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两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医阴阳与五行的演变过程,对于这些不好理解的抽象概念,相信你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理解五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五行与四季之间的关系。 五行有五,四季仅有四,它们是如何对应的呢? 实际上,五行并非凭空而来。它恰恰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一个高度总结。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 ——《四圣心源》”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我们大概对此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然而古人的智慧正体现在这里。《四圣心源》认为,前半年气候温暖,属阳,为气的上升状态。后半年气候寒凉,属阴,为气的下降状态。 阳自初升至半,为春,性温,万物复苏,主生发之象,与木相应;继而全升,为夏,性热,枝繁叶茂,主长养之象,与火相应;阴自初降至半,为秋,性凉,叶落归根,主收敛之象,与金相应;继而全降,为冬,性寒,虫兽蛰伏,主封藏之象,与水相应。 概括来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象之性正源于四季之变。然而五行之土又该作何解释呢?我们需要单独拿出一些时间做详细的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