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三维模型审查是在危废焚烧装置深化设计阶段开展,通常在30%、 60% 和90%详细设计阶段进行。 审查时使用非在线、一系列冻结的模型文件,该模型应标明日期/状态并作为审查记录保存。 详细设计阶段的正式三维模型审查应分为以下两步实施: 1、内部评审,在各专业内进行,主要审查可操作性、维护性、安全性、P&ID检查。由工艺、设备、结构、管道、电气、自控等专业组成。 2、联合审查,联合审查是由业主、设计方等共同举行的正式评审。 三维模型审查阶段和内容 (1) 30%模型审查 工艺设备的定位及其开口方位、主要参数、结构、性能; 钢结构、建(构)筑物结构; 主要平台、通道和楼梯; 主要管道或关键工艺管道; 工艺设备单元的方位; 撤离疏散路线; 管廊和主要管道支撑构架; 电气仪表地下电缆沟外形; 吊装/检修空间,吊车站位空间。 (2)60%模型审查
60%模型审查对于设备和管道设计非常关键,通过后可以抽取施工图,进行施工预制。 (3)90%模型审查 确认60%模型审查意见修改版已完成。 三维设计抽取管道材料表、管道特性表前,DN50管径以下管道走向布置方案模型,模型尽可能详细; 管道应力审查; 根据设备装配图,进行设备模型最终检查; 伴热管道位置检查确认; 线缆槽盒走向布置检查确认; 装置照明模型方案检查确认。 审查记录 审查用三维模型应可以直接进入模型审查演示界面,审查中系统应有自动编号的标签功能并自动存储。装置区号应预先输入每个审查区模型,当审查意见输入系统后就可以提供详细说明,使其他人员易于理解。 三维模型审查技术要求 总图和设备布置 (1)是否满足工艺上的集成和优化要求; (2)主工艺和公用工程优化布置; 主工艺设备:破碎系统、上料系统、进料系统、回转窑、二燃室、余热锅炉、急冷塔、干法反应器、布袋除尘器、湿法洗涤塔、湿电除雾器、GGH、SGH、SCR反应器、供引风机; 辅机设备:压缩空气机组、制氮机组、锅炉给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废液罐区、预处理车间等。 (3)物流、人流、通道规划; (4)主要设备如等吊装/检修的可行性; (5)检修空间。 (6)各工艺单元,罐区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7)装置内主要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8)进出装置的主要管道; (9)将来改扩建的预留考虑; 设备 一般技术要求: (1)人孔所处的平台是否便于打开人孔和人员进入; (2)设备仪表是否易于操作/观察,注意液位计不能阻碍通道; 泵和压缩机: (1)泵和压缩机周围的阀门是否便于操作; (2)泵和电机的检修空间能否满足; (3)压缩机现场仪表盘应布置在靠近驱动机的侧面或端面,盘后应有检修通道; (4)压缩机上部不得有障碍物,以便压缩机检修。 换热器: (1)是否有足够的换热器封头、主体拆卸空间,是否有足够的管束抽出设备的行动空间; (2)吊车、管束抽出设备是否能进出并抽出、运走; (3)冷换设备管道只能出现一个高点和低点,并设放空/放净; 罐区: (1)各个罐区的布置是否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2)罐区的消防系统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易于接近。例如消防系统控制阀应设于防火堤外,且距罐壁不宜小于15m; (3)各个罐区在界区处、管廊、装卸区的布置是否合理; (4)控制阀是否都布置在围堰之外; (5)储罐仪表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都在易操作处或可观察处。 排放系统: (1)安全阀是否安装在易于检修和调节之处; (2)安全阀进口设有切断阀(单闸板闸阀)时,阀杆应水平安装。 (3)排气筒、放空管高度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 管道 (1)管道模型基本布置是否与P&ID图一致,介质流向是否正确; (2)模型中相关设备接口定位、形式是否正确,管道与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 (3)管道数据一致性检查; (4)管道规格、材料等级及管件阀门选用的类型是否正确; (5)阀门的布置是否方便运行操作和检修拆装,阀杆方向是否合理; (6)检查坡度大的管道在模型是否进行放坡,坡度是否满足要求; (7)模型中管道保温厚度是否正确; (8)管道与设备、建(构)筑物、钢结构及支撑结构的碰撞检查; (9)管道高度是否能满足通道的净空要求; (10)所有蒸汽管道的支管应从主管上部引出; (11)气体管道应避免低点产生凝液,如不可避免是否有外部伴热设施; (12)放空/放净设置是否合理; (13)蒸汽管道低点都应有排凝设施; (14)除泵进口水平管道上使用顶平大小头外,其他水平管道上应使用底平大小头; (15)压缩机进口管道是否坡向分液罐,每一处低点是否都有放净; (16)小口径(<DN25)的冷却水管道应从主管上部引出以防堵塞; (17)管道上的仪表是否便于接近/观察,测量点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必要的操作平台或工作通道; (18)流量计前后直管段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19)超声波流量计周围是否有足够空间以避免传感器撞到相邻管道,科里奥利流量计周围是否有足够空间安装传感器; (20)管道布置应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阀门 (1)阀杆不得朝下,不得影响通道通行; (2)阀门是否设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是否有固定或可移动平台; (3)阀门手轮是否易于操作; (4)注意不同形式的止回阀的安装位置。 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1)设备的结构平台/通道/操作/检修的安全性; (2)设备框架和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是否满足要求; (3)通道空间内是否有障碍物; (4) 远程切断阀和手动阀门是否有安全距离,并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易于到达,从此位置是否能观察相关设备; (5)灭火蒸汽分配管距被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 (6)生产人员是否便于操作放净/放空阀门,在此位置视线是否便于观察流体流出; (7)主要操作平台、操作温度较高的立式设备平台上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公用工程软管站; (8)蒸汽/凝液的排放是否能导致人员安全受到威胁; (9)装置内控制室和分析化验室的鼓风机进口是否位于安全区域。 消防 (1)手动操作的消防设备、阀门是否有便捷、安全的通道; (2)如发生事故,当一条道路堵塞时,消防车是否能便于到达; (3)考虑相关被保护设备,审查消火栓、消防水炮、水喷淋、消防箱等固定式和移动式消防设施的位置; (4)储罐水喷淋系统的管道和喷头布置是否合适; (5)雨淋阀集合管是否位于其所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范围内; (6)事故洗眼沐浴器设置是否靠近酸、碱及其它腐蚀性化学品处理设备。 来源:危废行业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