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作为几年一考的选官制度,其难度和竞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自古以来状元便是十分为人所推崇的,而这从各地的状元街、状元饼等便可看出。即使在今天,虽然没有科举制度,但是高考状元也是被人们所十分推崇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状元,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最让人叹服的状元,此人名为康海,当时的榜眼(也就是第二名)孙清,看到他的文章后,马上跑到康海家,去向他下跪,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 康海为西安府武功县人,出生于明宪宗年代,此人自幼便时纷纷聪慧,早年拜冯寅为蒙师,出仕后又拜关中理学名家习毛诗为师。学成之后,康海和众多的读书人一样,选择进行科举考试。 孝宗弘治七年(1494),康海进入了当地的县学,当时的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杨一清见到此人后,对其才华夸赞不已,并断言其必然有一天会成为状元。 1498年,康海第一次参加会试,无奈落榜。经过了四年地苦读和积累,康海在1502年又再一次参加了会试。此次考试他准备充分,并且有了之前的经验,因此志在必得。但遗憾的是,会试之时,他只得了第四名,第一名为鲁铎夺去。康海十分不服气,对众人说到:“会试之时只是让了鲁铎,殿试必定不会再让与他人。” 到了殿试的时候,康海果然表现得十分完美,写出的文章不仅让考官十分惊叹,更是连明孝宗也赞不绝口,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因此,康海一举夺魁,自然是毫无悬念的。 会试之时,康海对鲁铎不服气,而康海夺魁了,自然不服气于他之人也大有人在,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当时的榜眼孙清。此人不仅不服气,还夸下海口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强上太多了。 然而,当孙清看到了康海的文章之后,一脸震惊,并十分佩服康海的见解和文笔,当即对自己所说之话十分懊恼。这个耿直之人,立马跑到了康海的家中,对其下跪,并说要拜其为师。 此事之后,再加上皇上以及各位考官的统一赞美,让康海成为了当时轰动一时之人,所有的读书人,都希望能够一睹其风采,康海一家也是声名大噪,而此后,康海更是以诗文名列明朝“前七子”之一。 虽然我们如今已然看不到这篇变今绝古之文了,但是我们通过这些故事,也能推断出康海的文采,究竟有多出众。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