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一翻薛宝钗的冤案

 liang1234_ 2019-10-09

编者按:关于宝钗心机论的说法甚嚣尘上,此文作者对宝钗身上的争议点进行了翻案解读,也有对宝钗亮点的赏析。此文只是一家之言,或赞同或反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如果看完文章,你也想说点什么,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注意,探讨仅限于书本情节或是人物赏析哦。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并列十二钗之首的薛宝钗在众人的眼中又有多少个面呢?

二百多年来,形象无比完美的薛宝钗承受了太多的误解,尤其是近现代受革命洗礼以后,薛宝钗被作为封建礼教卫道士来批判,各种指责其虚伪、奸诈、冷酷无情的评判不绝如缕,从未断绝,这实在是一大冤案!

批判者多指责宝钗热衷于仕途经济,认为其规劝宝玉是热衷于名利的表现,客观地讲一个表姐劝表弟好好读书上进,似乎没什么不对,就像当下劝人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一样,仅仅因为个人好恶而上纲上线地批评宝钗为封建卫道士,实在是冤枉人。

金钏投井薛宝钗劝慰王夫人的话,总是被当做冷酷无情的靶子,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出现这样的事作为外甥女正常应当怎么说呢?我想很少有人会进行一顿酣畅淋漓的批判吧。

至于说宝钗扑蝶时偶尔听到小红和坠儿的对话,便喊着“颦儿”金蝉脱壳是嫁祸林黛玉的表现,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小小仆人即使心怀怨恨又能奈何呢?根本不存在祸可以嫁,事实上前八十回乃至后续的四十回都没有反映出这件事给黛玉带来什么影响。

况且细细品读第二十七回就会发现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芒种节,众女孩在玩耍,宝钗不见黛玉就去寻她,恰好看见宝玉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回来了,路遇蝴蝶,赶至滴翠亭,才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对话,于是宝钗在电光石火之间想出这一“妙计”脱身,对此脂砚斋却是极力赞美宝钗的临机应变,称这是智慧的表现,甚至拍案叫绝,所以说这一事件是否必须和虚伪奸诈联系起来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至于说宝钗一心想谋夺“宝二奶奶”的位子,这种论调实在是无稽之谈。首先,薛宝钗受儒家思想浸润颇深,按照当时的礼教婚姻大事由父母之命来决定,闺中女子对于谈婚论嫁的话题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会费劲周章去谋夺呢?

其次,二宝并不在一个精神层面上,相比较而言薛宝钗思想非常成熟,正常来讲女孩子一般喜欢更为成熟稳重的男性,所以在薛宝钗看来贾宝玉并不具有太强的吸引力。再次,全书中对薛宝钗的描写侧重于行为描述,而不像林黛玉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所以薛宝钗的真实心理实际上是个谜,如果讨论得太深就会陷入“子非鱼”“子非我”的怪圈中,至少没有直接且有力的证据证明宝钗喜欢宝玉。

我以为薛宝钗才貌双全、博学多闻;为人通达、世事洞明;处事有方,果敢沉稳;方方正正,个人修养极高,若论智商、情商的综合值,除了贾母,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简直是无可挑剔的完美。

曾经我也像湘云一样希望身边有以为善解人意的大姐姐,她扶危济困,古道热肠,切切实实帮助身边的姐妹解决实际问题:湘云脑袋一热嚷着要请客,她帮忙解决经费问题,妥当安排了螃蟹宴;发现黛玉口无遮拦引用了禁书中的词句,便私下里好言相劝、指点迷津,并赠送燕窝和洋冰糖保养身体;邢岫烟生活窘迫,典当衣物,她雪中送炭,又帮忙掩饰。

有人批评说这是小恩小惠,笼络人心,我只能说如果站在恶意的角度揣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几位小姐妹的难题由薛宝钗来解决似乎是轻描淡写,而如果是他们本人来解决毫无疑问会增加一翻沉重。

宝钗的博学多才在整部书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她仿佛是一个百科全书,作诗、填词、戏曲、绘画、覆射行令,无不精通。黛玉作诗可谓是呕心沥血,力求技压群雄,而宝钗作诗可谓是信手拈来,每一首都雍容工整,浑然天成;相对于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格调上要明快许多,而且立意上积极昂扬。《螃蟹咏》中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其笔法之老练,讽刺之辛辣令人拍案叫绝。《临江仙》中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立意之新奇,思想之积极向上让人叹为观止。假使宝钗是个男儿身,定在庙堂之上成就一翻经世济俗的伟业。

宝钗的管理才能在协管大观园期间也略有表现,先是一通谦逊得体的就职演说,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巡查,低调行事、外严内宽。在大观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宝钗提议省却中间环节,就地分配任务,更高一筹的是建议雨露均沾,既实现了按劳分配,又避免矛盾激化,最大程度上实现利益均衡,众人无不感恩戴德,局面一派和谐,皆大欢喜。如果说王熙凤协管宁国府用的是法家的思想,以罚立威,那么薛宝钗则是用儒家思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绝对是长治久安的良性发展机制。

薛宝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贾府上下无不称赞,就连人见人嫌的赵姨娘都夸赞宝钗周到、展洋大方。呆霸王薛蟠因调戏柳湘莲遭毒打,薛姨妈心疼儿子嚷着要动用官府拿人,薛宝钗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劝阻薛姨妈,不要小题大做,事后因机缘巧合柳二哥还救了呆兄,成为结拜弟兄。

薛蟠想出门做生意,薛姨妈不放心,宝钗则认为哥哥需要出去历练一下,增长见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从教育思想上来讲,宝钗的观点在今天都具有借鉴意义。

在大观园查抄事件之后,宝钗果断搬离是非之地,其实宝钗早就发现大观园管理中存在混乱,她本人出入角门都会上锁,具有较强安全防范意识。这当然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宝钗生于皇商之家,也是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格局大,见识广,又心思缜密,处事周全,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胜过乃兄不知多少倍。

薛宝钗最能代表儒家的正统思想,很多人从批判封建礼教的角度,对端庄典雅、冰雪聪明,又博学多才的薛宝钗极尽攻击之能事,真真是一大冤案。偶有兴致就想翻一翻这个案子,不知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