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易的解释

 谨身节用华 2019-10-10

三易的解释

三易

名称的区分

根据史籍,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出书之名称与年代虽不相同,但其内容皆以八卦为基础,再由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且其卦象之次序亦各不相同,兹略举如下:

(一)连山易

孔颖达云:连山起于神农。邵雍曰:夏易曰连山,按伏羲王朝传十九帝而至神农。神农氏姓姜,起于烈山,即今之桐柏山区湖北随县,故又称烈山氏或炎帝。当时,人类活动已由渔猎转换为农耕,神农氏乃发明揉木为耒,教民种植生产;又尝百草以为医药,开市场以利贸易,造福人民,使民丰衣足食。继先哲之启示,阐扬易学,其所用卦象,以艮卦楁为首,盖取象于山脉之绵亘起伏,云气内出于山,故云为连山易。

(二)归藏易

杜子春云:归藏黄帝。黄帝之名由于黄土而起,生于轩辕之野,即今河南新郑。黄帝又称轩辕氏或有熊氏,以土德王。黄帝利用八卦原理,发明衣裳、舟车、弓矢、杵臼、指南针,并创造甲子、律吕、算数、文字、书契。中华文化因而归藏于土,以坤象为地、为土、为用,亦即万物之本体,故曰归藏易。

(三)周易

周易之名称,有二说:一、郑玄谓“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有周遍、周匝、周而复始、周流六虚之含义”,其理亦通。二、孔颖达谓“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更迭,日月往来,莫不基于变易的作用。文王系卦辞,周公作爻辞,时在周代,故曰:周易”,后之学者,多采此说。按周易以乾椸、坤椺两卦为首,取乾坤开阖、阴阳和合,有天德生生、变化不息之义。文王所演之易,乃穷变化之趋势、研吉凶之几微,欲以顺天应人,创造发明,以安生民者也。

义理的解释

郑康成氏作易赞及易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崔觐、刘贞简等并用其义云:“易者,谓生生之德。有易简之义。不易者,言天地定位,不可相易。变易者,谓生生之道,变而相续。”周简子云:“不易者,常体之名。变易者,相变之名。”今用郑氏说,分述如下:

(一)易简

《朱子正义》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此释易也。《系辞传》曰:“夫乾,确然示人易矣。文坤,聩然示人简矣。”这是用易简以释乾坤之德,而非释易之名。后人因见“道在迩而不在远”,宇宙间极平常的道理,就寓有极高深的学问,万有化生,以表象视之,确足错综复杂,然究其实质,则是平易而简单,遂援《系辞》易简以释易,此其所以为简易也。

(二)变易

《易纬·乾凿度》云:“变易者,其气电。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运,四时更易,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此即说明宇宙万有变化的道理。就天道而言,如《系辞上》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因为宇宙万有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的。以人道而言,如《系辞下》云:“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样,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立,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故无论言天道、地道或人道,皆不离变易之理。

(三)不易

《系辞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即说明天地万有、张设布施、恒常不易的理则。因为宇宙生化,固然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但在变易之中,也含藏不变之理。就天道而论,如日月往来,寒暑相推,在现象的过程上看,在不断地变化着;可是以本质而论,是往者复来,息者必消,这一基本法则是永恒的。在人事而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尊卑,父慈子孝,朋友往来,守信重义,这都有其不易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