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允许出错,学生才能敢于回答问题

 张富群 2019-10-10

                  陕西省丹凤中学张富群邮编:726200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私下里议论说,班上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老师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深思。后来我就在听课中注意关注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这个细节,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度反思。第一个问题是,很多老师采用一问齐答的方式多,像“对不对?”“对!”“是不是?”“是!”“会啦没有?”“会啦!”等。这样的提问方式,表面上看,气氛很是活跃,但它却是最无效的课堂提问方式,掩盖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个体来回答时,常常出现冷场,其原因就在这里。第二个问题是,当学生回答出错以后,一些老师的评价语言存在问题。例如:“你回答的不对”;“你回答的不好”; “错了”;“又错了”;“离题太远了”;“扯恁远干啥”;“脑袋瓜子不开窍啊”;等等。然后让另一名学生来说,或者老师自己自问自答的说出预设好的现成标准答案,把回答错了的学生长时间冷在那里,不予理睬,等等。这样的反面评价常常给回答问题出错的学生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使他们不敢回答问题,生怕出错,导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不愿配合老师,使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我觉得,学生上课不愿回答问题的根子不在学生身上,而是我们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出了问题。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爱因斯坦说:“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从人类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历史来看,试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试错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获得实践经验,积累第一手资料,从中加工提炼,获得灵感和顿悟,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共同特征。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如果“一问就答。”“一答就对。”这是老师所需要的结果,但这却是最低效的课堂提问。因为老师所提的问题不需要学生思考,是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对于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思考,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在预设问题时知道标准答案,但他对学生来说却不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因此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设的现成标准答案存在一定的距离是正常现象,学生回答中出现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课堂才具备了生命活力。问题不在于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敢于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允许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错,学生才能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真实的错误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当老师将这些课程资源加以分析和总结,就会从中发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就会使自己的课堂预设建立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根基之上,也才能使课堂教学切合学生实际,发挥最大的效益。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场所,允许学生出错,学生才能敢于回答问题。教师融错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理性智慧,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从学生当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出发,加以有效整合和提炼,进一步预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以丰富幽默的积极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自己就会以全新的姿态,进入更加广阔的教育教学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