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乡思是茶

 昵称步步高 2019-10-11

本文参加了【乡愁】有奖征文活动


故乡人喝茶从来不品,对茶具也没有什么讲究,不像《红楼梦》里的黛玉等人对对泡茶的器皿和水,以及茶叶特别讲究,尤其妙玉用的茶具是古董是精品,用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泡成招待黛玉和宝钗,倒在茶杯里细啜慢品。

我们家乡的人喝茶拿来自己的大茶缸子,倒进茶叶,用煮开的水一冲,等茶水凉了后端起来就喝,就像喝凉白开那样那叫一个痛快,说来也奇怪我们家乡的人从来不喝凉白开,大口喝茶和三姑、七姨、八叔聊天是他们的快意人生。

我家房后自家地里,就有种了一片茶树,种在坡边防止地里水土流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惊蛰时节,外面的气温依然很凉让人不得不裹紧一下棉衣。这时你会发现几次雷声之后,不经意间水芹菜长得满田都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偶然经过自家的地里一拢拢茶树开始冒出了新芽,让人眼前有了亮色和惊喜。

清明过后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采茶季节,茶叶里面,又数春茶最珍贵最价高。村里家家能算得上劳动力的都去茶厂采茶,来增加家里的收入。

茶厂是承包的,茶厂根据所采茶叶的品相,来定酬金,最贵的数抽芯茶,采一斤,手工费100块。茶分一叶一芯,两叶一芯。

那个年代钟表还没普及,鸡叫三遍之后,村民们麻溜的起床,胡乱的吃点昨天的剩饭,提着竹笼,带着水壶,麻溜的往茶山走。

到山上之后,天都开始麻麻亮了。初春的露水已打湿裤腿,找个茶垄茂盛的地方,便开始认认真真的采起茶来。等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采茶快的都采了一斤多茶叶了。

春茶不能捂,所以装春茶的容器不能拿太大,采满一斤就拿去茶厂收茶的地方过称以便保鲜保嫩。因为采茶的人多,茶厂一般不会马上就结酬金,负责人称完茶叶开一张票,上面写着多少斤多少钱,然后再忙着收茶,半个月之后再给结账。

看着茶叶的价位称完茶,拿着收据,内心不由得激荡出一股满足之情,然后再换个茶拢赶紧去接着采。

偌大的茶山老师忙碌的身影,大家忙着采茶也不忘开心地聊着茶叶的价格。农村人嗓门大老远就能听到采花人爽朗的笑声。

天慢慢的黑了,背着采茶的竹笼,揣着今天的收获,查着手里的票据,看着一天的收入,心里真是爽极了,走在路上大家谈笑着打闹着没有觉得一点疲劳,个个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里。

采春茶的季节一般就两个月,这两个月家家户户的收入都不少,到了立夏时节,茶叶长的速度太快,这时的茶叶就不值钱了,采一斤茶才五六块钱。这种茶虽然品相不太好却是家里常备的茶叶我们就喝这样的茶叶。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我们采茶所挣的钱供家里开销,我上学读书时每天母亲给我5毛钱的零花钱。

从古到今,茶乡的人人人都喝茶,大茶缸大口喝茶是茶乡的古风。我们这里的人茶瘾都大一家人围在一起喝茶,来了亲朋好友还是喝茶,村里人甚至端着一大茶缸子茶水在一起侃大山。茶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的补给站和身上的能量。

我的父亲是瓦工,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忙完了就给别人家修房。我的童年比较幸运有父母在家陪伴。

小学的时候,家里跟学校就十分钟的距离,每次放学后,小跑着回家。特别是夏天,气喘吁吁跑到家,已经开始口渴了,端起母亲给晾好的茶水,拿起大茶缸子就往嘴里倒茶水,一口气咕噜咕噜地喝个够。

晾凉的茶水入口时有一缕淡淡的苦涩,过后就是一阵清甜,特别的解渴。喝完茶缸子往那一放,又跑出去玩了。

家乡的茶不仅解渴,还特别的提神。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每学期都带上茶叶,整个大学用大茶缸子喝茶的只有我一个人,寝室的同学都笑话我的大茶缸子。每到此时我就朝对方翻开了白眼,渐渐地有人开始管我要茶喝,也用我的大茶缸子泡茶。他们说用我的大茶缸子泡茶比用玻璃杯有味道。后来,我的寝室也有人开始喝茶托我在家乡给他带茶叶。

后来参加工作了,每年过年回来待一段时间,每次走的时候都不忘带几包茶叶。我结婚后也常管家里要茶喝。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一转眼我也为人父了,依然喜欢喝家乡的茶叶,但是这座城市里的水泡不出家乡茶叶该有的味道,再贵的水都泡不出来,心里总觉得缺失了些什么,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春节到了,忙碌完公司的事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过年。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房子旁边的水井打一桶水烧开,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上一大茶缸子茶水,边喝茶边聊天,听父母说家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