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远程教育的专家、博客

 教技1701张凝 2019-10-10

谢新观教授,1934年生,辽宁大连人。1950于旅顺中学肄业转入该校俄文班学习一年,后先调入旅顺中学、大连工农速成中学任教导干事工作。1953年调入金县六中担任俄语教学工作。1954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1958年毕业,分配在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任教。196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于1963年毕业,同年至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任教。在该校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委员。1970-1983年,先后任江西省赣南地区文教办副组长,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1983-1986年担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江西省六届人大代表、八届省党委委员。1986-1994年先后担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校长,并兼任部分哲学、逻辑学课程教学工作。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至今。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待遇。

  从1995年起,先后被美国MARQUIS WHO 收录于《Who`s Who in the World》;美国传记研究所出版公司(Amerci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收录于《5000 Personalities of the World》;英国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er Cambridge England收录于《Outstanding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

  曾先后领导和担任总课题组组长的有: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手段的远距离教育研究》、“八五”期间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广播电视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及资源利用研究》、“九五”期间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

社会兼职:

历任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成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协促进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人教育学科组成员

主要著作:

1、《形式逻辑问答》,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获1985年全国优秀书目奖
2、《经济逻辑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
3、《普通逻辑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
4、《〈普通逻辑学〉中文专业教学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
5、《中国改革开放通典?文献题解卷》,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
6、《思路、逻辑、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获1994年国家出版优秀书目奖
7、《德育测评的理论与技术》,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
8、《论开放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年
9、《现代教育技术丛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现代教育技术―迈向未来之桥》、《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翻译AECT94定义)、《教育技术-迈向21世纪教育的选择》、《多媒体教材制作与教学设计》)
10、《哲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远距离开放教育辞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丛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已出版《远程教育概论》、《远程教育传播学基础》、《远程教育文化学研究》、《远程教育原理》、《远程教育社会学》、《远程教育哲学》等)
13、《远程教育概论》,中央电大出版社,2000年
14、《远程教育原理》,中央电大出版社,2004年

主要论文:

1、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模式,中国教育报,1988年10月27日
2、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研究,1992年7期
3、一个跨世纪的教育模式,中国远程教育,1995年3期
4、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模式,嘹望,1995年6-7期。
论中国高等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1994年6期
5、重视理论建设 拓展实践范围,中国远程教育,1998年2期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国电大教育,1998年第6期
7、论远程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1期
8、远程教育:一种失落了的远古生态文明——史前期人类远程教育活动状况的文化生态学考察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1期
9、执法、标准和质量,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2期
10、远程教育的流变:正本与清源——从远程教育的概念到起源说起,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1期
11、基于Web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6期
信息来源:  http://www./ziyuan/4101.html

丁兴富博士、教授、博导。男,1945年7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比较远程教育博士(PhD)学位。曾任中央电大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图书馆馆长,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学科特聘教授、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校学术与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1981-82年应诺贝尔奖得主萨拉姆主任邀请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意大利)当访问学者,发表基本粒子大统一模型论文3篇。自1982年起,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我国电视教育系统讲授近代物理课程第一人,出版《近代物理学概论》和《大学物理》教材。1984年起,先后10多年中为教育部在中央电大建立的我国第一个远程教育研究所的创办人和负责人。潜心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著述,组织、规划和主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级远程教育科研项目,指导我国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经常参加国际国内举办的远程教育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发表演说或作专题报告。已发表专著译著10余部、中英文论文译文二百篇。中国第一本《远距离高等教育》译著的主译、第一本《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专著的主笔和第一本《世界远距离高等教育概观》编著的主编。博士论文《中澳远程高等教育系统比较研究》(英文)由德国远程大学出版。其专著、论文被中外大学选为远程教育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被誉为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率先开拓者,对沟通中外远程教育学术交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学科作了许多奠基和开创的工作。受聘为中国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师教育课程与资源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以及英国开放大学(UKOU)、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香港公开大学(OUHK)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监事会监事,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中学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以及国内外多份远程教育与教育技术专业杂志和专业网站编委等职。自1992年起,履历被收入中、美、英、印度等国各种名人传记辞书。

  丁兴富远程教育思想很丰富,而且很具有创新性。
   1、将远程教育理论分类。远程教育的理论有很多,如果不进行分类就会让人感到很庞杂。丁兴富将远程教育理论分为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这种分类让远程教育理论更加明晰。
   2、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基础理论。该思想首先出现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一书中,当时是3个动力基础,后又发展为5个。
   3、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和三大学派理论。三种模式是英国开放大学的单一模式;美、俄、澳大利亚的双重院校模式和中国法国和加拿大的多重系统模式。它们分别代表的是革命学派(并行学派)、趋同学派(合并学派)和谱系学派(折中学派)。
    4、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理论。有些学者提出四代、五代,但都是这个理论的拓展。
    5、远程学习圈理论。远程教育微观理论,解释远程教育中学生、教师与教许内容的关系。这个理论在香港公开大学研究生课程中,被列为八个较有影响力的远程教育理论之一。
    6、远程教育分类学理论。国际上又很多远程教育专家都试图做这一项工作,但是这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因为远程教育系统过于复杂。基更强调,有效的分类对读者会有帮助,使得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系列远程教育机构范围内,并对这些机构归纳出一些结论,以识别这类机构具有的共性,以及它们其他机构的区别。另外,有效的分类应该是有根据的,分类应包括全部远程教育机构。丁兴富从三个纬度,即教育的工业化形态、组织管理体制和远程教与学对远程教育进行分类,解决了远程教育理论界长期存在的困难。
   另外,丁兴富教授在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中的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经济学、评估和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有大量的研究和成果。

信息来源:  http://www./ziyuan/4100.html

博客 :教育技术学自留地(焦建利)、知行网、且行资源、东行记(黎加厚)、庄秀丽、

钟志贤、杨开诚、李艺、王竹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