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晓琳:徐健顺《普通话吟诵教程》学习笔记 第一讲

 MAY的学习簿 2019-10-11

徐健顺《普通话吟诵教程》学习笔记

第一讲白话诗歌吟诵

怎样学吟诵?吟诵就是古代的读书法,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中华传统读书法,古代教育最基本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作为一个整体接收下来并传承下去。这些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吟诵的方法,加上自己的理解: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吟通调,加上自己的乐感、自己的语感、自己的特点,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吟诵,这就是古人的学习方式。

初级学习者第一,学会唱歌,唱自己的歌一—就是度曲;第二,掌握音韵格律的知识;第三,学习基本的吟诵方法;第四,学会使用别人的吟诵调;第五,学习怎样进行吟诵教学,就是在中小学、幼儿园怎么样把吟诵的方法应用下去。

汉语度曲法。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就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拖长之后放到音律上就行了。

《毛诗大序》有这样的话: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心里头是你的想法,说出来就是“诗”了。怎么就成“诗”了呢?“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首先是心里有感情,然后说出话来,“言”就是说出的话。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诗歌、音乐和舞蹈的生成机制。它是从哪里出来的呢?首先是从感情里出来的,是自己有感情,然后把它说出来。说出来以后把它拖长,放到音律上,就成了歌。所以如果自己没有感情,唱出来的那个东西不能叫作诗歌。我们的诗歌是有定义的,不是只要有旋律唱出来的就叫诗歌。在中国的传统中,什么叫唱歌?唱歌是从自己的感情出发,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唱,立刻唱,是即兴的,给自己听,要么就是唱给特定的人听。我是唱给你听的,不是唱给一大群,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听的。如此,才有感情的真实,有真情实感的才可能是诗歌。

在中国古代,吟诵是音乐之根、吟诵的度曲法和唱法,也是所有汉语歌曲的共同基础。所以让我们从吟诵开始,重新学会唱歌,也就是唱自己的歌。

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它天然有声调,声调有升降,因而天然地具有旋律性,而且不同的声调有不同的含意,所以在中国人的心里,旋律是天然与汉语的声调有关的。当你唱一个向下的降调的时候,其实是在唱一个去声,去声的意思是坚决、明确。当你唱一个升调的时候,其实是在唱一个上声,上声的意思是细小、亲密。因为中国人平常听人说话的时候,就是这样上上下下、抑扬顿挫地听的,所以当他听歌的时候,他的心理上自然会和语言结合起来。

曲是腔和调的合成,就像两个波的叠加,这就是中国的音乐概念。所以我们总是说腔调,说南腔北调、没腔没调、荒腔走调,是吧?腔”和“调”,这是我们汉语音乐的两个基本概念。

什么叫依字行腔呢?就是字的乐音要按照字的声、韵、调来进行,字正腔圆,不倒字。“倒字”是传统戏曲界的说法,就是你的旋律和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有哪一个地方是矛盾的,就叫倒字。

什么叫依义行调?依义行调就是字和字之间的关系,乃至旋律都是由表达的含意来决定的。

依字行腔说的是字的唱法,要按照字音去唱。依义行调说的是字和字的关系,要按照含意去安排。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你把说出来的话拖长一点儿,调整一下,放在音律上就可以了。但你的话是怎么说的呢?你的话不是抑扬顿挫的吗?你不是有语法重音吗?所以旋律是根据含意来进行的,这就叫依义行调。

声母和韵母咬字要准确。声调:一声,平着唱:二声,往上唱;三声,拐着唱;四声向下唱。这个字怎么念就怎么唱。尽量放在音阶上唱,拖长它,不要着急,拖长了就会有唱歌的感觉,就会自然地把字放在音阶上唱。

每一个字要按照它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去唱,怎么说就怎么唱,怎么读就怎么唱,这就是依字行腔。

诗的调是根掘什么决定的呢?是根据这句话的含意决定的,也就是由我们对这句诗的理解决定的。这就是依义行调。每一次唱的时候,其实我们唱的是一个平调,只是唱出了每个字的腔。我们给这种平调起个处号叫“矿泉水调”。

吟诵技巧,总结为:单、连、顺、断、拖、开。本音音程消失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字的本音没有音程,即它只有一个单音,一字一音,我把这种情况就叫“单”。一个字只有一个音,没有滑音,不倒字,这就是“单”的方法,我们古代的乐曲很多都是一字一音的,就是遵循这个原理。

第二个方法“连”,就是我们让双方之中的另一方消失。“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前音到本音的这个音程,和本音的音程方向一致,本音的开始音可以与前音结束音不同,但是只是顺着本音声调方向更进一步而已。

“断”是做什么用的呢?首先用于强调。这就是音乐上说的“大跳”。向上的大跳经常表示强调,向下的大跳经靠表示感慨。

下一个方法是“拖”。“拖”是什么意思呢?所有的字拖长都是平声字。所以反过来,如果是平声的字,普通话就得是一声的字,不怕断。什么意思?它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只要拖长就可以,只要一拖,别人都会听出来它是一声的,这个就叫“拖”。这个技巧很明显是用在哪儿的?用在韵尾的,碰到平声的韵尾要压下去唱,古代是平低仄高。但为什么不怕倒字?压下去不还有最后一个方法叫“开”。

“开”是什么呢?强调哪个字就把哪个字排开,这个就叫“开”。合起来,单、连、顺、断、拖、开,六个方式,用到一起,就是度曲了。

我们现在学会把自己的理解唱出来,怎么理解的就怎么去读,怎么读就怎么唱。但是我们怎么来保证我们的理解是对的呢?这个事情就是怎么去把握这个作品的“义”的问题。

拿到一首诗要唱,首先要怎么办?要正确地诵读。你读得不对,肯定也唱得不好。你唱得再好听,也不能感动人,因为唱得不对呀。首先要读得对。

怎样才能读得对呢?就要依义行调,你要分析、要感受这首诗的含意,它到底在说什么,然后你才知道怎么安排这个调,也就是字和字之间的关系,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对于调来说,最重要的是高低关系,其次是长短关系,再次是轻重关系。我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基本的方法。

首先是关于句调的知识。句调整体大概分三种,一种是整体向上的,一种是整体向下的,一种是整体平的。

整体向上的句调一般表示疑问或者强调。

整体向下的句调一般表示判断、祈使或者感慨。

整体平的句调一般表示陈述。

其次是依义行调的分析步骤。一般来说,是从大到小,从高低到长短,从高到低,从长到短。从大到小,就是先分析段段关系,再分析句句关系,再分析字字关系。

什么关系呢?首先就是高低关系,哪段高哪段低?哪句高哪句低?哪个字高哪个字低?然后是长短关系,哪段长哪段短?哪句长哪句短?哪个字长哪个字短?然后是轻重关系,哪段轻哪段重?哪句轻哪句重?哪个字轻哪个字重?

诗,古体快近体慢,高兴快忧愁慢。

文,排比快散体慢,古体快近体慢,高兴快忧愁慢。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这句话是在疑问、强调还是判断、祈使、感慨,还是仅仅在陈述事实?

我们现在都会用矿泉水调、用普通话平调来唱这首诗。然后把该读高的字唱高一些,语气唱出来。然后就是反复吟咏反复修改,这个过程古代就叫作“涵味”这也就是学习的过程、理解的过程、思考的过程,直到你觉得满意为止,直到你觉得完全唱出了作者的感觉为止。

小学班主任刘晓琳

与萌娃共读共写共乐的日子

班级自主管理班级阅读故事

为萌娃们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