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土著的私藏小馆,过了七点没位置!

 alayavijnana 2019-10-09

这是一家属于合肥土著的私房菜馆,如果没尝过味道,可能我会错过N次!

网友对它的评价是“反差到激动,环境和味道反差强烈”,没毛病!

1、

私房,

隐于闹市的老胡同

金林小厨房看起来真的不像饭店。

被轮胎店和面馆两面夹击,只露出一个黑漆漆豁口,不是熟客或者有熟人带路,一般人不会想进去吃饭。

从窄门径直而入别有洞天。一条半露天的胡同,左边是两层楼的老旧居民房,右边是不修边幅的灶台和水池。

热烈的火舌包裹着高压锅,煨着不明觉厉的硬菜!

小厨房内里也没有费心装修,就是简单的90年代的老房子。

客厅摆了个吧台就是收银大厅了,左手边靠外的卧室改成了厨房,右手边的小屋摆满了食材,加了两个沸腾着汤水的小灶;

里间的卧室都摆上了餐桌改造成包厢,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共有六间

食客坐在里屋大快朵颐,红着脸哈牛皮;男人面色凝重立在灶前颠锅翻勺,急火猛炒;女人们风风火火忙着点菜、切菜、上菜……

感觉不像是下馆子打牙祭,倒像是村里摆宴席,有种过年回家的热闹烟火气。

2、

小插曲

等待、急火 和穿堂风

由于是周五,我们上午提前打电话预定晚上的位子。三个人,老板娘听成了“八个人”,忙不失迭地说“米位置,米位置了!”弄清人数后勉强给我们留了一张仅剩的小桌子

18:40左右到店,老板娘忙得不可开交,这边说好给我们点菜,转个身就找不到人了

没有菜单,客人都在小厨房里“看菜点菜”,常来的土著们菜也不用看,招牌菜张嘴就来。

这个点算来的晚了,不少菜已经没有了,还好提前让老板留了一只鸭

点好了菜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每道菜都是现烧,加上我们来的晚,所以上菜速度很~慢~(建议到店前打电话提前下单)。

每个灶上都燃着旺火,“好的厨师都敢于使用猛火”

包间里菜香酒正酣,空气里弥漫着久久不散的二手烟,我们索性搬个小板凳坐在胡同里等菜。

高蹿的火舌左右摇摆,阵阵凉风吹过,似乎吹走了我们等待的焦躁。凉爽柔和的穿堂风是不同于空调冷气的自然舒适。一个小时后,起菜!

3、

合肥胃,

土著最爱的私房菜

限量版红烧鸭


红烧鸭每天限量五六只,下单后才进行烹饪,烹至半熟,再转到高压锅焖烧。等了一个小时没有让我们失望。

金林小厨房的红烧鸭用的不是仔鸭而是两岁大的麻鸭,一整只鸭满满一盘。

比起嫩鸭,老鸭的肉质更加紧实,营养价值也更好,要是火候到位鸭肉也会爽滑柔嫩。一般餐馆考虑成本,用仔鸭较多,号称是老鸭的基本上也就是隔年的鸭子。

鸭肉口感紧实弹软有嚼劲,油亮的酱油色不用过多修饰也足够诱人。鸭肉的膻味全然没有,只有肉香。

偏好软烂的不建议点。

超软糯粉蒸肉


粉蒸肉算是合肥地道家常菜了,米粉拌肉轻轻松松两碗米饭。

乍一看这粉蒸肉油chichi的,米粉也没多少!

夹一块入口,忍不住给它打call!可能是用高压锅蒸熟的缘故,肉块非常软烂,筷子头轻轻一碾就碎开了。

肥瘦相间的五花,瘦肉不柴肥肉不腻,细腻的米粉包裹着肉肉,味道咸淡适宜,猪肉香味十足。

有粉蒸肉一定要有米饭。夹几块软糯的五花,再加几勺盘底的米粉,汤汁和油脂渗入饱满香糯的白米饭……

这道菜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味道,恨的是油~太~多~

砂锅鱼头


胡同里的小灶就是为这些费时的菜准备的。

鱼头是五木最爱,肉嫩没有杂刺,黏软的的胶质根本无法拒绝。

大鱼头剖开,抹上酱料,葱蒜垫底,砂煲焗熟,揭开锅盖刺啦作响,鱼肉的清香交织着锅底的焦香扑面而来。

鱼肉微微带甜,口味偏重口。

地道家常菜


干锅豆芽是老板娘推荐菜,不爱豆芽的人也能接受,只管从锅底夹就对了!


这道土烧豆腐,豆腐没有入味,个人感觉比较一般。



鸭血烧青菜可以赞一下,去皮的西红柿酸爽微甜,冰镇过后应该更好。

丝瓜蛋汤很家常,黄澄澄的土鸡蛋和青si的丝瓜简简单单。

日常叨叨:

老板姓金+老板娘姓林=金林小厨房。典型的家庭式餐馆,丈夫、外甥掌勺,妻子管账,一家餐馆是一个家庭的向心力。

食材都很新鲜,最费时的菜也是现点现烧,上菜慢食客也似乎习惯。

地道合肥菜,味道不算惊艳,但是总有一道会让你想去第二次。

价格不算便宜。小群体的私密菜馆,红火的生意全靠熟人间的推荐。

金林小厨房

营业时间:10:00-14:30;17:00 -21:00

(提前预定,去晚了建议提前点菜)

地址: 长江西路与怀宁路交口南行150米路西(近十里庙地铁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