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扁平苔癣是口腔黏膜浅表性、非感染性的慢性炎症疾病。女性多于男性。 ㈠ 脾胃湿毒热郁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白灰色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或舌头僵硬,或口腔粗糙不适。 2.辨证要点 口黏腻、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滑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口腔黏膜为散在的白灰色丘诊、或水疱、或渴欲饮水、或饮食不佳、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 清热燥湿、调理脾胃。可选用甘草泻心汤与苦参汤合方。 ㈡ 肝郁湿热浸淫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灰色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或舌头僵硬,或口腔粗糙不适。 2.辨证要点 情绪低落、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滑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口腔黏膜为散在的灰色丘诊、或水疱、或口苦、或胸胁胀闷、或目赤、或头痛、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疏利肝胆、清热燥湿。可选用四逆散、茵陈蒿汤与二妙散合方。 ㈢ 湿热夹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白色或暗紫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或舌头僵硬,或口腔粗糙不适。 2.辨证要点 口腻口苦、舌质红夹瘀斑、苔黄略腻、脉滑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口腔黏膜为散在的暗色丘疹、或丘疹呈水疱、或舌下静脉怒张且色紫、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可选用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与失笑散合方。 ㈣ 肝郁化火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灰白色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或舌头僵硬,或口腔粗糙不适。 2.辨证要点 胸胁胀闷、急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口腔黏膜为散在的灰白色丘诊、或水疱、或口苦、或口腔灼热、或女子月经不调、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疏肝理气、清解郁热。可选用泻心汤与丹栀逍遥散合方。 ㈤ 阴虚内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白色或暗红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口腔灼热。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或弦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或黏膜增粗、或盗汗、或头晕目眩、或耳鸣、或腰酸腿软、或失眠多梦。 【治则与选方】 滋补阴津、兼清虚热。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与一贯煎合方。 ㈥ 气血郁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白色或暗紫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口舌僵硬。 2.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情绪低落、舌暗红或边紫、苔薄、脉弦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夜间痛甚、或急躁易怒、或口腔黏膜暗紫、或黏膜增粗、或女子月经不调。 【治则与选方】 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可选用血府逐瘀汤。 ㈦ 脾胃虚弱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白色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嗳腐嘈杂。 2.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弱或沉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不荣、或不思饮食、或食不知味、或口腔黏膜灰白、或黏膜糜烂、或肢体困重、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 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与六君子汤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9g 炙甘草6g 白芍18g 生姜9g 大枣12枚 胶饴70ml 黄芪5g 人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陈皮10g 半夏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胶饴冲服;1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腹胀者,加枳实、厚朴,以行气除胀;若嗳腐者,加山楂、莱菔子,以消食和胃;若黏膜糜烂者,加当归、山药,以生化气血;若大便溏泄者,加薏苡仁、肉豆蔻、诃子,以渗湿收涩止泻等。 【药物功效】 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补益脾胃,益气化血。胶饴补益脾胃,缓急止痛。白芍养血补血,缓急止痛。桂枝温阳化气,辛散升举。生姜温暖脾胃。半夏降逆醒脾和胃。陈皮理气和胃。茯苓渗利湿浊。大枣、甘草,补益脾胃,和合中气。 ㈧ 脾胃寒湿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白色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口腻口涩。 2.辨证要点 病因食凉加重、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脉迟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手足不温、或食不知味、或口腔黏膜灰暗、或黏膜糜烂、或肢体困重、或大便不爽。 【治则与选方】 温中散寒、醒脾化湿。可选用理中丸与平胃散合方。 ㈨ 气血虚弱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呈白色或淡灰条状、环状、网状或斑块状,口干口涩。 2.辨证要点 头晕目眩、面色不荣、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失眠多梦、或指甲无泽、或口腔黏膜淡白、或黏膜糜烂、或倦怠乏力、或嗜卧。 【治则与选方】 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可选用八珍汤。 |
|
来自: 书香中医专科馆 > 《眼 耳 鼻 口 咽喉喑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