤人体阴精的食物,平时也可常常叩齿吞津、闭目养神。宜食用偏温性的食物,以补充体内消耗的阳气,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食品。


寒露时节温补适宜食补,不推荐食用药材进补,这是由于秋天过量温补容易生内热,加重伤阴,因此适量食补即可。阳气非常虚弱的人可适量加入少量红参补气养阳。
此时节最适宜食用银耳,银耳的养肺效果特别好,并且兼具美容养颜功效,尤其适合女性在秋季食用。
此时节不宜食用西瓜,虽然市面上还有西瓜卖,但这个时节一定不要再吃了,西瓜利水会伤阴。如果实在口渴难耐,可以喝些酸梅汤,酸甘化阴,对身体有好处。 
1养生粥品
百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18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花生粥:


原料:花生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花生洗干净,粳米淘干净,将两者合在一起下锅,加适量的水煮熟成粥。
功效:润肺止咳。

松仁粥:
原料:松仁20克,粳米10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松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食盐,旺火烧沸后再改小火煮成粥。
功效:常饮此粥可预防秋季的肺燥咳嗽、肠燥便秘。

党参粥:


原料:党参25克,冰糖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党参切成薄片,放锅内水煎,去渣取汁,同冰糖、粳米煮粥,可供秋冬季节早餐空腹食用。
功效:益脾气,补五臓,抗衰老。

2.养生菜品
香菇冬瓜球:
原料:香菇、淀粉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将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水煮开;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淋上麻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莲藕山药汤:
原料:莲藕,山药,胡萝卜,枸杞,姜、精盐适量。
做法:莲藕、山药、胡萝卜去皮切片,姜切成丝。炒锅烧热,倒一点点油,放姜丝爆香,下胡萝卜略炒,加开水,移入沙锅中,煮开后放入莲藕、山药、枸杞,小火煮20分钟即可,出锅前加点盐,味道鲜美。
功效:养阴润燥,健脾和胃。
注意:莲藕性寒,所以煮汤时加一些姜丝,浓浓的莲藕香中带一丝丝辣,既美味又滋补。 

四、重阳民俗 
重阳蕴藏着天机奥秘,九九之数,非天莫属,天乃纯阳,九数喻之。我们体内的天根,虽然插之于体内之地,而天性不失,尻骨九数,亦维护其纯阳之义。颈椎七数,先天之成数,位居天柱之上端,示其纯阳之性,是为天柱之端梢。“天根地根,有根易生。先天数七,后天数九。颈椎七数,天柱之梢,尻骨九数,天柱之根。颈居九天,尻插九地,天地相合,重阳名实。”要想养生和修身拥有好的效果,质量有所保证,那就要保根,养根,护根。

古人是在大智慧中,也就是慧识悊学文化中,高超地将天、地、人三才,以及治事和修身,完整地统一在一个大系统论当中,用简单而直白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归于一。智识我们后人用意识哲学或者智识哲学,难以全面地进行正确解读而已。(编者注:天根与地根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养生内涵,请读者自行查阅《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及《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的相关章节了解,以明晓其中所含的天人合一奥秘。)

(一)重阳民俗起源
在迷失了慧识悊学文化,进入了智识哲学和意识哲学以后,修身的内求法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外用形成的一些民俗,依然保存着原生态的文化本质,可以进入到其中进行研究。

重阳节期间,传统的节日民俗有敬老、登高、饮菊花酒、带茱萸香囊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汝南的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矣。’据说现在人们每到九月九日便结伴去登高饮酒,妇人佩戴茱萸囊,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民俗文化起源的原生态文化本质,需内求实证,才能知晓其本义与修身密切相关。

(二)民俗活动
1.重阳登高
每到寒露时节,早晚露水增多,使得气温更低,容易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而染疾,故在重阳节有外出登高远眺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此时登高望远可使人心旷神怡、舒缓愁思,而达到强身健体怯病的目的。重阳节,民有登高习俗,而人体内之高在颅脑,沿颈椎而拾级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记载,当时京城中人们都会在九月九日时外出游玩登高观景。在东晋时期,还发生了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晋书》卷九十八《桓温列传.孟嘉》记载,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在重阳节率领众多幕僚到荆州郊区的龙山登高游玩,并设宴畅饮。这时,一阵山风吹来,吹落了席间参军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但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于是,桓温命孙盛作文以戏弄孟嘉。岂知孟嘉不假思索,才思泉涌,即席对答,出口成章,使得在座的同僚无不惊叹其才思敏捷,气质非凡。于是,孟嘉被大家视为倜傥风流、气度宽宏、儒雅潇洒之典范。至今,在荆州江陵城西北10公里处的龙山上还留有著名的落帽台遗迹,其台高8米,周长144米。

2.偑茱萸


《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而农历的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合,故而名为重阳,也叫重九。在古代又有九九遍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将九月初九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泡酒以养生祛病。在唐朝时期,人们在重阳节簪菊花和插茱萸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习俗了。因为茱萸不仅香味浓,有驱虫祛湿、祛风邪的效用,还能够消积食,治寒热等。民间也都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的日子,容易多灾多难,所以人们都喜欢在重阳节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也因此被称为“辟邪翁”。

3.饮菊花酒


九九重阳佳节,中国一些地方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是被看作重阳必饮、祈福祛灾的“吉祥酒”。

菊花酒历史久远,汉代早已有之。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叚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魏时曹丕就曾在重阳日赠菊一束给钟繇,以祝他长寿,还记载在《与钟繇书》中:“九月九日,草木便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在河南南阳的一些山中人家,因经常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得以延年益寿。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这里记录的也是采菊以酿酒之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菊花酒仍是民间盛行的健身饮品,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也有相关记载。

4.赏菊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故历来在重阳日就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农历九月自古以来又被称为菊花节。农历九月的俗称即为菊月,在重阳节日很多地方会举办菊花大会,满城的人都出动去赴会赏菊。历史记载,自三国魏晋以来,在重阳节饮酒聚会、赋诗赏菊一直都是时尚。唐朝李群玉《九日》诗:“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重九》:“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5.吃重阳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金秋九月,有很多民间食俗。具史料记载,人们喜欢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制作重阳糕。重阳糕又被称为花糕、菊糕、五色糕等,为了既美观又好吃,人们便把重阳糕调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上面撒一些桂花,因此也叫作桂花糕。


民间古习俗,在九月初九天明时,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搭在儿女头额,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心中祝愿子女百事俱高,此乃古人在金秋九月做糕的本意。很多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一座宝塔,有的在最上面还要做成两只小羊,以合重阳(羊)之义。有的地方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的红颜色旗帜,并点上红蜡烛。这大概就是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之意,用小的旗帜代替茱萸。而今的重阳糕,仍然没有固定的制作方法,只要是人们在重阳节吃的各种松软糕点,都可被称为重阳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