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米粥 来源 | 鲤书姑娘(ID:Mslishu) 曾有一位记者采访蔡康永,问他关于朋友圈的看法。 蔡康永说:「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知道我们为了要营造那个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多少自己。」 首先,我们绝对不会拍一碗被搁到烂透了的阳春面。 因为在别人看起来,那就像是我们在撒娇,在期待别人安慰你工作好辛苦。 可事实上,或许没有人注意到你因工作连饭都没吃。 当有人说:「你最近连朋友圈都不发了,一定过得很惨吧。」 你开始慌乱地想解释,可那个人却头也不回的消失了。 你看,其实没有人真的关心你好不好。 而我们也开始变得「孤僻」。 虽然有时仍会记录生活,但已经没有办法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了。 为什么连朋友圈都让人感觉压抑呢? @Aaron 28岁 互联网公司职员 毕业后,我一个人来到北京,辗转了大概10家互联网公司。 工作不顺又没钱,几次差点被房东从出租屋里赶出来。 节假日不敢给自己放假,宁愿多上几天班,多挣点工资。 奔三的年纪还没有结婚,眼睁睁的看着父母老去,不是不想回去给他们养老。 只是,我还不想认命。 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我几乎每晚都在失眠中度过。 更可笑的是,知道你没钱,穷到在家捡烟头抽的时候,才更能看清人的真面目。 差点撑不下去的那晚,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全身上下只剩2块5。」 一整晚,有人点赞,有人安慰,却没有人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你看,真正惨的不是生活,是反差。 从以前大大小小的事都爱发朋友圈,到如今的三天可见,甚至不发。 从以前享受为喜欢的人付出的感觉,到现在更喜欢一个人的时光。 从以前只要有人对我好就会掏心掏肺,到很难敞开心扉。 从以前觉得朋友越多越好,到不再热衷社交。 而当我发现只有每天早上的阳光可以让我觉得感动和满足时, 朋友圈对我而言,便失去了意义。 @黄潇潇 25岁 编剧 94年的女生,已经开始「被相亲」了。 凡是家庭聚餐,总会出现一个年纪相仿的陌生人。 每隔一段时间与家中通电话,总是被父母旁敲侧击地询问是否有中意的对象。 赌气发了条朋友圈,被家人看到后要求删除。 他们立刻打来电话:「你说的是人话吗,你这是想逼死我们!」 我不是单身主义,只是不想将就。 可面对父母着急的目光和无时不在的唠叨,无力感油然而生。 有时候想找人聊天,可是却不知道该找谁。 身边的好友大多有了伴侣,结婚的不在少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更怕向别人发泄负面情绪会让对方疏远我。 经常有人说:要多沟通,父母也是为了子女好。 但不正是「为你好」这三个字,让我们左右为难吗。 在连爸妈都忘记我的生日当天,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蛋糕陪着我。 还有半小时生日就要过去了,想发个朋友圈纪念时,却发现连一张与朋友在一起庆生的合照都没有。 村上春树在书中说:
于是,所有想倾诉的冲动,在按下发送键的那刻已经没有了交流的欲望。 @已注销 22岁 不详 也许,如今的微信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 随着好友列表越来越长,你要屏蔽的分组变得越来越多。 「有生之年,终于又听到了奶茶唱歌!」请假后只为看演出的你,这条一定不能让领导看到。 「常与同好争天下,不与傻瓜论短长。」这条屏蔽同事。 「又是凌晨下班的一天。」这条要屏蔽父母。 …… 每一条动态都要小心翼翼的分组,就算是条狗,也会累啊。 苏岑有一句话写得很真实: 「当活得越来越清楚,就失去了一些糊里糊涂的快乐。」 所以,成长的代价就是让快乐变得越来越难。 随之而来的,便是与复杂朋友圈的告别。 随着长大,我开始明白了什么叫做害怕,也懂得了如何去忍耐。 记得我有次重新去看《奇葩说》,其中有一期高晓松的发言是这样的。 他说他创造了17个剧本,人们都在问他,为什么这个人喜欢那个人,却没人问他为什么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 他说因为不喜欢是没有原因的。 你总是担心被误解,着急解释却更被厌恶的原因也是如此吧,跟一个不愿意了解你的人去说我不是这个样子的,不但为难了别人,也为难了自己。 就像席慕蓉在《独白》一书中所说的:
因为这么多年来养成的懒惰和矫情,让你更加不想勉强自己。 因为更享受提升自己的过程,所以宁愿把精修自拍的时间放在读书上。 所以痛苦也罢,快乐也罢;幸运也罢,不幸也罢。 你的日子终究还是要自己过,酸甜与苦辣,悲欢与离合,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那将对你的人生没有丝毫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