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是贾府精心打造的一枚棋子,送进宫中做女史去了。 想要培养一个皇妃,那也是要做准备的。小姑娘打小在贾母那里长大,就是贾母的安排吧,总感觉把元春送进宫,是贾母最先的授意,培养皇妃和培养一般人家的儿媳妇是不同的教育。 琴棋书画知书达理,还要洞察先机,八面玲珑,不是一天能培养出来的,贾母是个聪明人,南安太妃见姑娘们,都不让迎春出来,不就是怕迎春丢了贾府的面子,元春倘若拿不出手,也不敢送进宫去,不但不能自保,可能会祸及家人。 事实上元春资质不错,容貌出众,才有封妃的机会,算是取得了身份上的转变,贾府是欢欣鼓舞,以皇亲自居了,凤姐称呼贾琏国舅爷的时候,贾琏就喜滋滋的,没感觉不妥。 接下来有省亲的风光,贾府为了这次接驾,花费无数,奢侈无度。一直奇怪,原来贾家的底子这么厚,这次省亲工程,怎么也要百万两吧,有人猜测是林家的钱,林如海刚死了,财产归于黛玉名下,直接让贾府用了,感觉有些牵强。 贾府到这一代,也是几世豪门,当年以军功起家,估计当初没少捞钱,如果之前没有大的花费,有点底子也是正常。 想着身份不同了,以后自然有无数的好处,娘娘若有皇子,自然更不同,所以可着底子折腾,也是有可能的,讨皇家一个彩头。 首先元春带给贾府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经济支出,省亲结束后,纵然有赏赐,也和这个支出不可比。 后来我们看到的是宫里的太监,经常来打秋风,其实就是敲诈,这个二百两,那个一千两,张口就来,感觉元春在宫里地位并不太高,否则太监们不会如此嚣张,有一回是夏太监打发人来要二百两银子,贾琏不得不躲起来,让凤姐应付。 要银子要到贾琏要躲起来的地步,可知有多频繁了。 而实际上,宫里不过按年节有些赏赐,那才够贾府几天的花销。 贾府的经济危机始于元春,那个大观园,元春让宝玉和妹妹进去居处,她是好意,给了他们一个桃花源。可那一个园子,增加了多少花销。元春就不考虑了。 而贾府的官运,没有什么好转,迎春嫁给孙家,不得不说,孙绍祖开始同意这门亲事,为的就是攀附,后来发现,得不到好处,才对迎春变脸。如果元春风光,贾府兴旺,他能得到好处,就是不喜欢迎春,大不了恭着就是了,也不会打打骂骂的。 贾府本想作外戚走偏锋,除了多花钱,也没什么实际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