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考试,多少情况下是害怕万一没考好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如果孩子能考好的话,迎接他的应该都是一些比较快乐的事情,例如父母、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有能力考好,但是不够自信,担心万一没考好的话会发生一些他不想遇到的事情。 那么会有哪些是还是不想遇到的事情呢? 我大概整理一下吧(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父母对成绩的要求过高 说真的,我从来不相信有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的要求,或者说是没有任何的期待——每一位会为孩子真正着想的父母,他们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出好成绩,哪怕是“不劳而获”也会这么期待的。 只不过是有的家长重视在自己的嘴和行动上,而有的家长是重视在自己的态度上。 前者没什么好说的,孩子会直观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而后者则不然——有很多的父母,他们口口声声跟孩子跟身边人的讲,不在乎成绩等等,但是他们对自己内心中的不满情绪控制的不够好。 而孩子们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对我们的表情、态度是非常敏感的,口口声声说不在乎,但是表情、态度,以及语言的的声调等等,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不同。完全做到不在乎的样子真的很难的。 所以不是你说给孩子听“没关系”,孩子就真的认为没关系了。 这还是说“没关系”的,那很在乎孩子成绩的父母就可想而知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压力了。 老师对成绩非常看重 这点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只不过有很多时候老师会通过成绩看到孩子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孩子没有考好是因为出错在了老师多次强调过,但是孩子还是会出错的问题上,比如说,明明是送分题孩子就是做不对等等,像这种问题老师一定会批评孩子的。 而老师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这也是非常合理的,你总不能让老师去鼓励他吧,再去讲道理,在家里的那讲的还不够吗?在学校里再去讲,那让其他同学听一听,到底是用努力是对的还是不用努力是对的呢? 为了让更多学生在学习上态度是积极的,老师一定会对那些没有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批评的。 而孩子往往会因此担心老师批评他,就是代表不喜欢他了,他们会给自己设置这样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平常被老师表扬惯了的孩子,他们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思想负担。 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高 这一点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发生的概率可能会低一些,但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心理成熟的早,所以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而还是对自己要求过高,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孩子自己对成绩的渴望对良好表现的渴望,对得到别人认可的渴望,他们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表现的不够好。这是一种由内及外的“自我需求”。因为在乎所以担心。 第二个原因则是受到了一些外力的影响。例如孩子担心自己如果表现不够好,会让父母失望,会让老师失望,会让其他同学或者是看好他的人们失望。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有一些孩子会因为没有达到别人的预期目标,而感到深深的内疚。而如果当一件事情他们没有绝对把握做到很好的时候,自然是对这件事情发生有一定畏惧心理的。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不够自信啊,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的很好啊等等等等,但其实背后的原因还是会跟我上面说的这三点有相应的联系的。 想要改变孩子对考试的畏惧,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实力是自信的来源 最简单但是也是最难的方法就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成绩很好,无论怎么考都考不倒、考不糊,那么自然就不怕考试了。 重新认识考试 让孩子明白考试的目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而面对不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些不足之处尽快的弥补回来。 让孩子看到的是我们更关心哪里不会,然后想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只看到我们只关心“分数”、“名次”。 日常多给孩子做一些试卷 很多人面对孩子的教辅选择总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我的建议是无论你自己有什么样的安排一定要准备一些单元测试那种试卷教辅。 至于其他的可以从网上搜一些也成。 特别注意的是在让孩子做的时候一定要更考试一样——计时、不能做别的、不能走动,必须一气呵成的做完。 而且可以对成绩的好坏做一个惩罚的约定——例如低于多少分或者出什么类型的错误的话罚做哪些练习、多少练习等等。 让孩子日常适应紧张地学习状态、考试状态,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在考试时候心态的调节的。 如果是老师或者孩子要求太高 这种情况家长最好跟孩子老师沟通一下,避免老师经常性的去额外夸赞孩子甚至是总是拿孩子作为要求其他学生的榜样——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会把这些“认可”当成是一种负担的。 而对于孩子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建议可以考虑多带孩子运动运动、郊游一下,在放松的状态下让孩子明白饭是一口一口吃的,以及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关键是我们走的有多稳,而不是有多快。 考试是对过去学习的一种检验,如果没考好就说明我们过去的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 而如果考的还不错,则说明我们过去学的还可以,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同样能够取得好成绩,这还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才可以。 让孩子把注意力多往“解决问题”上去放,而不要总是思考别人怎么看自己的问题。 只要自己认真、努力的去做了,那么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不会后悔。 逐步让孩子适应“失败”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或者为了让孩子坚持去做某些事情,往往会故意“输”给孩子,偶尔这么做是没太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做家长的一直都这么做,那么对孩子还是非常有害的。 这种孩子往往“胜负心”会比较强! 因此,如果你发现孩子是怕失败、不能够接受失败,那么日常我们有必要在一些事情上不要一味的“示弱”——其实一直“示弱”反而极有可能破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孩子会因为我们太弱而瞧不起我们。 其实这种问题还是很容易就能发现的,不信你赢一次孩子试试,哪怕就是猜拳也行,胜负心很重的孩子他们如果输了,就会要求一直玩下去,知道他们能赢为止,而对于彻底没信心的项目他们则非常有可能以后不再做这些事情了…… 所以控制好度,适当的展示我们自己的真实实力,然后鼓励孩子继续提高等等其实并不是很难得事情。 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更简单的操作方式罢了。 综上,孩子害怕考试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想要真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得去认真地分析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好多个问题综合影响,没关系,只要找到了,我们就总是能够想到办法来解决不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