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运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艺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技术品 。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期间,而真实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呈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昌盛。 “珠山八友”的每幅瓷板画都十分精美,生气盎然,这是真迹的主要特点,也是伪作无法模仿的一道鸿沟,一般伪作都显得生硬造作,死气沉沉,丝毫没有半点大家风范。当然也有对少数临摹极精的“高仿”,那时就需要擦亮眼睛,仔细观察了。 邓碧珊(1874~1930年),字壁寰,号铁肩子,堂号晴窗读书楼。清末秀才,江西余干人。他是陶瓷肖像画的发明人,并且专功鱼藻,兼画花鸟。其作品格调高雅,个性鲜明,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所绘粉彩鱼藻瓷板一对,尺寸32×21厘米,2006年北京诚轩拍卖公司以60.3万元拍卖成 交。此两块瓷板一块绘两条鳜鱼结伴游于水藻之间,并题曰“忽见轻条初出水,落花为雨过癹塘。丙寅年孟春月之三日,玉亭邓碧珊画于昌江客次”;另一块绘两条鲤鱼于水藻、浮萍之间相对嬉戏,题曰“逐队随群乐自如,桃花浪暖变形躯。丙寅年孟春月中殡之三日,玉亭邓碧珊画于昌江之客次”。两块均落“碧珊”印款。瓷板白釉清澈,彩釉亮丽,绘工细腻,笔趣优雅,不见涟漪而仅以水藻游鱼即现碧波之韵,足见画工之高超。原配木框。 “珠山八友”作画所用的材料都是经过反复的挑选的,同时因为距离著作的时间也不长,画面一般都还保持得光泽亮丽,图文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