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认自己的平凡,从投资指数基金开始 文|望京博格

 墨子语 2019-10-12

文|望京博格

如果你面前有两个榜样:

一个是投资大师巴菲特(身价几百亿美元);

一个是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身价不到一亿美元)

你会学习哪个?

绝对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巴菲特,因为越有钱越成功,所以大家都要学习巴菲特,希望通过投资者让自己也成为亿万富翁。

成功的另外一面就失败,当我看到巴菲特成功的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什么?

指数代表市场的平均收益(在中国上证指数绝对不是代表市场指数,选择中证800全收益或者MSCI更为合理),平均收益代表有人跑赢了这个指数,同时有人跑输了这个指数。

如果不考虑市场的交易成本(佣金、印花税、管理费等等)并以指数作为基准,所有的投资者在进行一场零和的博弈。

什么是零和博弈呢?如果有一个投资者赚了10000块钱(正的)超额收益,必须有一个或者多个投资者贡献了10000块钱的(负的)超额收益……

如果巴菲特持续N年大幅跑赢市场,而且希尔伯克-哈撒韦的市值差不多在5000亿美元左右了,排名美国市场市值Top10的公司了。那么会有多少投资者的资产成为巴菲特超额收益的来源了呢?这个就是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同时,望京博格还要提醒大家,在A股市场每年平均的印花税与交易佣金差不多3000亿左右,指数作为基准,所有的投资者在进行一场负和的博弈,“一将功成万骨枯”就变成了“一将功成两万骨枯”……好在股票市场的指数是长期向上的否则也就没有人来投资股票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似乎在投资领域是不成立的,希尔伯克-哈撒韦的股票价格已经高达31.25万美元/股。在过去二十年,你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炒股赚的多呢,还是直接购买希尔伯克-哈撒韦的股票赚的多呢?答案:一定是投资巴菲特公司的股票赚的更多。

有人说“希尔伯克-哈撒韦”最大风险是巴菲特与芒格的年龄太大了,而且最近几年的投资业绩并不出色了,由于管理规模太大了。

彼得林奇是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共同基金经理,接下来我们看看约翰博格如何评价富达的麦哲伦基金。

1975-1983年麦哲伦基金几乎每年跑赢标普500指数22.5%,在绝大多数小规模股票型基金面向普通投资者之前(未向公众投资者开放)。麦哲伦在接下来的十年的业绩,尽管不再像其“孵化期”那样出类拔萃,但是还是十分优秀。在1984—1993年期间,麦哲伦几乎每年跑赢标普500指数3.5%。明星投资组合经理彼得林奇于1990年退休之后(当时麦哲伦基金的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基金业绩开始落后于指数,在之后的二十四年中麦哲伦基金每年跑输指数差不多 2%。在最近的近四分之一世纪里面,基金的累计回报为539%,标普500指数的累计回报为805%,麦哲伦跑输指数大约266%。

对于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更值得学习的一定是约翰博格并非巴菲特。承认自己的平凡,从投资指数基金开始!

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无法从直接购买股票赚钱,但还是想从股市里面赚钱,所以让渡部分收益,请基金经理帮管理,主动基金运作不够透明,指数基金规则已定,运作透明,所以,投资选指数基金。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持有封基 @银行螺丝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