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朱文不只有陈巨来,历代名家元朱文精粹,细数圆朱文变迁

 聽雨軒sjh 2019-10-08

元(圆)朱文印作为一种独立的风格样式,在整个印学史中有特殊的地位,是文人印产生至今的主流之一,与古玺汉印明清流派印构成印学四大板块。“元朱”形成于元代而名;“圆朱”则是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是对线型的概括。

元代是印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首先,在创作实践上,以赵孟頫、吾丘衍、王冕爲代表的印人一挽魏以来来的靡弱之风, 发起了 一场复古运动。

赵孟頫(1254-1322)精书法,擅做铁线篆,把小篆直接引渡到印面,得到流畅爽劲的审美效果。对于元朱文印的开拓之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与吾丘衍提倡典雅印风确立了明代篆刻创作的方向与旨归。

吴叡(1298-1355)字孟思,吾衍的弟子,吴叡在篆刻上的贡献很大,他基本上算是吴门(苏州)篆刻的开端吧,没有吴门篆刻,就没有后来的文彭、何震、苏宣、汪关这些大神了,此外吴叡还收了一个在篆刻上比他本人更有名的学生:朱珪。


明代的元朱文印,在元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在技法上的成熟与规范,其次是在趣味型上的丰富与变化。

文彭(1497-1573)字寿承,号三桥,文征明长子。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元朱文印取篆规范,圆劲秀丽,对后世的圆朱文印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汪关(1573-1631)原名东阳,世称娄东派,得一汉铜印汪关而更名,作品工致精严、典雅妥贴,堪称元朱文印创史以来,第一位具有专业精神的印人。明末大多书画名家用印皆出其手。


清代的元朱文印,可以用“印从书出”四字概括。这一开拓性的创作模式。为元朱文印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特别是晚清六家流派印的高峰,成绩斐然,影响极为深远。

林皋(1658-?)闽人,是元朱文印在清初一大高手。林皋承汪关遗绪,用刀纯熟精炼,用字融会贯通秦篆、汉篆、金文等而无丝毫不妥之处。林氏将圆朱柔美秀逸的雅致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后人称其“莆田”派,或将其与汪关、沈世和合称为“扬州派”。

案有黄庭尊有酒,章法平实妥帖,匀整工整,无呆板乏味之感,尤其笔画交界处笔墨效果明显,可见他对书法的精熟练;晴窗一日几回看,笔式清圆,细劲而不糜弱,笔意生动,晴与几字与印边相接,紧凑而贯气,后世不少人喜欢摹这方印自娱。

丁敬(1695-1765),杭州人,丁敬篆刻吸收前人菁华,以碎刀技法为之。制元朱文印与汪关、林皋印风在美学意义上有很大差异,这使得元朱印在艺术视域中明显丰富了许多。这种特定的形式语汇成为“浙派”风格的标志。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将浙派手法在元朱文印上的演绎进行的很彻底。

张燕昌(1738—1814),字文鱼,号芑堂,又号金粟山人,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为浙派创始人丁敬入门弟子。篆刻除了师法浙派切刀方折一路之外,取法不为一家所囿。寿山石“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九字朱文印,是他的一方名作,此印字体生辣豪气,刀法爽捷。全印浑然有致,静逸中不难看出有脱俗之气。

董洵(1740-1812),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浙江绍兴人。篆刻仿秦玺汉印,亦从丁敬处得法,但已不是浙派之列。所作虽专法秦汉,但结构多变化,无妍媚之态,别有新意。刻款亦潇洒自然。朱文代表作有中年陶写,衣云和尚。

中年陶写,结体取圆势,线条则有生辣的味道,四字穿插也很匠心;云衣和尚,则是取法宋元朱文,从篆法到章法构思及见其苦心孤旨;

蒋仁(1743-1795), 原名泰,字阶平,后来因得“蒋仁”古铜印,极为欣赏,遂改名为蒋仁,篆刻以丁敬为宗而自出新意,继承丁敬的朱文印式仅有两种,一是圆朱文,一就是“真水无香”这种典型的浙派汉朱文印,细边细文,线条转折,劲如屈铁盘丝。

康节后人,近元朱意味,但仍坚守质朴无华。

邓石如(1743—1805),怀宁县人,邓派篆刻创始人,细朱文发展转折人物。倡导“以书入印”的理念,改变了浙派在用刀和字形上以方折为主的创作方式,从创作上来衡量,朱文印略胜白文一筹,其所谓可“自出新意者”,基本上集中在细朱文一类。

燕翼堂,创作形式在邓石如印谱中偶见,充分发挥字形特点,强化装饰作用,使其面目别具一格;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图一)是邓石如的经典力作,此印凸现了邓石如“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审美理念,文字线条清新流利,用刀沉稳有序,令人百观不厌。

巴慰祖(1744-1793),浸淫秦汉,曾摹过很多汉印,得古茂之气,也力学六朝唐宋朱文,因此他的篆刻工致秀劲、章法构思精密又富于变化有自己面目。风格淳朴规范,典雅工稳,有流畅挺秀、工致细润的美感。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仁和(今杭州)人。其篆刻师事丁敬,又有创新,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有“蒋仁尚拙,黄易尚巧”之说。他的“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深得个中三昧。

茶熟香温且自看,取法晋之朱文印,方硬茂劲,排列整齐规矩,七字布局平稳、和谐,一派安详之气。

奚岡,师法丁敬,并有发展,风格清隽,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汲取了丁敬朴茂古秀的印风,白文印上溯两汉,又受到黄易的影响,并以画家独特的构图审美眼光,在个别柔婉的朱文印中加入了抽象的造型与意趣,最终形成了一种散逸冲和、清隽朴拙的浙派风格。

龙尾山房,清丽秀美之姿,密集的线条如聆听快节奏的乐曲,有如见彩带凌空飞舞,使人产生一种热烈欢快的情绪。两般秋雨庵 篆法取圆势,骨力清健,五字在椭圆的印面中毫无勉强局促的毛病,全印神情轩郎之致。

胡唐(1759-1826),初名长庚,字子西,号耳宰翁,别署城东居士,安徽歙县人。篆刻学巴慰祖,风格婉约清丽,行书小字边款尤为精绝,与巴慰祖并称巴、胡。赵之谦对他们二人的作品非常佩服,并受到一定的影响。

陈豫钟(1762—1806),字耦渔,号秋堂,钱塘人。篆刻启蒙很早,早期篆刻面貌主要是模仿文彭、何震、 丁良卯、 顾筑公等明清印人,系统学习模仿秦汉印章和以丁敬为代表的浙派印人则在其后。篆刻总的来说,工整秀致,其边款常作密行小字,颇为自负。

陈鸿寿(1768-1822)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篆刻上继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喜用切刀,运刀犹如雷霆万钧,苍茫浑厚,爽利恣肆,使浙派面貌为之一新,浙中人多学习他,对后世影响较深,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陈”。

杨澥(1781-1850),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清江苏吴江人,晚清竹刻家,善治印,精刻竹。印章以秦汉为宗,于金石考据之字靡不精核。竹刻善摹金石文字,刀法深圆,风格独特。


后来近现代元朱文总体上是继承了汪关的特点,用刀简洁大方,布局安详端庄。弱化了元朱文弧线的运用而加强了直线的处理,使风格更加强烈的鲜明。其次技法操控更加准确、工致、精妙,如沙孟海先生所言,胜过了古人。

赵之琛(1781-1852),篆刻得其乡陈豫锺传,能尽各家所长。次闲作印,力求巧妙,章法整稳而内含姿态,刀法滞重而蕴藏轻峻。他尤以切刀之法见称印坛,然其所以得之处,亦失之处,风格由此出,亦囿于此。其印章边款,则别具一格,字体隶行结合,下刀生辣,线划挺劲。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吴咨(1813~1858)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宗邓石如,每印章法皆苦心安排,舒畅妥帖,能融会秦汉、宋元,印文处理善变化,分朱布白颇灵巧,平中有奇,奇不失稳。

钱松(1818~1860年),清代时期篆刻家、书画家。初名松如,字叔盖,用刀,以切带削,轻浅取势,富有顿挫起伏,线条更为古厚生涩。在篆法上,钱松方圆兼使,面目丰富多样,意境极为高古,他在浙派篆刻中独树一织。

赵之谦(1829-1884),印章布局,初学浙派,继法秦,汉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后于印外求印,广采博纳,成一家面目;印文取秦诏,汉镜,泉布,碑额等文字的结构,字体为之一新,或方整而不失“就形”之古法,或舒展笔势而在邓石如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朱白疏密的构成均不同于时俗。

赵叔孺(1874-1975),从赵叔孺的学印经历来看,其取径广泛,自明清浙皖诸家,直追宋元,乃至秦汉,进而上溯春秋战国甚或三代以上,对各时代的印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最终化为己用,融自家气质于其中,静穆雅逸,终成大家面目。

王福庵(1880-1960),作为元朱文印大家,印风和其他元朱文印印家类似,同样属于工稳平正一路,并善于在章法布局时于平实中寓巧思。王福庵把浙派追汉所体现的古拙意趣和元朱文印的柔美圆润巧妙地揉合在一起,由此他的元朱文印呈现出工整又飘逸,拙朴又灵动的特有的清丽高古、朴茂雅秀的特点。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塙斋,别署安持,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精于治印,并以篆刻闻名于世。他的治印承继秦汉,大气磅礴,而在“元朱文”上更是得心应手,造诣尤深。

韩登安(1905——1976)篆刻以浙派为根底,上下求索,问上溯源周秦两汉,崇占玺、汉铸印、汉凿印,下及西泠八家、邓石如、吴让之、徐三英、黄牧甫诸家、广采博收,体貌多样,在后浙派印人中,以他在继承万面用力最勤,是现代印坛工稳一派的代表人物。

元朱文发展到了逭裹,纯粹从技法角度而言已进入一种极限,线条的高度理性化、空间的绝对秩序化,似乎都不再有进一步前行的可能。用刀乾净、平稳、光洁,布白均匀,对称和谐,不露任何破绽。这是工(技法层面)和雅(美学意义)的顶点,反过来讲,这也正是一种极致和终结。

历代元朱文印精粹,中美院教授沈乐平编选,16开290页,定价138元,收录自汉代至近现代已故篆刻艺术家的元朱文篆刻作品近800件,内容包括官职印、姓名印、斋号印、鉴藏印、吉语印等。书末附录单字笔画索引,便于查找单字使用。另赠送反文别册,每印原大反文出现,以供读者在临摹时,对照印面墨稿,方便使用。

喜欢就请转发朋友圈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