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蔬菜产业发展之潜力研究-董远

 齐德龙冬强 2019-10-11

  蔬菜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董远所在故乡黑龙江省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导致蔬菜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整体产业度不强。董远认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的蔬菜产业潜力较大,本文董远将对其深入分析和挖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以来,由于传统的蔬菜种植方式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促使蔬菜产业生产方式由大田种植向棚室种植转变,由普通蔬菜向绿色蔬菜转变。随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以及种植技术的提升,黑龙江省蔬菜产量、面积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403.5万亩,产量达到985.6万吨,产值605.1亿元。

  从种植方式上看,黑龙江省以传统的一季蔬菜为主,两季菜和棚室蔬菜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但所占比重仍然不大。2014年,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74.6万亩,比2010年增长21.3%,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18.4%。

  从蔬菜种植品种上看,近年来棚室菜品发展较快,食用菌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夏、秋菜占主体地位。2014年,秋收白菜占全省蔬菜产量的32.8%,葱蒜类蔬菜占全省蔬菜产量的11.2%;棚室蔬菜的主要种植品种茄果类、菜豆类蔬菜产量分别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13.1%和5.6%,总产量分别比2009年增长57.8%和28.6%,呈逐年上升态势。

  全省蔬菜加工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蔬菜加工产业原料主要为白菜、食用菌、马铃薯、玉米,产成品有酸菜、速冻玉米及食用菌相关产品。2014年,全省从事蔬菜和山产品加工、制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5家,占全省食用加工、制造业企业总数的4.5%,其中从事蔬菜、罐头精深制造企业仅有4家。

  黑龙江省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一季度正值严寒,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无法进行露地生产。加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技术研发滞后等原因,菜农普遍认可的一季蔬菜主要在8月份以后集中上市。上市后市场却又基本饱和,导致蔬菜价格偏低,农民从事蔬菜种植积极性不高。

  由于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规范化蔬菜专业合作社少,蔬菜生产水平及产出量在本地难以形成市场,加之本地菜农市场意识不强,产销衔接不紧密,使蔬菜生产、销售严重脱节。同时,与种植普通大田相比,蔬菜栽培技术高,农民不易掌握,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指导培训难以全面普及。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业废水、城市废弃物等不合理排放,引起菜田土壤、灌溉水源以及大气等生态环境污染。随着蔬菜种植比例的扩大、重茬连作地块增加,导致蔬菜病虫害家重,地力下降,从而引发化肥、农药等的滥用,制约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乡村从业人员较少,农村劳动力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全省农业从业从业人员647.9万人,比2013年减少18.8万人。蔬菜产业在种植业中属于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招工过程中,春、秋季大量劳动力投入到粮食种植、收获中,蔬菜产业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才能招到工人。

  随着生产方式、市场拓展、组织经营模式的创新使全省的蔬菜产业发展出现新的亮点。一是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改良温室结构、推广多层覆盖等增温保温技术,建设高效节能温室在不加温或辅助加温条件下,实现叶菜、食用菌和部分果菜周年生产。二是改变一家一户或家庭农场式的生产方式,通过蔬菜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企业自营等新的组织生产模式,由生产合作社、企业寻找市场,提供技术,指导生产,来解决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

  2011年,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启动以来,黑龙江省把蔬菜生产作为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的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优势产区,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技术服务,并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全力抓好设施蔬菜生产,打造规模生产基地,提高地产蔬菜供给能力,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