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简介

 竹影红尘 2019-01-22
  • 2013-11-24

    太极内功一 老六路的三乘功法
    一、为什么杨式太极拳要练内功
    太极拳自先贤杨露禅宗师到北京开展以来,也就是一百多年。1799年到
    1872年,那时杨露禅练的是绵拳(小架),从他逝世至今相隔约130年。杨露禅
    内功深厚,但是他在贝勒府当总教习很不容易,因为当时王府养着很多保镖护
    院,这些都是当世有名的武师。杨露禅体格不魁伟,文质彬彬,貌不惊人。当时
    王府有一位摔跤师大德子,身材魁梧,膀大腰网。一天清早他见露禅坐在走廊
    上抽旱烟,他走到跟前趁露禅不备,突然一手抓住旱烟杆,一手拉着露禅一支胳
    膊,大喝一声“下来呗!”使足劲往走廊下一拽,只见露禅手轻轻一挥,大德子遽
    跌出丈外。
    露禅在王府时与八卦掌名家董海川非常友好,董海川武技精绝,一天俩人
    在德胜门散步,有鸟从他们头顶上低飞而过,海川一跃,随手扑之,然后交给露
    掸,露禅伸手接过,鸟在露惮掌上展翅而不能起飞,由此可见露禅内功拳掌上的
    功夫,后来被誉为¨神拳杨无敌”。露禅有三子,长子日琦,早亡;次子曰钰(班
    侯),三子日鉴(健侯),都能继承父业,享名当世。
    杨班侯生于1837年,殁于1892年,人皆呼为“二先生’’,自幼随父习练绵
    拳,终口孜孜苦练,继承了力父农钵,武功卓绝。班侯性情刚躁,好打不平,善用
    散手,年尚未满二十,已经是名满全城。尤其是拳击雄县刘武师和北京西四牌
    楼与万斤大力士比武较技两件轶事,至今人们尚津津乐道。
    杨健侯生于1839年,殁于1917年,人称为“t先生”。幼时即随父练功,其
    刻苦之情形一般人皆不能忍受,武功精绝,其拳刚柔相济,实臻化境,健侯周身
    皆能发人,接手即有触电感,而发劲辄在一笑一哈之间,集武术家之精要而大
    成。在杨健侯先哲之年代,有识之士赋予“太极拳”之美称,因此,太极拳命名
    至今也只有一百年左右。健侯为清朝神武营教练,健侯有三子,长子兆熊,次子
    兆元(早亡),三子兆清。
    杨兆熊,字梦祥(晚字少侯).人称为“大先生’’,生于1862年,殁于1930
    年。白幼习太极拳术,性格刚勇急躁,喜发人,善用散手,动作快而沉,掌架小而
    刚,他对太极拳的借劲、冷劲、截劲、凌空劲有很深的造诣。他教学生练,出手劲
    太重,学习者害怕,不敢轻易听其发劲,跟他学者甚少,故知之者也不多。
    畅兆清,字澄甫,生于1883年,殁于1936年,其人近代被称为杨式太极拳
    之宗师。其人性情温和,其拳外软如绵而内坚如刚,引入发人均臻上乘,其拳架
    舒展大方,气势雄伟,流传至今,现今习杨式太极拳者多为澄甫所传大架,其技
    精深誉满全国。澄甫门徒遍布天下,名徒辈出,佼佼者如陈微明、武汇川等,北
    京有崔毅十、汪永泉等,上海有傅钟文等,四川有李雅轩,台湾有郑曼清,香港有
    董英杰等
    先师朱怀元是澄甫先生的再传弟子,太极拳的技艺精深,武功精绝,其传授
    的“老六路”太极拳刚柔并济,实臻化境。他教太极推手时,只见一引一发人即
    腾空而起,数米外两脚才能着地,用先师的话说是“搭手人翻三丈六”,使观者
    拍手称奇,先师不轻易与人较最,故有“隐世奇人”之称。
    杨式太极拳的传承过程,杨露禅练的是小架式,后又改编成中架式传给杨
    班侯、杨健侯、杨少侯。杨健候后又改编成大架式传给杨澄甫,杨澄甫传世的是
    他已简化了的杨式太极拳。
    有幸我师门能完整地保存下全部记录,至于我辈功夫能否练出,能练出多
    少,那要因人因时而异了。
    由上所述,杨式太极拳所练出的深厚功夫,完全符合拳道学的要求,由内及
    外,用内气供给外形动作,也即用内气气势支配外形的招式,与拳道暗合,其所
    修炼方式以道家学说为主导,参考阴阳学之易理,集各家武术之精要而大成。
    一、杨式老六路为什么要练内功
    中华太极拳奔腾向前,连绵不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具有优秀
    文化的传承性,具有代代创新发展的开放性。先哲告诉我们,以意导霖,以暴运
    身,内外相合。
    师叔高占魁告诉我们意念训练是“意念指胯肘,劲源自上手”,与“内部出
    虚线,意念领着贯”。我把它当作方法练习,收效极微。先师朱怀元教导说,
    “老六路”是健侯宗师教家里人练的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的总则——阴、
    阳修炼,阴指内功的修炼,阳指外形的呈现,故分为形式与气势两种;人的内气
    是先天俱有的,人们因为后天的劳动取代了先天的内气使用,人在生活过程中
    后天的劳动有其需要的作用,先天的内气因此而变成潜在的能量,由于先天的
    内气长时间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未能有效地增长壮大。一旦练习者能够掌握正
    确的方法去修炼,这一潜在的高能量就会又被激发出来。
    在恩师的谆谆教导下,我默默地十年盘一拳,十年练一功,始得太极内功绝
    学而顿悟,从重新认识别掌握,从掌握到修炼成功。这正确的方法正是今天我
    们提倡和推广的拳道学理论内外兼修之法。
    要想追求拳道学的高境界,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是要有独立思维,就
    太极拳而言,能得到杨家真传的人实在不多。当今教授太极拳的老师确实不
    少,尽管所知所练的只不过是太极拳外形的皮毛,却都把自己装扮成绝无仅有
    的一代传人。若在这种老师教导下,只能越练越糊涂,练得越熟离拳道学越远。
    三、什么是内功
    内功是指人身体内的功夫,它包括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种气
    势。在这里应当排除一种误解,即不能认为三者最后的结合是落实在力上,这
    样容易形成拙力,失去了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月。
    太极豢的运动方式是内运外动,内运运行的是气,外动动的是形体,而且必
    须是内运在先,外动在后。内气的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内气的动称为
    “静中之动”,像水的流动一样,需要灵活的,随机应变的,用时才能显得汹涌澎
    湃。在锻炼时必须要全身放松,圆而不懈,不能有~点刚强的表现,身上某一处
    用力,对内气气势都会有阻截作用。
    现代人们在物质供应充足之下,都希望身体健康,有更长的寿命去享受。
    在保健养生的锻炼当中,练内功才是一种有奇效的锻炼途径,也就是说只有内
    气得到培养,才能更有益于保健养生。看到那些内功锻炼者,容颜焕发,他
    (她)们比实际年龄都显得年轻,七八十岁仍显得肌肤润滑,身体健康,真是让
    人羡慕。内功的锻炼,人的五脏六腑得到按摩与锻炼,人虽老但精力充沛,促使
    神意气与躯体得到中和,关节、经络因有内气的灌注,得以圆活运转,从而身、
    心、腿、脚灵活,肌肤得到内气的滋润,因此常能保持皮肤光滑,容颜青春,人体
    内气充沛,凶此而能延年益寿。
    四、内功怎么练
    现在有很多书,都谈到内功,究竟内功怎么练,没有一个说清楚的。太极拳
    是道家功夫,道家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等三乘功法。
    太极拳也有“以身变手”、“以气交手”、“以意变手”的三乘练法。我们提出
    内功分i步练法。当把拳架练熟以后,即开始练一年“腰”、练一年内暴、练一
    年意念即神经。此三步总的都是为启动、强化内气势。
    过去常言:太极十年不出门。而今我们提出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我
    们提ILI1的i步练法是修炼“拳道”的入门阶梯。
    为什么先练“腰”呢?腰功的重要性,在第i章已有论述。老六路所练之
    “腰”,不是裤腰带所勒之处,而是要求练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
    通过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又可扩展丹田气势。
    我们要求第一年把腰子要练活了,使两个腰子不但可以上下动、左右动,而
    且可以前后动。
    在练拳时,左手动必须在左侧的腰子支配下,右手动要在右腰子的支配下,
    腰子支配多少手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是。才开始练拳时,一趟拳架里,腰能带
    手走几个式子就可以,逐渐增多,至全套拳均由“腰功”带领完成,达到内运外
    动的太极拳运动要求。
    歌诀日:“太极腰功不可无,缺腰何必费功夫,腰功毕生研不尽,身手轻灵腰
    劲出,不练腰功白费力,苦练十载亦糊涂。”
    第二年,用内功丹田的气势,带动肢体的形式锻炼一年。此时腰要放松,不
    可再用腰,在放松的基础上,腰会自动地与两脚合上。此时要进..步放松,使内
    功气势带动肢体外形运劭,即可体现出由脚而腿而腰的完整一气。
    第’二i年,用意念、神经促使内气的气势更进一步地扩展,用意念和气势带动
    形体运动。内气的气势越练越大,在内形成一股强大的“能量流”,扩充到身体
    外,即“生物场”
    先辈有道:练内功首先必修轻灵,能轻灵必须能懂劲,懂劲并知道方法为上
    乘功夫,懂劲不知道方法为中乘功夫,不懂劲为下乘功夫。学习拳道功夫,能否
    学好决定于你找的老师,懂劲必须要得到明白拳理的老师教授,绝对没有不懂
    劲的老师教出能懂劲的学生的例子。学习过程最主要原则是不能用力。不能
    光学很多招式,招式没有攻防的实际意义,招式只能用来导引内气的活动和运
    动。有些人明知使力是错误,偏要任意进行,继续使用力量,到年老力衰才蹉跎
    不已。
    中华拳道高层次功夫并不神秘,首要是要有明师指导,手把手地传授,不断
    纠正偏差,再有学习者,不但要认真地学,还要不断地悟。拳道要用心灵去教,
    而学者也要用心灵去悟,光练不悟是难以得道的。
    五、内功在养生、保健方面有什么好处
    杨式内功“老六路”拳,初级练法是:“以身变手”就是要练“腰功”,是练精
    化气,所练之“腰”,不是裤腰带勒之处,而是要求练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面的
    两块肌肉,通过肾脏外面两块肌肉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
    俗话常有肾藏精之说。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源,所以称之为“先天之本”e
    它的主要功能:一是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作用,推动这一作用的动力叫做“命
    门”,命门是人体唯一能产生热量和发送热量的动力。而这~动力的物质基础
    叫做“精”,精是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精的含义有二:一个是后天之精,
    是五脏六腑化生出来的精气,它包括能够滋养脏腑、肢体、五官等各部组织的精
    微物质,包括精、血、滓液,这些精气来源于食物里的精华部分,是维持人的生
    命,营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并促进其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二是先天之精,它
    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在生长发育过程巾的物质根源,即所
    谓的“先天之本”。另一部分是指人类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与男子的精室、女
    子的胞富有关),这部分精的生成、储藏与排泄也是由肾主管。精是有生命力
    的,它不但有生长发育能力,并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免于疾病。因此精的
    瘟衰是人体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内在根源。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互相辅助,互相为用的,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
    营养,才能维持其活动能力,后天之精也必须靠先天之精蒸化,两者共处在一个
    共同体中,一方强或衰,必然影响另一方的功能。所以说,它们是“存则共存.亡
    则都亡”
    总之,太极拳第一部内功要求必修练好“腰功”。通过腰功的锻炼,有极大
    好处。练好肾脏对其他内脏也有好处。人的生命活动,就是靠内脏间的密切联
    系所构成的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这些内脏虽然各有其不同的生理作用,但
    彼此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
    肾和心之间有一定关系。一是阴和阳的关系,又称“水与火”互济;二是精
    与神的互根。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性主静,故以
    阴“水”为主,心阳下降温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相合,始
    终使人体保持在~个绝对的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叫“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会出现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现象,
    这就是心肾不交等病症。
    肾与肝有肾肝同源之说,如果肾阴不足,肝失柔养,就会导致肝阳偏亢,而
    出现眩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病症
    肾与肺之间也有一定关系,肺的呼吸功能要靠肾的纳气,所以有“肺主呼
    吸,肾主纳气”之说,若肾虚不能纳气,就会造成呼吸浅表的病态,一些慢性气喘
    病,往往与肾不纳气有关
    肾和脾当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得到命门
    火的温煦蒸化才能完成,反之,命门火又有赖于后天之精气滋养。因此两者之
    间是相互依存的。肾与脾在水液代谢上,也是互相协调的。若脾虚失运,导致
    水湿停蓄,影响肾的气化,就会出现水肿等症。
    这些年,很多人通过老六路锻炼,特别是“腰功”锻炼,使很多慢性病得到
    明显的好转。有位患脯干梗阻、左侧偏瘫的病人,经过几个月的“腰功”锻炼,
    肢体恢复正常。很多慢性病人通过“腰功”锻炼,慢性病痊愈了,身体强壮了。
    可以说练习“腰功”有病去病,无病保健强身。
    太极拳的中乘内功是“以气变手”。它主要练体内“元气”,拳架中手的各
    种活动都要在“元气”的支配下运动,元气支配多少,四肢活动多少,过与不及
    都不是。要多练多体会,只要把“元气练足了”,身体自会强壮起来。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看,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它实际就是一种生物电
    场。人体气是有一定规律的,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气虚、气矩、气滞,最终气绝。
    在中医看来气比血更加重要,因为万物生于气.并不生于血,人生病,大多为气
    的阻滞、不畅所致。中医治病,首先要调整气运和疏导气路,气通畅了,疾病自
    会痊愈。
    太极誊运动可以改善、优化内气功能,囚此也优化了肺脏呼吸功能,使人不
    断地向健康状况发展。
    六、内功在推手、技击方面有什么作用
    太极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变手”就是训练神经和意念,太极拳讲究用意
    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习惯性用力,使身体各部分都要练得虚灵、松静,
    让先天的无意之意即“元神”发挥作用,把这种潜在的功能激发出来后,太极拳
    就不仅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气化合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管它叫“能
    量流”的整体劲,这是股绝对压倒优势的内劲,发劲时,如迅雷不及掩耳,一发即
    收,令对方惊心动魄,不知所措。
    “能最流”是体内神、意、气化合的结果,它以先天神、意、气为主,经过长期
    修炼而生。神意气充足,体内五脏六腑、体外四肢百骸活动正常,精神、意识、知
    觉就旺盛。“能量流”的巨大能量,在意念的指导下,“无中生有¨,使对方在不
    知不觉中,在推手中被击中重心。正确地发挥内功“能最流”的作用,它正像近
    代所采用的定点、定向人工爆破作业一样,叫它什么时候倒,往什么方向倒,全
    在我们掌握之中。
    从技击的角度看,与对方接手,只要双方一有手的接触,必须让对方感到摸
    不着,感到空,此时在“无中生有”中,手要轻轻地将自己的内气灌人对方身体,
    一有攻意,对方怦然而出,手并不会触及对方身胸,也不会使对方受伤,对方也
    不会有被冲撞疼痛的感觉,内功发人是靠神意驱使的一种气势,并不是用手去
    推或顶撞之类,意念一想就到,对方既没有准备时间,也没有躲闪时间,更没有
    还手时间,内气发放直透人的内脏,使人心惊胆战。
    要想不用力,而用神、意、气摧毁对方重心,就要做到松、静自如,以静制动。
    让对方摸不着,有劲使不出来,对方两手只能在圆体球皮上活动。而且我们要
    “逆来顺受”、“舍己从人”,让对方攻进来,我们要松而不懈,沾粘连随,劲发一
    点,就像来复枪膛里射出来的子弹,点点透其中心的功夫。
    歌日:“形体圆球转,周身是弧线,内气后支援,碰上如触电。”
    身躯和四肢是外形,是第一系统。神、意、气宅虽然无形无象,但它是人体
    的第二系统,我们所练内功,就是要充分调动第二系统的能量。第一系统的能
    量是有限的,第二系统的能量是无限的。我们的身体第一系统,它的能量和速
    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男士60岁、女士50岁以后,他(她)们的力量和
    速度都在自然减弱。例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当他举到一定重量后,再让他增加
    少量也很困难,他的能量不但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退,而且只要他停止锻炼,力量
    和速度都日渐减弱。第二系统通过内功锻炼与激发,它不受性别和年龄的限
    制,活到八九十,你只要坚持锻炼,它的能量仍然不断的增长。王宗岳《拳论》
    云:“察四两拨千斤之旬,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他说明不
    是力胜,也不是快,是什么呢?是内气!是内功,是人体第二系统激发l叶J来的巨
    大能量。这也说明内功增长是无极限的,要想达至极限,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内功锻炼不会自然消退,假设你练到百分之三十,你休息几年再练,不用
    从零开始,仍从百分之三十起。通过内功的锻炼,人的内气是与生俱有的,但是
    因为人们后天的长期劳动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因此而变成潜在的
    能量。由于先天内气在大多数人身上,长时间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没有有效她
    增长壮大。一旦人们能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来修炼,这一潜能便会被激发出
    来。内气这第二系统,是可以无限制地培养壮大,第二系统的开发是永无止境
    的,因为它没有极限。自古至今,准也不可能知道第二系统的极限。先辈将内
    气修炼的极限,用“神明”二字作为终结。
    内功太极拳,要求练拳与推手,都用第二系统的神、意、气的气势,支配身体
    的形式运动,实际在推手时,我们实际用语叫“有手似无手”,彼摸到我手时,他
    第一感觉是松软,没法使力。随即感觉自己的身形、腰、腿脚被一种无形的能量
    控制住。此时如果想调整自己,手上稍一用力,即会被弹射出去。用第二系统
    攻击人,对方跌出很远,而且不知其原因!第一不知哪里打的;第二不知道如何
    躲闪;第乏不知道什么时候打,没法反抗c
    若是把第二系统正确地开发出来,它比第一系统肢体的能量要大数十倍,
    甚至无极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