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假期期间,小志约了三五好友一起打球,正打得高兴之时,小志不小心崴了脚。朋友见状后叫小志赶紧冰敷一下,还有一个朋友却说应该热敷。 小志犯了难,到底是应该冷敷还是热敷呢? 何谓冷敷?何谓热敷? 冷敷 主要是通过低温作用于皮肤和深层组织,以达到血管收缩减少出血,缓解肿痛的目的。因此最常用于外伤等引起的急性期,此外还可以减少继发损伤、缺血和对其他结构的损伤。 热敷 热的物质接触皮肤时,使体温升高,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吸收,消除组织水肿以促进愈合。此外还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消除和组织恢复,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缓解僵硬和痉挛。 如何正确选择冷、热敷? 冷敷 急性受伤后(如扭伤、拉伤、崴脚等)应立即开始冷敷,越早越好,原则上是48-72h内。短时间内进行冷敷,可以让血管收缩减少炎症渗出。 但冷敷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血管反射性扩张,加重炎症反应变得更肿。 所以一般情况下医生建议:选择每次持续冷敷15-20分钟,也可以选择以10分钟为间隔分两次冷敷,每次10分钟,每天冷敷3-4次即可起效。 冷敷一般使用冰袋或冰块,但应注意,不要将冰袋或者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应用干毛巾包裹冰袋或者冰块置于红肿热痛位置。 不宜冷敷的部位: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 不宜冷敷的人群:有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低温敏感或低温诱发荨麻疹患者;有感觉障碍或异常者;经皮瓣手术或手术后切口尚未愈合患者。 热敷 慢性损伤后(如腰肌劳损、肩周炎、急性损伤后期)应使用热敷,伤后48h后。 热敷一般使用5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袋,或者先用薄毛巾垫在患处上面,再用热毛巾贴敷患处。每次持续使用20-30分钟,每天热敷3-4次,但应注意不要烫伤。 不宜热敷的部位:热敷没有明确的不宜部位,但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皮肤湿疹、急腹症诊断不明确时、细菌性结膜炎是禁忌热敷的。 不宜热敷的人群:皮肤有溃烂或皮肤病患者;皮肤感觉不敏感或异常人群;有严重心脏病患者或带心脏起搏器者;肿瘤部位有结核者;各种白血病患者;有出血倾向者。 因此,小志崴脚属于急性受伤期,应该采取冷敷。 冷热湿敷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没有用对时机与方法,反而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最后建议大家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