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诗外传》卷四(2)

 zqbxi 2019-10-12

     君人者、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臣以礼事君,忠顺而不解,父宽惠而有礼,子敬爱而致恭,兄慈爱而见友,弟敬诎qū而不慢,夫照临而有别,妻柔顺而听从,若夫行之而不中道,即恐惧而自竦。(虽是相互,却有主动)此全道也,偏立则乱,具立则治请问兼能之奈何?曰审礼。(汉 明礼,识礼。《礼记·经解》:"君子审礼, 不可诬以奸诈。"《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天下,动天不当也。"《史记·礼书》:"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昔者、先王审礼以惠天下,故德及天地。动无不当。夫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应变而不穷,审之礼也。(贫穷却不卑屈,富贵而不骄纵,同时遇到各种变故能应对自如,这是因为明白礼仪的缘故)故君子于礼也,敬而安之;其于事也,经而不失;其于人也,宽裕寡怨而弗阿(不过分诃责);其于仪也,修饰而不危;其应变也,齐给(整饬完备。 《国语·周语下》:「身耸除洁,内外齐给,敬也。」韦昭注:「齐,整也;给,备也。」敏捷。齐,通「齌」。 )便捷而不累;其于百官伎艺之人也,不与争能而致用其功;其于天地万物也,不拂其所而谨裁其盛;其待上也,忠顺而不解;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其于交游也,缘类而有义;其于乡曲也,容而不乱。是故穷则有名,通则有功,仁义兼覆天下而不穷,明通天地、理万变而不疑,血气平和,志意广大,行义塞天地,仁知之极也,夫是谓先王审之礼也。若是、则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如赤子之归慈母也。曰:仁刑义立,教诚爱深,礼乐交通故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作为人君,就要把礼都推行到位,做到一视同仁而没有偏私,这样臣以礼来侍奉君主,就会忠顺而不困惑,做父亲的宽惠而有礼,子女就会恭敬而尊重是,兄长仁慈友爱,当弟弟的就会尊敬机时不敢怠慢,丈夫能做到有威严又懂得爱护,那么妻子就会柔顺听从,如果丈夫不能行正道,就应该引起自己的恐惧与警惕。这种道理,如果只是建立在某一个方面就会引紊乱,国家才会安定。如何才能兼顾呢?审察礼。以前,圣贤之王通过审察礼以惠及天万民,所以他的恩泽也就就及于天地,一举一动没有不恰当的。君子为人恭敬而不恐惧,敬畏而不胆怯,贫穷而不卑屈,富贵而不骄奢,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因为明察于礼啊!所以君子对于礼,都能严肃认真地保持;对于事情,他能把握常道而尽量不犯错误;对人,他能够做到宽容而不过分诃责;对于容貌举止,他能加以修饰却不自命清高;应对各种变化,他能敏捷应对但却不觉得疲惫;即使他对于各种工匠和有技艺的人,他也不争能而是完全运用他们的劳绩;对于天地万物,不破坏它们的规律而是选择了好的方面使用;对于长上,忠心顺从而不懈怠;对于属下,能做到公平而不偏私;对于朋友,能根据贤肖分类不同的对待,但都符合义;对于乡下的人,能宽大包容而不失礼义。所以贫困时也能得到美好的名声,显达时就能建立起伟大的功业,仁义披覆天下而无穷尽,他的明智能通达天地间的道理产,治理千变万化的事情,而毫不迟疑,血气平静和谐,志向远大,仁义充满天地之间,仁智达到最高的境界,古代圣王明察礼法就是这样。能做到这个地步,老年人就安逸,年轻人怀念我,朋友相信我,好像婴儿依附慈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回答说:因为仁爱显著,道义建立,教化真诚,爱护深切,礼乐遍行的缘故。《诗经》上说:“礼乐合符于法度,谈笑都很适宜。”

       引申: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中国古代经典《十三经注疏》所阐述的大体都是礼的思想。其实“礼”的内涵十分丰富,与中国传文化提倡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形而上的东西,礼既可以是文化的理念,也可代表秩序与法律,也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与价值追求。

       在这段落论述中,礼就诠释为了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的各个方面,从君主到君子,几乎都包括了。

        从君主的角度,就是要把礼治惠及全体百姓,而且还必须做到不有偏私。既而就从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都必须以礼来支撑,建立全面的礼才能使天下太平。

        然后着重讲了君子应该如何来践行礼、体现礼,并对礼从“恭而不难,敬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应变而不穷”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并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指明了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其实也就是君子的评判标准。

       最后,就对这种礼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阐述,认为如果按照礼乐的理念来处理各种关系,规范各类行为,就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社会境界。

  晏子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子贡怪之,问孔子曰:“晏子知礼乎?今者晏子来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见我,我将问焉。”俄而晏子至,孔子问之。晏子对曰:“夫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运行迅速;行走迅速。),臣敢不趋乎!今君之授币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礼中又有礼。赐、寡使也,何足以识礼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晏子之谓也。

  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广百步,长百步,为百亩。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原始共产主义)诗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小雅·信南山》)今或不然,令民相伍,有罪相伺,有刑相举,使构造怨仇,而民相残,伤和睦之心,贼仁恩,害士化,所和者寡,欲败者多,于仁道泯焉。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诗经.桑柔》

  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于道。故驷马之家,不持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马之入,(伐冰,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千乘之君,不通货财,冢卿(孤卿;上卿。六卿中掌国政的人。《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 孔晁 注:"冢卿,孤卿。"《荀子·大略》:"冢卿不修币。" 杨倞 注:"冢卿,上卿。"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追此讯前主,答云皆冢卿。" 清 褚人获 《坚瓠首集·铨部》:"冢卿无计定官衡,枯竹拈来却有灵。")不修币施,大夫不为场圃,委积之臣,不贪市井之利。是以贫穷有所欢,而孤寡有所措手足也。诗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那里有丢落的束束麦子,这里遗漏的禾穗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妇的手中宝。《诗经.小雅·大田》

  人主欲得善射及远中微,则悬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内不阿子弟,外不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谓之大道也哉!虽圣人弗能易也。今欲治国驭民,调一上下,将内以固城,外以拒难,治则制人,人弗能制,乱则危削灭亡可立待也。然而求卿相辅佐,独不如是之公,惟便僻比己之是用,岂不谓过乎!故有社稷,莫不欲安,俄则危矣,莫不欲存,俄则亡矣。古之国千余,今无数十,其故何也?莫不失于是也。故明主有私人以百金名珠玉,而无私以官职事业者,何也?曰:本不利所私也。彼不能而主使之,是闇àn主也;臣不能而为之,是诈臣也。主闇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矣,俱害之道也。故惟明主能爱其所爱,闇主则必危其所爱。夫文王非无便辟(1. 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 《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於耳与?便嬖不足使令於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荀子·富国》:“观其官职,则其治者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慤:是明主已。”2. 泛指在身边供使唤的人或帮闲者。 清 戴名世 《北行日纪序》:“倡优便嬖之徒居其门下者,輒倾囷倒廩以与之而无所惜。” 黄侃 《哀贫民》:“凡乡必有游荡不事事喜与佗人事者,愚民尊惮之,实亦富人便嬖也。”3. 邪佞之臣。 《荀子·君道》:“然而求卿相辅佐,则独不若是其公也,案唯便嬖亲比己者之用也,岂不过甚矣哉。”《汉书·佞倖传赞》:“一朝帝崩,姦臣擅命, 董贤 縊死, 丁 、 傅 流放,辜及母后,夺位幽废,咎在亲便嬖,所任非仁贤。”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人主亲贤士大夫,而远近习便嬖,则可以涵养德性。”)亲己者,超然乃举太公于舟人而用之,岂私之哉!以为亲邪?则异族之人也;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以为姣好耶?则太公年七十二,齫yǔn然(无齿貌。 )而齿堕矣!然而用之者,文王欲立贵道,欲白贵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国,而不可以独,故举是人而用之,贵道果立,贵名果白,兼制天下,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二,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莫不为天下显诸侯,夫是之谓能爱其所爱矣。故惟明主能爱其所爱,(就像爱屋及乌一样,他爱的你也爱,他喜欢的你也要喜欢一样。)闇主必危其所爱,此之谓也。大雅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诒:通“贻”,留下。孙:音义同“逊”,顺。燕:安定。翼:帮助。子:指周武王之子成王。 留下安民的好谋略,以帮助后代安定王语业。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论》:“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唐.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追惟皇考,孝于事亲,忠于事君,恭于立身,惠于临人。总是四行,旁通具美。贻厥孙谋,以燕翼子。”也单引〔贻厥孙谋〕。北魏.温子昇《常山公主碑》:“立行洁于冰清,抗志高于黄鹄。停轮表信,阖门示礼,终能成其子姓,贻厥孙谋。”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臣闻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小雅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死亡日子难逆料,时间无多难相见。)危其所爱之谓也。

  问者不告,告者勿问,有诤气(竞争好胜的意气。诤,通" 争 "。)者勿与论。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然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然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然后可与言道之极。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瞽,可与言而不与言,谓之隐,君子不瞽,言谨其序。诗曰:“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不致怠慢不骄狂,天子因此有赐赏。《诗经.采菽》)言必交吾志然后予。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子为亲隐,义不得正;君诛不义,仁不得受。虽违仁害义,法在其中矣。诗曰:“优哉游哉!亦是戾矣。”(从容不迫很自在,生活安定多逍遥。《诗经.采菽》

       子女为亲人隐过,义得不到正张,君诛不义之徒,就失去了爱仁。不过虽害了仁义,法却在其中。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诗经.角弓》)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主,姓姜,名小白。

  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③贵:认为……宝贵。

  ④非:不是。

  ⑤苍苍莽莽:形容广阔无边。

  ⑥君:名词作动词,做……君主。

  ⑦与:亲附,拥护爱戴;赞许,称赞 。

  ⑧辅:辅佐,协助、帮助。

  ⑨非:非难,责怪。

  ⑩背:背弃,违背。

  ⑾《诗》:即《诗经》,四书五经之一。

  ⑿人:这里指统治者。

  ⒀遂:终究。

  ⒁未之有也,“之”:宾语前置,代词,代不灭亡这件事。

  【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于是)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它)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它)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它)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它)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诚爱而利之,四海之内,阖若一家;不爱而利,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出则为宗族患,入则为乡里忧。诗曰:“如蛮如髦,我是用忧。”(小人无礼貌粗野,我心因此多烦忧。《诗经.角弓》)小人之行也。

  有君不能事,有臣欲其忠;有父不能事,有子欲其孝;有兄不能敬,有弟欲其从令。诗曰:“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道理忘。《诗经.角弓》)言能知于人,而不能自知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