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大沽盐场制盐全程

 dongchang 2019-10-12


当我们每天吃着香喷可口的饭菜时,最重要的调味品——食盐几乎不可或缺。可你知道解放初期,盐是怎样制成的吗?1951年,在人民盐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天津大沽盐场就已是当时中国的大型海盐场之一。它位于天津市海河口两侧,东临渤海湾。(组图摄影 吴宝基/人民画报;图片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当年,每当潮涨之际便将涌进的海水引入水沟,从巨大的电动扬水机把大量海水抽进池子里开始,就进入到制盐的流程。在大沽盐场内开辟有许多试验池,池板有用水泥做的、木板做的、铁板做的、芦席做的。这是化验员正在检查卤水的浓度,测定哪种池板易于结晶。

压碴。为使池板能多次使用并易于卤水结晶,每次须将剩余的卤水和浮土混合存放于卤井中,并分次引进不同浓度的新卤水将池板重新泡压,这个过程叫做压碴。


破碴。各段蒸发池里的海水经蒸发后,氯化钠浓度增高成为了卤水。当温度达到22度时,引进结晶池蒸晒,到24、25度便逐渐结晶,成为薄薄的盐块,此时便可开始扒盐。


池道扒盐。从破碴开始,经揽荒、归堆至滩坨,这样的流程是一般盐场惯用的扒盐方法。大沽盐场自1951年起,便已开始采用大清河与汉沽盐场的进步经验,改用池道扒盐方法。

归堆和吊盐。将池里扒起的盐归成小堆,搬到池道上堆放,这叫归堆;而把这些已归堆的小盐堆搬运到盐场大道上堆放的过程,叫吊盐;被存放在大道上的盐堆,叫做滩坨。经过这些步骤后,盐算是制作完成!
当时,大沽盐场的多数盐工都住在这样新建的宿舍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盐工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均在不断提高着。经过恢复和建设,如今的大沽盐场早已更名为长芦塘沽盐场,1957年以后,年产盐达到1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海盐产量的10%,成为中国产品质量全优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