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课堂】艾滋病合并多种肝脏感染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红星影像 2019-10-11

流行病学

※ HIV与HBV感染存在相同感染途径(90~95%HIV感染者中存在HBV感染,10~15%成为慢性感染者),HIV感染中合并HBV感染十分常见

※ 免疫缺陷→HBV DNA复制水平↑,CD4 T细胞↓→清除HBsAg能力↓ →HBsAg、HBeAg转阴率均降低→HBV慢性感染机率↑→肝硬化及HCC↑

※ 慢性HBV复制患者→持续免疫激活状态→加快CD4 T细胞衰减→HIV复制增强→加快HIV/AIDS疾病进展

影像学表现

※ 肝脏异常表现:

1.肝脏质地异常:

(1)CT密度减低,T2WI信号增高(肝细胞水肿、肝内胆汁淤积);

(2)异常强化:动脉期门静脉周围/肝包膜下异常斑片状/楔形强化(汇管区/周围肝实质炎症反应明显,肝动脉充血),延迟期边缘区域强化>中央区域(门静脉/肝静脉瘀滞);

(3)静脉期“地图样”强化,表现为坏死区在静脉期明显强化,密度显著高于周围肝组织(肝细胞大片坏死)。

2.血管周围间隙增宽:门静脉/下腔静脉肝内段“晕环征”,指在CT或MRI图像上显示的围绕在肝内门静脉左、右支周围的环状影(肝内淋巴回流瘀滞)。其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必然出现的异常影像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 肝外异常表现:

1.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不大,囊腔缩小,黏膜皱缩但连续(急性期肝细胞充血、肿胀、变性坏死,肝内胆汁生成减少及一过性门脉高压致胆囊静脉压增高,囊壁浆膜下水肿、出血及炎细胞浸润,而胆汁引流尚通畅,胆囊腔内压力小于胆囊浆膜张力,增厚的胆囊壁以向囊腔内获取空间为主,胆囊增大不明显,囊腔缩小或消失,粘膜皱缩但连续,称为向心性水肿);

2.淋巴结肿大,多位于门腔间隙、肝门区域和腹腔干周围(淋巴结免疫应答,但HIV感染者免疫应答减弱,淋巴结肿大不常出现);

3.继发胸部改变(肝损、低蛋白血症)。

32岁,男性,HIV( )

CD4绝对值  381 ↓ cell/ul

CD8绝对值  819  cell/ul  

CT平扫示肝肿大,肝脏实质密度弥漫减低→肝脏炎性水肿

同一患者:动脉期示肝脏强化不均匀,肝内小动脉充血扩张,并可见小斑片状异常灌注区,以动脉期门静脉周围/肝包膜下为著,代表汇管区/周围肝实质炎症反应明显,肝动脉充血。

同一患者:血管周围间隙增宽:门静脉/下腔静脉肝内段“晕环征”(肝内淋巴回流瘀滞)。

肝脏结核

病理分型

浆膜型肝脏结核

※ 影像学表现:(临床最多见)

1.肝包膜不同程度增厚,可伴包膜下积液;

2.包膜区单发/多发结节,融合/不融合,多呈梭形,两端向包膜下延伸. CT 平扫呈低密度,少数可见病灶边缘或中心点状或斑片状钙化。MRI T1WI呈低信号,T2WI 信号不一。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或蜂窝状强化,强化环厚薄不均,可伴有局部包膜下积液;

3.梭形结节压迫邻近肝组织呈内凹现象,邻近肝组织受侵呈弧形低密度,类似“晕征”改变. CT 平扫呈低密度,MRI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呈等或高密度,是诊断浆膜型肝结核的重要征象之一。

25岁,男性,HIV( )

平扫示肝右前叶肝脏包膜增厚伴包膜下积液,并与腹壁贯通,形成窦道,其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局部肝实质塌陷。增强扫描局部肝包膜有轻度强化。

43岁,男性,HIV( )

平扫示肝右前叶肝脏包膜增厚伴包膜下积液,邻近肝实质受压;

增强动脉期示局部肝包膜轻度增厚、强化,邻近肝实质明显强化(箭头);

门脉期、延迟期示肝包膜持续强化,邻近肝实质强化趋于均匀。

粟粒型肝脏结核

※ 慢性期仅免疫力下降者可出现肝脏粟粒样改变(急性粟粒型肝结核全身症状明显,很少行肝脏CT检查;慢性期仅免疫力下降者可出现肝脏粟粒样改变)。

※ 影像学表现:

1.全肝弥漫分布,伴不同程度肝肿大;有时可无结节,仅表现为肝肿大;

2.中央干酪样坏死结节:T2WI 呈等/高信号,病灶周围可有反应性炎症,动脉期一过性强化, 病灶本身可无强化或轻度边缘强化,DWI高信号;

3.多发、不同密度或信号的病灶共存是粟粒型肝结核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肉芽肿、液化坏死、纤维化及钙化等。

粟粒型肝脏结核

肝结核瘤

影像学表现:

1.肝脏边缘多见。病灶花瓣状边缘为特征表现,由多个粟粒灶簇状排列;

2.强化方式:①病变早期(炎性肉芽肿):动脉期病灶周围肝组织一过性晕状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②病变晚期(干酪样坏死及纤维化):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周边出现薄环状延迟强化;

3.T2WI:①病变早期(炎性肉芽肿):高信号;② 病变晚期(干酪样坏死、纤维化、钙化):中央低信号,周围高信号(炎性肉芽组织和新生小血管)。

48岁,男性,HIV( )

CD8绝对值  109 ↓ cell/ul

CD4绝对值  26 ↓ cell/ul  

结核性肝脓肿

影像学表现:

1.常见于免疫力功能低下者;

2.脓肿可为多房囊性,急性期囊壁较薄,为新鲜肉芽组织,增强后病灶周边强化及内分隔样强化,慢性期病灶的囊壁较厚,为增生纤维组织;

3.与细菌性肝脓肿鉴别困难。

结核性肝脓肿可见花瓣状边缘

胆管型肝脏结核

影像学表现:

1.胆管型肝结核极为罕见,可表现为肝内胆管阶段或弥漫性扩张,胆管壁不规则增厚;

2.沿胆管分布的弥漫性粟粒状钙化是其特异征象。

肝脏梅毒

流行病学

1.病原体:苍白(梅毒)螺旋体(人类特有疾病);

2.传染源:感染后2年最具传染性,4年后性传播的传染性大幅下降;

3.传播方式:95%危险性行为,其他包括母婴、输血等;

4.与HIV存在相同传播途径,多见于危险性行为/输血后两者同时感染;

5.HIV合并肝脏梅毒的影像学诊断文献较少,且无特异性。

1.T2WI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箭)。平扫T1WI上肝突质信号普遍减低,且不均匀。抑脂增强T1WI,肝边缘强化明显,肝实质内信号不均,未见结节状强化病灶;

2.MR 诊断:肝脏弥漫性病变并肝大,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

3.血清学: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