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什么是“有能力的爱”吗?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09

你知道什么是“有能力的爱”吗?

父母的爱,就是为了离开。在孩子与外面的大千世界之间,家是一个缓冲地带,父母,就像领路人,在陪伴孩子一路走来的十多年(二十多年)里,我们抱着,领着,影响着,干扰着……直到有一天,目送着他们走向未来。

只有爱是不够的,这种爱必须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智慧的爱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所以能够帮孩子建立未来能力的爱才是爱!否则都是害!

那么到底什么是【有能力的爱】呢?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孩子6岁之前,提供给孩子充分的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的理论首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Jean.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于1972年系统地提出来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听、嗅、味、触等)搜集周围环境中的这些信息,将他们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感觉统合。

做为人类行为,动作发育的基本感觉系统(如触觉系、前庭感觉系及本体感觉系)对于人类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育的过程是:感觉——知觉——概念——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所有的动作和行为都与大脑神经系统感觉统合功能有关。例如:爬、站、走、跑、吃饭、穿衣等室内外所有的生活行为和游玩;视觉、听觉、触觉的认知,嗅觉、味觉、身体肌肉感觉、平衡感觉以及身体的其他感觉;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获得,绘画、写字、写作文、读书、发言等,完成这些动作和行为都是大脑神经系统感觉统合的结果。

七岁以前,人脑主要是一部感觉处理的机器,对事物的感受主要来自感觉印象。小孩对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还没有较高层次的概念,他所依赖的是感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碰触,亲身体验各种感觉信息,通过移动身手来增加碰触感。

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0-6岁期间的感统训练。

二、只要孩子在场,让自己成为良好的教育环境。

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在我们面对孩子的“听话”时,我们是和蔼可亲的爸爸妈妈,但是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呢?是不是简单粗暴的言行举止就会暴露无疑?此时的我们,给孩子营造的就不是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了。怎样改变我们自己以帮助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呢?

首先,改变我们的反应,在面对任何不良行为时,努力克制住自己的第一反应;当我们本能的感到烦恼、生气、伤心、失望时,不要马上露出或者宣泄这种情绪,深呼吸,跳出局外,看一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取消了对孩子的期待反应,也就消除了这种行为的作用和效应。

其次,改变我们的手段,将行为的责任从我们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让他们亲身体验行为的后果、积极进行选择、主动承担责任。而这些的前提,是我们本身就是负责任的家长。

最后,改变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不完美之处,订正他们的“缺点”,时时刻刻提醒、批评、更正、监督、帮助,我们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的能力缺乏信心,没有我的执政,你就什么都做不好。”如果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名次、奖项,我们等于告诉孩子:“你必须成功才属于这个家。”我们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孩子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法正常生活;由于害怕犯错误,他们不敢行动、不敢选择、甚至不敢长大。请家长们记住:所有的不良行为起源于卑微感,起源于我们没有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改变我们的态度,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改变反应和手段,都只是当场应急,能够暂时地消除一些不良行为,只有彻底改变我们惯常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让语言成为开创未来的主要工具。

我们这里的“语言”,并不是指让孩子学会很多门外语,而是指孩子善言的能力。

语言赋予我们更多机会,可以与人交流,交换心情;可以尽情倾诉,抒发情感;可以温暖人心,抚慰心灵;可以表现自我,增强气场。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把握语言的人我们称之为口才好,而在口才中,自我表达能力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自我表达能力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工具,自我表达能力强,勇于表达的孩子,不仅能促进优秀口才养成,更能保持心理健康。

语言能力的良好发展使孩子拥有更强的自控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旦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情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们的心理负担较少。通常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并不是他们的经历有多坎坷,有多么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是他们羞于或不懂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只有在倾诉输出,得到他人理解的同时,孩子才会积极的试图解决问题,否则内心的负面情绪积累会致使他们不能整理信息,头脑中一团混乱,从而变得情绪易怒、自暴自弃、消极对事,长期以往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所以说,孩子拥有良好地语言表达能力,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生命个体,而不是父母的财产。

每个人都以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特质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任何人之间没有可比性,就每个人的特征来说,都是他那个特征区域里的优胜者。但是,现在社会里,我们有太多的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由家长给孩子决定让孩子往哪一方面发展,更有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延伸,让孩子替自己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

瑞士心理学家爱丽斯.米勒说,一旦孩子被当作父母的私人财产、被父母利用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父母对他施以控制,他的最基本的成长就已经被粗暴的打断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孩子的自我,将他视为他的生活的中心,这是孩子合法的需要。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现实生活中不免会有在感情和生活上有缺憾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在抚育孩子时,会不自觉的更多地注重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情补偿和安慰,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父母把自己的需要当作孩子的需要,把自己和孩子融为一体,难舍难分,这是不正确的。父母的职责是对孩子有用,而不是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

五、顺应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自作聪明。

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主要发展任务和次要发展任务。0-6岁期间,儿童在身体、感觉、情绪、心理、认知、精神和心灵等不同层次和领域,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以吸收性心智发展、成长时,会经历一系列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会对某个特定对象特别感兴趣,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动作、行为、技能、知识,形成某种对应品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蒙台梭利称之为“敏感期”。¬

在不同的敏感期里,儿童在内在生命力的推动下,会满怀活力和激情地探索、认识周围的一切和自身的能力,并且能轻松地学会一些事情,累积经验和能力,完善身体的机能(肌肉、神经及感觉统合能力),增加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只有完成了敏感期既定的目标之后,他(她)才会对特定对象失去兴趣。

但是,有很多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发展的敏感期而破坏了孩子的发展。在孩子0-6岁期间,父母若对敏感期、孩子的身心发展无知,只强调认知(知识)的发展,而阻碍孩子身体、感觉、情绪、精神、心理的发展,症状往往会在6---18岁期间呈现出来。而孩子的心理问题由多长时间造成,使他成为正常的孩子(疗愈)就需要多长时间的努力。这就好比“预防胜于治疗”,在父母身上花费的1000元教育成长费用,抵过孩子出现问题之后10000元的治疗费用。

六、当一个有能力随机教育的好老师,不管是父母还是学前教育工作者。

只要你自己足够有力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培育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随时随机影响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这就是随机教育。

我们需要用帮助孩子顺利成长来成就自己的生命智慧。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是我们的影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天使,通过孩子,我们会发现,原来,他教会我们很多……

孩子的心灵是天底下最神奇的沃土,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未来的人生际遇。让我们用灵魂感受灵魂,无论我们在外有多忙,请记得,把心带回家……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有能力的爱 感觉统合概论】王臻惠 著

该图片由Free-Photos在Pixabay上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