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心格格社群:为什么不能在社群里维护客户?

 甜心格格说社群 2019-10-09

现在微信社群、社群营销大热,于是有很多老板开始跟风做社群,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要看社群营销火,就一股脑的去学别人做社群营销,这里面的水也挺深的,需要精细化运营,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的。


第一、竞争对手进群偷人不说,更恶心的是同行进群乱带节奏。


可能你是为了节约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成本,不想一对一的私聊而拉群来“打批发式”的沟通,但是往往你的竞争对手比你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你,竞争对手如果还比较克制,一般都会伪装成消费者,挨着挨着加你客户的私人微信,逐个策反。


比如你是卖女装的,隔壁的店会通过你的客户群加你的客户,然后私聊说:“他们家衣服一般,还不如去另外一家,价格还比她们家便宜”,时间一长,必被策反。


干掉同行最快的办法就是到竞争对手的群里去捣乱,直接在群里阴阳怪气的说品牌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文字已经发到群里了,你回复也不好,不理也不好,特别是竞争对手还有几个小号同时进了群,互相唱双簧,让你想死的心都有了。


第二、负面信息是瘟疫,哪怕不是你的错,也会带偏整个群里的氛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你的产品、服务各方面都很好,群里很少有人会主动表扬你,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一旦有任何一点服务不到位,满满负能量就在群里出现了。


比如你可能只是突然肚子不舒服,上了个厕所导致回复信息不及时,甚至是半夜凌晨咨询客服,客服没回复,就在群里大闹说服务不好,以前只是一对一的私聊,无论遇到多大的矛盾,那也只是关着门说话。


但是一旦有了群,一些素质不高的消费者有了发泄情绪的地方,明明可以私聊客服解决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她偏不,她专门把问题往群里扔,唯恐天下不乱。


如果再多1,2个人起哄,那你的群也就完了,你的品牌在其他客户当中的形象也完了,到时候你解散群也不是,不解散群也不是,反正,你就变成了众矢之的,而无还手之力,群就是一个消费者负面情绪的放大器。


第三、企业精力有限,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无止境的内容输出和社群维护。


大部分微信社群都逃不过只有34天热闹期的宿命,当群里稍微一变冷,群里各种垃圾广告就会满天飞,一般人就很容易产生觉得你这家公司不行了的错觉。


另外社群的持续性的内容输出也是一个大问题,你说一家奶茶店、餐饮店做的社群能够持续输出什么样的内容?所有产品详细说一遍,每天一个产品,几天就说完了,如果天天发红包做游戏,十天半个月以后,大家也都玩腻了,连一个“谢谢老板”的表情都没有,群友都是抢钱不说话了。


那之前说的社群营销都是假的吗?都是骗人的吗?当然啦,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的。适合建立长期社群的类型有哪些呢?


育儿类、读书类都是比较适合做长期社群的,因为他们可以分享的内容太多太多了,通常会做读书会社群的都是积累的时间比较长的,我有一个朋友和他的团队一起做读书会,他们从2017年就开始策划了,团队里的人每年的阅读量都在300本书左右。


并且是把每本书的内容都吃透,这样才能保证每周分享一本书,他们是今年年初才开始启动读书会的,虽然是一周分享一本书,但是他们把一本书拆成7节课,而课程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有时候他们一天就能写出21节课,也就是3本书的内容。


因为有自己的价值库,他们陆续又开了其他的系列课、训练营,这些都是需要前期的积累,而不是一时兴起就拉一个群,你没有分享的内容,你就算是拉10个、100个群也是没用的,为什么很多的社群活跃几天就“死了”?


为什么大部分的付费社群1个月之后就要解散?为什么大家喜欢用快闪群来成交?为什么一些社群没过几天就广告漫天飞?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护城河理论:硬件足够硬,软件足够多,这便是一个人才能的护城河。


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护城河,就不要轻易去模仿别人,说得直白一点,没有自己的内功,找到知识的源头,去学习、思考、沉潜内修,融会贯通成自己的东西才是王道。只学招式,不修内功,浪费的都是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