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广州玉 2019-10-09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清代广州城地图

2019年是广州城2233岁生日。毋庸置疑,广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广州城最早的名字叫“楚庭”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今天的广州城所在地,原住民“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楚庭”,也作“楚亭”,就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始皇时期名为“任嚣城”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任嚣首次领兵攻打岭南,失利。后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修筑番禺城,面积很小,位于今天广州仓边路、越华路、中山路、北京路一带,是广州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史称“任嚣城”,即为广州之始。

历史很长,能传世的地图很少

古代智慧的中国人,用“记里鼓车”丈量大地、绘制地图。但是受限于古代的客观条件,编绘一张地图十分困难。加上地图属于国家机密,拥有舆图就相当于拥有四海,所以人类有史以来,地图一般由官方而非民间测绘,同理,亦不会大量复制供民间使用,再加上年代久远,只留传下来少量的广州城市老地图,收藏于历史博物馆和档案馆。

资料浩瀚,如有错漏,敬请移步公证号指出

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繁复艰巨,不足和错漏,敬请包涵并指出「S时空」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几百张1370年到2019年的广州城市地图,经过筛选和整理,呈现于此。小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仅供趣阅,不可作为教学和研究领域的资料参考。由于历史资料浩瀚,整理和编辑工作繁复艰巨,如有错漏,敬请指出。谢谢!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地图是会说话的历史,藏着硬核的文化自信。请以敬畏之心,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广州历史地图。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1.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370年(明/洪武)广州府境图

这幅地图距今600多年,是目前能查看到、最早反映广州城内格局的地图之一,反映的是1380年前、明朝早期的广州城布局,收录在明朝《永乐大典》。

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图中可见宋代的三城已在明初连成一城,城里配套设施已然一应俱全,城隍庙、驿站、盐仓、光孝寺、政府机关、军营……

当时广州城已有城门八座,外有濠池环绕,越秀山(观音山)还在城外,越秀山上的五层楼(镇海楼)未建。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对应最新广州地图(下图蓝色线框范围)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明代广州城区范围对应今地图为上图及下图蓝色线框范围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 划重点 ------

把明代的广州城池范围放在今天的广州地图上,可见,广州城自古以来从未间断的拓域,铿锵激越!

从明初广州府(蓝色框范围内)的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到今天广州市城市中心区面积785平方公里,600多年来扩城二百六十多倍!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2.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535年(明/嘉靖)广州府舆地图

广州府舆地图,成图时间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现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城北范围已扩展到越秀山(观音山),抵今越秀公园内的镇海楼及其旁的镇海路、盘福路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临今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 东至今越秀北路、越秀中路, 西界达今人民北路南段和人民中路。尚未加建文明路以南的新城。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535年 广州府舆地图(局部)

此次扩城主要在北郊,扩城之后城郭由明初期三城连一的长方形演变为半园形制,护城濠池由四面环城变为东、西、南三面护城,北面则倚越秀山之险。

“教场”已出现在地图上,也作“较场”,是军队用于演武操练的场地,广州城东门外。今中华广场、较场东路、较场西路一带,就是400多年前是广州城外的教场所在地。

--- 划重点 ------

上一幅地图(本文001图),可见明朝初期广州共计八座城门,到了160年后嘉靖年间这幅图,显示只有七座城门,改变发生在西边:原西城墙的两门已封,新开“正西门”,即今“西门口”所在。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3.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564年之后(明/嘉靖)全城图

此幅地图绘制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之后,明清两朝迭代时期。现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564年之后 全城图(局部)

与上一幅地图比较,已在南边加建了新城:由于宋元时期三城连成一城为老城,老城以南的新淤地, 商贾云集,而无城垣防卫,故明政府又在宋雁翅城基础上建成新城。

-- 划重点 ------

这时广州城共计十六个城门,分别是:老城:正东门、正西门、正南门、正北门、归德门、小北门、小南门、文明门。 新城:小东门、永兴门、永清门、五仙门、靖海门、油栏门、竹栏门、太平门。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4.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44年之前(明/崇祯)隶省城图

明朝崇祯年间绘制的省城地图,收录在《南海县志》。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44年之前 隶省城图(局部)

--- 划重点 ------

广州城外的珠江上,出现了“海印”。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5.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47年之后(清/顺治)广州府城郭图

此图绘于顺治至康熙年间,收录于《广东通志》。现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清代贡院位于今文明路,是两广地区举行乡试的地方。据记载贡院最早设于康熙23年(1684年),如此推断,此图应绘成于康熙中后期。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47年之后 广州府城郭图(局部)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番山、禺山对应今天地图位置

--- 划重点 -------

老城里的“番山”,在今广州市区文德路中山图书馆旧址北面的“九思亭”处小丘一带,原地势较高,南汉时扩大广州城区而被凿平。

“禺山”则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唐末开拓城区时被凿平。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6.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55年(清/顺治)荷兰使团绘制广州全景图

这幅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由外国人绘制的广州地图,绘于清朝顺治年间。

清顺治十二年,16人的荷兰使团从巴达维亚出发,航行两个月后抵达南中国海岸,清政府安排使团下榻广州的驿馆,半年后入京。

因为在广州逗留了半年以上,荷兰人尼霍夫凭观察和印象绘了许多图画,其中包括这幅《广州城全景图》。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55年 荷兰使团绘制广州全景图(局部)

今中山纪念堂位置,顺治年间是八旗军箭道。“正东门”,即今中山三路大东门附近。“惠爱直街”,即今中山路。

--- 划重点 ------

全景图的上半部是广州城平面图,四周配以山川景观,下部是立体江景图。

按当时清政府的制度,洋夷不能住在新城以内,据考证,荷兰使团下榻于“江边的驿馆”,因此,使团画师尼霍夫更多的是凭印象绘制广州城图景,而这个全景图,算是广州城池的示意图,能大体显示广州城的形状,准确性则比较低,但也被认为为近代西人绘制广州城图开了先河。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7.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85年之后(清/康熙)番禺县舆图

上图选自清《番禺县志》,绘制于康熙年间、雍正朝之前。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注:清晰“番禺”的概念:古时的番禺与现今广州番禺区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简单说古时候的“番禺”是“广州府”的别称,大致是指今仓边路一带很小的区域(后代再逐步扩沿)。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85年之后 番禺县舆图(局部)

--- 划重点 ------

此地图简化了道路和行政官署,重点在广州郊区的山岭、河道、地标。

如东边、东南边的猎德、鱼珠、南岗、新造;南边的市桥、沙湾;西边西朗;北边的三元里、花县(今花都)、帽峰山等。

清晰标明了通往他处的水道:“此水入从化”“此水往惠州”“此水通大洋”……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008.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85年之后(清/康熙)广州府舆图

这幅编绘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至1723年(雍正元年)期间的《广州府舆图》。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采用立体写景法绘制,山形着以青绿色,府州县绘以城郭形,彷如一幅山水画,见证广州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展现了康熙鼎盛时期的天下太平、人民安康的盛世图景。

我花了649年,找来100多张广州地图

1685年之后 广州府舆图(局部)

--- 划重点 ------

那时珠江依旧宽阔如海,所以旧时广州人称珠江边为“海皮”,即海边之意。江面上可见海珠炮台、东炮台。炮台是清政府设在城外珠江上的重要军事设施,用于拱卫省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