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废焚烧三维模型审查内容有什么?审查技术要求是什么?

 时间变成水 2019-10-09

焚烧三维模型审查是在危废焚烧装置深化设计阶段开展,通常在30%、 60% 和90%详细设计阶段进行。

审查时使用非在线、一系列冻结的模型文件,该模型应标明日期/状态并作为审查记录保存。 

详细设计阶段的正式三维模型审查应分为以下两步实施: 

1、内部评审,在各专业内进行,主要审查可操作性、维护性、安全性、P&ID检查。由工艺、设备、结构、管道、电气、自控等专业组成。 

2、联合审查,联合审查是由业主、设计方等共同举行的正式评审。

三维模型审查阶段和内容

(1) 30%模型审查

工艺设备的定位及其开口方位、主要参数、结构、性能;

钢结构、建(构)筑物结构;

主要平台、通道和楼梯;

主要管道或关键工艺管道;

工艺设备单元的方位;

撤离疏散路线;

管廊和主要管道支撑构架;

电气仪表地下电缆沟外形;

吊装/检修空间,吊车站位空间。

(2)60%模型审查

  • 确认30%模型审查意见修改版已完成。

  • 根根设备供应商核准提供的设备数据,设备模型尽可能详细;

  • 设备模型中要体现出设备的所有管口(包括设备结构接口、管道接口、就地和远传仪表接口、快开式检修门、清灰门、人孔、手孔、视镜等)、配套钢结构、平台、楼梯和通道;

  • 60%管道材料表抽图统计前,DN50及以上管径的管道走向布置方案;

  • 管道应力计算,管道模型中应包含所有的支撑结构和相关次要结构;

  • 所有的公用工程站、洗眼器、蒸汽分配站、冷凝液回收站等所有设施必须建模,建模标准等同于工艺装置;

  • 所有结构(包括平台、通道、楼梯、爬梯)和基础建模,模型要尽可能详细;

  • 地上和地下的电气、仪表线缆走向,包括电气接线盒、仪表盘及其他电缆槽盒;

  • 审查其他平台,例如阀门、仪表、电气的巡检检修平台和通道;

  • 审查换热器检修拆卸法兰设置;

  • 高点/低点排放、排净口、导淋、收集沟和地槽。

  • 设备和管道上的仪表及连接件、控制阀、就地控制柜、操作柱建模,模型尽可能详细;

  • 消防设施和消防栓等建模,模型尽可能详细;

  • 在线监测仪表或系统、成套分析仪器及分析仪器室建模,模型尽可能详细。

 60%模型审查对于设备和管道设计非常关键,通过后可以抽取施工图,进行施工预制。

(3)90%模型审查

确认60%模型审查意见修改版已完成。

三维设计抽取管道材料表、管道特性表前,DN50管径以下管道走向布置方案模型,模型尽可能详细;

管道应力审查;

根据设备装配图,进行设备模型最终检查;

伴热管道位置检查确认;

线缆槽盒走向布置检查确认;

装置照明模型方案检查确认。

 审查记录     

审查用三维模型应可以直接进入模型审查演示界面,审查中系统应有自动编号的标签功能并自动存储。装置区号应预先输入每个审查区模型,当审查意见输入系统后就可以提供详细说明,使其他人员易于理解。

三维模型审查技术要求

总图和设备布置

(1)是否满足工艺上的集成和优化要求;

(2)主工艺和公用工程优化布置;

主工艺设备:破碎系统、上料系统、进料系统、回转窑、二燃室、余热锅炉、急冷塔、干法反应器、布袋除尘器、湿法洗涤塔、湿电除雾器、GGH、SGH、SCR反应器、供引风机;

辅机设备:压缩空气机组、制氮机组、锅炉给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废液罐区、预处理车间等。

(3)物流、人流、通道规划;

(4)主要设备如等吊装/检修的可行性;

(5)检修空间。

(6)各工艺单元,罐区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7)装置内主要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8)进出装置的主要管道;

(9)将来改扩建的预留考虑;

设备

一般技术要求:

(1)人孔所处的平台是否便于打开人孔和人员进入;

(2)设备仪表是否易于操作/观察,注意液位计不能阻碍通道;

泵和压缩机:

(1)泵和压缩机周围的阀门是否便于操作;

(2)泵和电机的检修空间能否满足;

(3)压缩机现场仪表盘应布置在靠近驱动机的侧面或端面,盘后应有检修通道;

(4)压缩机上部不得有障碍物,以便压缩机检修。

换热器:

(1)是否有足够的换热器封头、主体拆卸空间,是否有足够的管束抽出设备的行动空间;

(2)吊车、管束抽出设备是否能进出并抽出、运走;

(3)冷换设备管道只能出现一个高点和低点,并设放空/放净;

罐区:

(1)各个罐区的布置是否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2)罐区的消防系统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易于接近。例如消防系统控制阀应设于防火堤外,且距罐壁不宜小于15m;

(3)各个罐区在界区处、管廊、装卸区的布置是否合理;

(4)控制阀是否都布置在围堰之外;

(5)储罐仪表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都在易操作处或可观察处。

排放系统:

(1)安全阀是否安装在易于检修和调节之处;

(2)安全阀进口设有切断阀(单闸板闸阀)时,阀杆应水平安装。

(3)排气筒、放空管高度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

管道

(1)管道模型基本布置是否与P&ID图一致,介质流向是否正确;

(2)模型中相关设备接口定位、形式是否正确,管道与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

(3)管道数据一致性检查;

(4)管道规格、材料等级及管件阀门选用的类型是否正确;

(5)阀门的布置是否方便运行操作和检修拆装,阀杆方向是否合理;

(6)检查坡度大的管道在模型是否进行放坡,坡度是否满足要求;

(7)模型中管道保温厚度是否正确;

(8)管道与设备、建(构)筑物、钢结构及支撑结构的碰撞检查;

(9)管道高度是否能满足通道的净空要求;

(10)所有蒸汽管道的支管应从主管上部引出;

(11)气体管道应避免低点产生凝液,如不可避免是否有外部伴热设施;

(12)放空/放净设置是否合理;

(13)蒸汽管道低点都应有排凝设施;

(14)除泵进口水平管道上使用顶平大小头外,其他水平管道上应使用底平大小头;

(15)压缩机进口管道是否坡向分液罐,每一处低点是否都有放净;

(16)小口径(<DN25)的冷却水管道应从主管上部引出以防堵塞;

(17)管道上的仪表是否便于接近/观察,测量点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必要的操作平台或工作通道;

(18)流量计前后直管段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19)超声波流量计周围是否有足够空间以避免传感器撞到相邻管道,科里奥利流量计周围是否有足够空间安装传感器;

(20)管道布置应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阀门

(1)阀杆不得朝下,不得影响通道通行;

(2)阀门是否设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是否有固定或可移动平台;

(3)阀门手轮是否易于操作;

(4)注意不同形式的止回阀的安装位置。 


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1)设备的结构平台/通道/操作/检修的安全性;

(2)设备框架和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是否满足要求;

(3)通道空间内是否有障碍物;

(4) 远程切断阀和手动阀门是否有安全距离,并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易于到达,从此位置是否能观察相关设备;

(5)灭火蒸汽分配管距被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

(6)生产人员是否便于操作放净/放空阀门,在此位置视线是否便于观察流体流出;

(7)主要操作平台、操作温度较高的立式设备平台上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公用工程软管站;

(8)蒸汽/凝液的排放是否能导致人员安全受到威胁;

(9)装置内控制室和分析化验室的鼓风机进口是否位于安全区域。

消防


(1)手动操作的消防设备、阀门是否有便捷、安全的通道;

(2)如发生事故,当一条道路堵塞时,消防车是否能便于到达;

(3)考虑相关被保护设备,审查消火栓、消防水炮、水喷淋、消防箱等固定式和移动式消防设施的位置;

(4)储罐水喷淋系统的管道和喷头布置是否合适;

(5)雨淋阀集合管是否位于其所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范围内;

(6)事故洗眼沐浴器设置是否靠近酸、碱及其它腐蚀性化学品处理设备。

来源:危废行业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