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者心法# 练习太极拳结合盘拳练“腰功” 道家的“炼精化气”是“采气炼丹”,讲究百日筑基,经三年初步丹成,感觉小腹内暖融融,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即是初步筑基功练好了,第一步筑基功算是功成。练好腰功的重要性,在古典拳论中有很多论述,至今仍然是太极拳内功修炼者修炼“腰功”的指导思想。太极拳内功所练之腰功,也是炼精化气,所炼之腰开始是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一上一下抽提),通过肾脏外边两块肌肉的锻炼,从而强化肾脏功能,扩展丹田气势。“腰为两肾之本位,肾为先天之本,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气足,则五脏无不各显生机。”(《太极拳谱》)人的肾脏俗称腰子。常态是处在同一水平上,右肾略低,所以向左转较为灵活。我们要求第一年把腰练活了,使两个腰子不但可以上下动,左右动,而且可以前后动,这种相互之变换比作一个圆形的太极球,使之内含阴阳哲理,动之则分,分阴阳,分虚实,分动静的变化机制。在练拳时,左手的动作必须在左侧的腰子的支配下,右手的动作必须在右侧的腰子支配下,腰子支配多少,手就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成。刚练拳时,一趟拳里腰能带手走几个式子就可以,然后逐渐增多,至全套拳均由“腰功”带领完成,达到太极拳的内运外动的要求。静之则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合,进一步上升到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合。 “意念腰胯肘,劲源自上手。内部出虚线,意念领着贯”。内运运行的是气,外动动的是形体。必须是内运在先,外动在后。这是太极拳与肢体为主的现代运动最本质的不同;是追求周身的节节贯穿,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专气致柔之着手功夫;是“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也,乃老子的摄生之道。由于内运运的是气,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内气的动称为静中之动,在锻炼时,须全身放松,因而不懈而灵活,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锻炼,是一种有奇效的锻炼途径,只有内气得到培养,才能更有益于保健养生、益寿延年。有了内动丹田的气势,带动身体的形式再锻炼一年左右。此时腰要进一步放松,使内功气势带动腰体外形运动,即可体现出由脚而腿而腰的完整一气。再一步,以意念为主促使内气的气势更进一步地扩展。用意念和气势带动形体运动。内气的气势越练越大,在内形成一股强大的“能量流”,扩充到身体外,形成与天地人的“生物场”,达到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练内功首先要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找品德好有经验的老师传授。学习过程的主要原则是学会用意而不能用力,循序渐进,光停留在学招式上是进不了太极之门的。内功并不神秘。有明师手把手地传授,不断纠正偏差,加上学者认真不断地参悟。内功是道,是要用心灵去教,学者也要用心灵去悟,光练不悟是难以得道的。只要得真传,勤苦练,身领心悟,百折不挠,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下到,是会有所收获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