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艺术佛像画

 秦缘情 2019-10-12

唐代人们对菩萨信仰的普遍,使艺术家对制作菩萨像发生了很大的兴趣。菩萨像绘画得都很高大,很细致,菩萨像不再是群像,而单身菩萨像大为盛行起来。

菩萨及其属性和形象都最接近于现实世界的人。所以,古代的艺术匠师们给菩萨装束都作俗装,顶梳高髻,头戴宝冠,胸前杂饰珠串璎珞,臂腕佩带环钏;天衣飘举,长裙覆足,披帛从肩上一直垂搭地面;袒胸露臂,面相丰满端丽,身体比例匀称健美。

有些洞窟的菩萨虽然嘴角画着小髭,但给人的印象仍旧是女性,而且是典型的唐代贵族妇女,只是服饰上有所区别而已。

世俗社会中充满了苦难和烦恼,人们信仰阿弥陀佛,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但是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更受到人们的信仰。因为菩萨似乎总是大慈大悲,更能够解脱众生的苦难与烦恼。

唐时期所绘画的观音菩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古代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对人物的个性表现和心理刻画独具一格。

初唐第57窟的观音像最为优美,体态婀娜,神态略显沉思,头部微斜,脸为蛋形,细眉长眼,鼻直唇小,全身上下,珠光宝气,一手举颏下,一手下垂身后,赤足踩大莲花。这身菩萨画像是最精美的佳作之一。

大势至作为阿弥陀佛的右侍菩萨,与观音菩萨的形象十分相似,但手持物不同,观世音头戴化佛冠,大势至头戴宝瓶冠。第217窟是初唐后期的一个洞窟,此窟中的大势至菩萨体态匀称,面相丰圆,修眉细眼,浑身上下珠光宝气,遍体罗绮,双目下视,神态庄严。虽然嘴边有小胡子,但是,仍然显露女性的温雅特征。

在盛唐出现了许多单独观音菩萨画像。在第205窟中,高大观音头戴宝冠,系长裙,披巾带,亭亭玉立在大莲花上。在观音的右下方,还画有一供养人,通过目光对视和一串念珠,把神和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幅画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第320窟的观音菩萨保存完好,观音身材修长,一手垂净瓶,一手扬举柳枝,头有圆光,戴化佛冠,裸露上身,肩披罗巾,腰系长裙,佩带项链、璎珞、臂钏、手镯、流苏、环佩,衣饰华丽,面目清秀,唇边有绿色蝌蚪小胡子。目视前方,神情专注,赤足站在大莲花上。

到中唐时,由于敦煌地区被吐蕃统治者占领,壁画中的胁侍菩萨已无唐代前期那样姿态潇洒庄严,其衣饰虽依旧鲜艳富丽,但神情变得沉静和善,淡彩素雅。在第199窟中就有一幅大势至菩萨是中唐补画的。

第196窟是晚唐保存完好的洞窟之一。莫高窟壁画晚唐时出现屏风画,在196窟南壁经变画下方绘有一排菩萨,其中东起第一身,作侧面像,保存最为完好,面目虽有点模糊,但造型十分优美。一手托举莲花,一手下握巾带,腰系石榴长裙,脚踩两朵莲花,侧面背向,徐步前行,四周香花飞落,既是一身端庄秀丽菩萨,又似一位正在表演歌舞、快乐青春的女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