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赛道思维与产业思维

 timtxu 2019-10-11

前几天与一个融资顾问聊起科技行业该如何做好融资服务的话题(这里没把互联网等行业归为科技行业),主要探讨赛道型的企业与科技企业特别是偏硬件企业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采用何种策略来应对。

「解读」赛道思维与产业思维

因为对方主要服务于美元类的基金,所以对赛道型的创业与融资非常熟悉。总的来说,赛道型的创业都是非常激进的,当看到某条赛道上出现新的机会时,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会集中所有资源砸进去,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一轮一轮的融资,开辟出新赛道,最终会有一两家胜出。这种模式在过去屡试不爽,而这些人在商业模式设计、解读以及运营效率的执行上都拿捏的特别好。在互联网的时代,诞生了BAT、京东、美团等优秀的企业。这种方式的逻辑是尽快的获取流量(包括用户),因为互联网的属性,边际成本很低甚至可忽略,只要成为此赛道上的第一,无论是市场空间、盈利能力、投资回报都是非常高的,所以无论是创业者、投资者和融资服务(FA)都喜欢。

但这种模式在科技行业其实很难成立。前几年很多基金特别是一线基金把赛道型投资的逻辑复制到科技行业,比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我们也确实看到在之前的几年里人工智能公司一轮轮快速的融资,拉估值,许多独角兽公司诞生了。但是与之前不太一样的是,人工智能是技术不是行业,作为技术,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的,周期长。更主要的是需要和很多传统行业相结合,而传统行业具有固有的利益格局,人工智能公司普遍对下游市场的需求不清楚。就算拼命砸钱砸资源,希望在短时间内砸出新赛道的努力很难奏效。同时,从流量和边际成本来说,很多场景根本没有流量概念,而是靠一个个项目赚营收,边际成本根本不像互联网行业那样可以忽略,这里有供应链成本、每个项目人力的成本、运维的成本等,从生意的本质来说,是传统的模式。所以虽然这几年这类公司估值涨的很多,但是从财务来看非常脆弱,如果经济继续下行,泡沫很难不破。

赛道型投资就像革命,往往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非常霸道的力量在短时间里砸出一个新世界,对原有产业里的关系具有破坏性。所以一旦成功,回报是非常巨大的。但这种机会却越来越少了,现在的社会下,其实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人做了,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某个行业格局的事情已经很难。

「解读」赛道思维与产业思维

而从产业思维的角度来说,对企业来说,是需要很好的融入到产业的价值链中,为产业链创造更多价值,促进产业生态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所以企业的很多创新其实是微创新,很多改变都是润物细无声。与赛道型的思维相反,产业思维更像是改革,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是共生关系,需要尊重原有的各方利益。原有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是种网状的复杂结构(如上图),这种结构的复杂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首先需要搞清楚里面各方的关系,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合理的定位,并制定自己的战略。由于关系的复杂,企业很难快速胜出,需要时间一点点积累自己的优势,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转化成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由于时间周期长,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暂时的领先与落后,后面都有希望翻盘,所以会带来更多的竞争者。

对行业之外的人来说,要快速理解这块的商业模式一点都不难,但是只有深处其中,需要长期扎根产业,理解产业变化的趋势与脉动,才能体会到其中各方之间利益转变的变化,才能得到超越同行的认知。对习惯于赛道型的创业者与投资人来说,从投资回报来说这样太慢了,很不适应。所以正像很多人说的现在VC行业已经进入3.0时代,也需要深入扎到产业中,尽可能扩大产业人脉资源,赚钱慢,而且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则更多。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