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守体系:跨时间分配资源(二)

 wjfxh 2019-10-10

上一讲,我们讲了保险的第一个功能,对冲风险,那这一讲,我们就来看看,保险的第二个功能,跨时间分配资源。

那什么是跨时间分配资源呢?比如银行存款,这就是把现在的钱放在未来使用;再比如分期付款,其实就是把未来的钱放在现在就用,只不过将来再分期偿还。

而保险的跨时间分配资源,主要是让你现在的钱,在未来发挥作用。这也就意味着,通过保险建立起来的防守体系,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周期内依然有效。这个功能,在保险的演化中,在越来越加强。

保险的演化过程

在古代,人类社会为了对付灾害事故造成的影响,就会采取一些未雨绸缪的措施,最简单的比如屯粮,像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而古巴比伦也会向民众收取税款,来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等等。你可以把这些措施理解为最早的 “风险防范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风险的防范慢慢扩大到了贸易领域。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中海一带,海上贸易非常兴盛,但你想,那个时候航海技术有限,海上贸易风险非常大。

为了对抗这种风险,当时的航海商就提出“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原则,也就是让货物的最终受益方共同承担财产损失。

后来这种做法逐渐演化,就以商法的形式确立了“共同海损分摊”原则。就这样,保险演变出了财务补偿的功能。

但不管是风险制度还是财务补偿机制,本质都还只是一个风险交易所,通过提前防御或者向大家收取保费的方式来分散风险。

对承保方或者投保方来说,保险更像一个对赌游戏,承保方赌你不会发生风险,这笔保费就归他,投保方赌出现风险的概率很大,对方要弥补我的损失。

你看,到这个阶段,保险的主要功能还都是对冲风险。但今天的保险行业,已经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变化来自于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变化。

过去,保险公司能盈利,其实是靠赌赢的保费来保持公司运转和盈利。但如果赌输的太多,就可能会入不敷出,所以保险公司就开始从更多人那里收取保费,用保费去做一些投资,来赚取更多的投资盈利。

这个盈利模式的改变,就连带着保险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过去,保险公司不会跟你赌发生概率太高的风险,因为一旦需要赔付的人太多,保费就会亏个血本无归。

但如果保险公司可以靠着投资盈利的话,一方面,它就不用担心风险发生概率太高、赔付太多导致亏本。另一方面,它就不只是跟你对赌风险会不会发生了,它更像是通过保费的方式,向大家集资,保险公司拿着这笔钱去投资,但承诺在一定期限之后,或者某些风险发生时,给受益人更高的补偿或赔付。

这对投保人来说,也带来了一个好处,不仅不确定的风险可以被保障,连确定性的人生难题,比如子女教育、养老这些必须要经历的人生阶段,也可以借助保险的力量去提前安排了。

而且,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更多人交更多保费,它还愿意把投资赚来的钱拿出来和投保人分红,这也就是说,保险变得越来越主动,它变成了你拿到手的杠杆工具,过去你只是把现在的钱存到未来去用,现在你还有可能获得保险公司的分红,从中获益。

这个变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不仅仅你能解决的问题范围变大了,而且是你完全从一个活在对风险恐惧里的被动者,变成了一个提前管理风险的主动者。

什么意思呢?

对冲风险,是我不知道风险会不会发生,但我提前做一个防范,一旦风险发生,我交过了小保费,保险公司给我大补偿。你看,这追求的是“减少损失”或者说“保本”。

但现在不一样了,你要跳出当下这个时间维度,从一辈子这个时间周期来看,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或者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你都可以提前考虑,主动布局,这个时候,你追求的可就不是保本了,而是资源的最优配置。

从一辈子的时间维度看保险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会怀疑,李老师,保险真的有你说的这么好吗?

风险概率那么低,但保费又很高;保险收益离我很远,但保费支出就在眼前,钱花了却换不来马上看得见的收益,真心疼。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谈论意外啊死亡啊很晦气,卖保险的都是骗子。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些看法。其实,有这些疑问不奇怪,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专门花一讲来强调保险跨期分配资源的功能。

之所以会有刚刚那些疑问,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还站在当下去考虑保险,没有把自己代入整个人生周期去思考这个问题,当然,这也跟我们中国保险的发展历程有关。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时间相对比较短,正式兴起和发展,是从1979年才开始的,到今天也不过才40年的历程。

这里就存在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发展时间太短了,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财富生命周期,这才造成了认知偏差。

什么叫一个完整的财富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对照着美国来看。下面这个图是1800—2015年中美人均寿命和人均收入的对比图。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是从1890年开始,人均寿命和收入逐渐呈线性增长,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美国中产及中产以上的富人们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已经完整经历过了生老病死整个生命周期。

但再看看中国,中国的人均寿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就是在1949年左右才开始持续增长,而人均收入是在1990年之后才快速增长,之后才逐渐与美国同步。

也就是说,中国中产阶层积累财富的过程很短,到今天还不到30年,在这个阶段经济状况改善的中国人都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所以大部分都不知道风险对财富会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也就影响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风险偏好。

你应该也能感受到,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很喜欢借助金融工具加杠杆,比如信用卡、房贷、车贷等等,也敢于负债,而投资理财时,也偏好追求高收益,却对保险,并不感冒。

这就是因为我们这几代人积累财富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生命周期,他们考虑问题更多的是看当下,而对未来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就缺乏一个完整的长期规划。

但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就不一样,他们非常清楚父辈甚至祖父辈的财产是怎么积累下来,又经历过哪些风险。所以,他们不会让自己背负过多的负债,在面对人生存在的风险的时候,更懂得提前预防,也知道怎么利用保险工具来转移风险,管理风险的时间维度就完全不一样。

总的来说,中国的保险业乃至经济,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快速发展,这就造成大部分人在财富积累中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生命周期,大部分人看保险,仅仅还停留在当下这一个视角,而没有从一生、从跨时间分配资源这个维度上去考虑过,这就导致,当你真正到了风险发生的那个时刻,保险已经没法解决你的问题了。

本讲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保险的第二个作用,跨时间分配资源。我们之所以经常会忽视这个作用,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目前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财富生命周期。

所以,我想特别提醒你注意,在你考虑购买保险的时候,千万不能只站在当下去考量需求,更应该将目光投向一生,综合一辈子各个阶段的需要去配置资源。

思考题

从一辈子的时间维度来看,你有用保险来进行资源分配的计划吗?

欢迎你在留言区和我分享。

前两讲我们对保险的设计初衷、保险的功能,它能解决什么问题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下一讲,我就来讲讲,你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划重点

中国的保险业乃至经济发展,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快速发展,这就造成大部分人在财富积累中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生命周期,大部分人看保险,仅仅还停留在当下这一个视角,而没有从一生、从跨时间分配资源这个维度上去考虑过,这就导致,当你真正到了风险发生的那个时刻,保险已经没法解决你的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