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春治疗痹证的几招杀手锏

 文文ap25 2019-10-10

杏林墨香

 ■每天中午11:00

■ 推动中医药干货盛宴

■置顶我,每天一起阅读中医好文


痹证虽顽固,良药有奇功

朱老行医治病70多年,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发明,我们难于枚举,只好以某个疑难病症为例,探讨其学术成就,研究其学术思想。
痹证,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上很常见,其病程长、痛苦大,而且疗效不够理想,被公认为疑难病,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朱老介绍说,中医学所说的痹证,实际上概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类疾病,以气血痹阻不通为主要表现。
朱老认为,疼痛、肿胀、拘挛僵直是其三个主症,也是三大堡垒。他讲课的时候,就结合临床实践,直接讲述自己的用药经验,深得同道欢迎。
朱老说:“疼痛是痹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如果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则患者信心增强,病情易趋缓解。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此五者只是各有侧重,往往多是混杂证型,难以截然分开。
对于属于行痹的“风痛”,朱老主张在辨治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20~30g为佳,惟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阴生津之品,如当归、生地、石斛等,始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解游走性之疼痛。重证则宜选用蕲蛇,因其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善于祛风镇痛,而且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之功,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抗原、抗体的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痹证病情之稳定,提高疗效。以散剂效佳,每次2g,每日2次,如入煎剂须用8~10g。
对属于痛痹的“寒痛”,朱老主张温经散寒,而止其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四味乃辛温大热之品,善于温经散寒,宣通痹闭,而解寒凝。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者应酌减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朱老治痛痹,常以川、草乌配以桂枝、细辛、独活等温燥之品,川乌温经定痛作用甚强,凡寒邪重者用生川乌,寒邪较轻而体弱者用制川乌。因各人对乌头的耐受反应程度不同,故用量宜逐步增加,一般成人每日量由3~5g开始,逐步加至10~15g,且与甘草同用,既不妨碍乌头的作用,又有解毒之功。草乌治疗痹痛之功效较川乌为著,重证可同时并用。对寒痹患者用川乌、桂枝、仙灵脾等品,有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O”、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之效。除此之外,朱老还常用许叔微《本事方》中之麝香丸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痛甚者,可获迅速止痛之效。其方中用生草乌、地龙、黑豆、麝香,研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服7~14粒,日服1~2次,黄酒送服,多在三五日内痛止肿消。慢性顽固者,坚持服用,亦可获效。细辛可用8~15g,有人曾报道用至60~120g未见毒副作用,可能与地域、气候、体质有关,仍宜慎重为是。
对属于着痹的“湿痛”,朱老主张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已。常用生白术45g、苍术15g、熟苡仁30g、制附子15g,具有佳效。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
对于风寒湿邪化热之后的“热痛”,朱老常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随证加减,热盛者加寒水石、黄芩、龙胆草;湿重者加苍术、蚕沙;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六轴子等。

六轴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种子,苦温,有剧毒,善于祛风止痛、散瘀消肿,对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有著效,不仅能散瘀消肿,尤长于定痛,骨伤科多喜用之。尝取其加于辨治方中,以镇咳、定痛,颇为应手,对于风寒湿痹之痛剧者,尤为合拍。但此品有剧毒,用量宜慎,煎剂成人每日用1.5~3g,加入丸、散剂,每日约0.15~0.3g(小儿用成人量的1/3),体弱者忌服。在此方中配以寒水石,可加速疗效。寒水石辛咸而寒,入肾走血,历代认为功善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烫伤等症。今移治热痹之热盛而关节灼热肿痛者每获良效,且用后其抗链球菌溶血素“O”、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均趋下降,乃其善于清泄络中之热之功也。常规用药收效不著时,加用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可以奏效;用山羊角或水牛角30g亦可代用。关节红肿热痛,如仍不解者,可服用犀黄丸,当能挫解。有时加用知母20g、寒水石30g亦佳,因其不仅能清络热,并善止痛。倘同时外用芙黄散(生大黄、芙蓉叶各等份,研细末),以冷茶汁调如糊状,取纱布涂敷患处,每日一换;或用鲜凤仙花茎叶(透骨草)捣烂外敷亦佳,可以加速消肿止痛,缩短疗程。
对于痹久血瘀的“瘀痛”,朱老认为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采取透骨搜络、涤痰化瘀之品,始可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肿痛。而首选药品,则以蜈蚣、全蝎、水蛭、僵蚕、地鳖虫、天南星、白芥子等最为合拍。
其中虫类药之殊效已为众所周知,惟天南星之功,甚值一提。生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制则毒减,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各种骨关节疼痛具有佳效。《神农本草经》之“治筋痿拘缓”,《开宝本草》之“除麻痹”,均已有所启示。其用量制南星可用30g,以后可以逐步加至50g,收效至佳。
朱老认为,“湿胜则肿”,此为关节肿胀形成之主因。早期可祛湿消肿,但久则由湿而生痰,终则痰瘀交阻,肿胀僵持不消,必须在祛湿之时,参用涤痰化瘀,始可奏效。
关节痛而肿者症情较重;凡见关节肿胀者定有湿邪,其肿势与湿邪之轻重则往往是相应的。如肿势不消,湿邪内停,黏着不去,致气血不畅、痰凝、血瘀,三者胶结,附着于骨,则导致关节畸形。
肿胀早期,朱老常用二妙、防己、泽泻、泽兰、土茯苓等;中后期则须参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消瘀剔邪的全蝎、水蛭、地鳖虫、乌梢蛇等。
此外,七叶莲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有壮筋骨之效;又刘寄奴、苏木、山慈菇均善消骨肿,亦可选用。
朱老认为,凡关节红肿僵直,难以屈伸,久久不已者,多系毒热之邪与痰浊、瘀血混杂胶结,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必须加用豁痰破瘀、虫蚁搜剔之品,方可收效。
药如山羊角、地龙、蜂房、蜣螂虫、水蛭、山慈菇等,能清热止痛、缓解僵挛。如肢节拘挛较甚者,还可加蕲蛇、山甲、僵蚕等品;如属风湿痹痛而关节拘挛者,应重用宽筋藤,一般可用30~45g;偏寒湿者,重用川乌、草乌、桂枝、附子、鹿角片等。此外,青风藤、海风藤善于通行经络,疏利关节,有舒筋通络之功,与鸡血藤、忍冬藤等同用,不仅养血通络,且能舒挛缓痛。伴见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熟地黄、蜂房、石楠藤,并用蕲蛇粉,每次3g,每日2次,收效较佳。
类风湿关节炎毕竟是损及筋骨的病变,因此在辨治时,朱老强调须参用益肾培本之品,药如熟地黄、仙灵脾、仙茅、淡苁蓉、补骨脂、鹿角片、鹿衔草等,始可标本同治,提高疗效。
朱老还反复强调要处理好辨证与辨病的关系,注意扶正与驱邪用药比例,时刻不忘“攻不伤正,补不碍邪”的基本指导思想,解决好通痹与解结问题。
朱老在讲座的时候,还把他研究、使用的三味有效药物,进行重点介绍。他说: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穿山龙、川乌、鬼箭羽三味中药,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仅谈一点使用体会。
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别名甚多,如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但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以及卫矛科大芽南蛇藤的根,也叫穿山龙,不可混淆。本品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含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穗菝葜甾苷等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苷,乃生产甾体类抗炎药的原料。因此它不仅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改善冠脉流量、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主要药物。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首先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以后各地陆续报导,东北、西北诸省应用较多。《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是6~9g;《中草药手册》多为15g,少数达30g,东北地区常用量亦为15~20g左右。事实上,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在40~50g,30g以下收效不著。

朱老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多用50g为主药,确有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的作用。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是一味标本同治的好药,值得推广应用。
川乌是治疗类风湿的常用药,含乌头碱,张仲景《金匮》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风湿病疗效较佳的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对疼痛剧烈而偏热者,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知母,以制其偏。如舌红,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证,则不宜用之。本品有毒,宜用制川乌为妥。如用生者,必先煎2小时,以减其毒。如热象较甚,红肿热痛者,则暂不宜用;尤其是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脑病、心绞痛、脉结代,以及老年性心肺功能不全者,更须慎用。乌头碱及所含之其他成分可能有蓄积作用,如出现头昏、舌麻、流涎、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缓,是乌头碱中毒之症,必须立即停服,并用绿豆、干姜、甘草煎服,以解其毒。用量:一般制川乌6~15g为宜,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g为是。尽量不用生者,更不要川草乌同用,以免中毒。孕妇忌用,否则可能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好药要善用、慎用,不可滥用。
鬼箭羽又名卫矛,《本经》即有载录,味苦,性寒,善入血分,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一般临床较少应用,事实上本品行散入血,既能破瘀散结,又善活血消肿、祛痹定痛,凡是瘀血阻滞之症均可参用。《本经》称其“除邪,杀鬼蛊疰”,就是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有调节免疫作用,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上述诸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并常伴有不规则的发热,以及皮肤、黏膜损害,症情反复缠绵,有“四久”之特征,即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必及肾。临床常以之配穿山龙为主药,结合辨证论治,时获佳效。但气血亏虚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孕期,则不宜应用。用量一般15g左右,体实者可用至30g。《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病方,用鬼箭羽60~90g,水煎服用,就说明该药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只有虚寒证宜慎用之。此外,由于本品善解阴分之燥热,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型者颇合,不仅能降糖,而且对于并发心脑血管和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病变,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代谢功能,既能治疗,又能预防。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