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小学课本走向莺歌海盐场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大多数的人知道“莺歌海盐场”,大概是由于小学语文课本与中学地理课本,课本上介绍莺歌海盐场是海南最大的盐场,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号称“中国第三大盐场”,也是亚洲最大的“井”字形盐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了慕名已久的莺歌海盐场,意欲亲眼对课本之外的“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看一个究竟。


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西南部的海滨,这里的海水浓度达到波美度3.5底,是世界上仅次于死海和红海的最咸海区之一,被称作“苦海”。


来到莺歌海盐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银海,恰像镶嵌在干旱平原上的一面明镜闪闪发光。

盐场的地势就像一个口袋,只要把南海的波涛关了进来,它就会像一只神奇的蒸发器,用那取之不尽的海水和阳光,制成银塑似的群山——盐堆。


   
标准盐池长60M宽50M,盐池长底层是层防渗漏的黑土,上面需铺一层细沙。


   
涨潮时,海水从纳潮口流入储水湖。


   
通过扬水站提升


   
再经过若干简陋的闸门,经过水渠,流过初、中、高级蒸发池。


   
海水浓度便逐级升高,成了人们平常讲的卤水。


   
卤水进入结晶区,经过晒制,慢慢结晶出白色的盐粒。


       
每天下午一辆辆收盐机忙着收盐,机后铲起一道道雪白的盐花,机前的旋转刀片,迅速地把盐捣碎,盐粒通过自动传送带进到机仓里,运到池畔,堆成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小银山。


   
这些优质盐,通过场区十多股火车道源源不绝地运往海内外。


   
三千多公顷的大平面,像棋盘一样摆在人们的眼前。那一格一格的远远近近的池滩,又都那么整齐,那么鲜明耀眼。


   
有作家描述道:要是你临空一看,就可见其间有绿莹莹的储水湖,有黄澄澄的卤水池,有白晶晶的结晶池。还有浓度不同的池区,在阳光下焕发出不同的色调:淇蓝、浅黛、轻黄、淡紫……到处浮泛着一派诱人的水光。原来,海水纳进场区后,随着流程走动而不断变化,变得处处是怡人心目的玻璃世界。


   如此美景,连大文豪郭沫若都禁不住欣然命笔。1962年2月的某个下午,郭老来到莺歌海东面的金鸡岭上,面对已初具规模的南方大盐场,诗兴大发,吟哦成篇:

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长春极乐园。
    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
    国防民用齐兼顾,生产钻研两不偏。
    绿化他年期更好,浩荡前途可乐观。


   
莺歌海与盐的这种自然天成的联系,首先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条件。

   莺歌海南面有宽200米到500米的天然大沙堤,长十几公里,沙滩平缓绵延,沙质洁白松软,形成一道漂亮的沙坝,既可防汛,又可防浪。
   北边的岩石礁盘,缓缓平铺,犹如天造地设的屏障,挡住了海风和海浪,使这里新月形的海湾,水面如镜,舒展、平缓。


   
由于近3800公顷的范围内,三分之一为沼泽和咸湖,盐场周围没有能排注大量淡水的河流,海水不易稀释,所以莺歌海海水的含盐度极高,波镁度长年保持在3.5度左右,即100升海水中含有3.5升盐,其含盐度在中国属于最高,在世界上也仅次于死海。

   在水道口附近,有300米长的纳潮道,也是自然天成。所以老盐工们都说,这样的条件,不用来生产盐,那不是浪费吗?


    日本侵略者占领海南时,也发现了莺歌海优良的制盐条件。他们用强盗的口气写了洋洋万言的《莺歌海由来》的报告,趾高气扬地向世界宣布:开发东亚第一盐场。由于中国人民抗战力量的破坏和打击,日本侵略者始终没有如愿以偿,只建起一个纳潮口,就匆匆撤出。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想开发莺歌海,但最终只是在三亚成立了筹备处,开发计划没有实施,更没有实现。


      盐场的产品——盐巴,这还只能算是盐的毛坯。盐巴最终变成我们能吃的食盐,还需要运到到专门的工厂,按更严格的卫生标准与品质检测要求加工。


   
资料介绍,盐场还有世界上最咸最苦的卤水,就象欧洲的死海水一样,游人可以躺在卤水里水疗;可以去泡涂卤缸里的黑泥,这对冶疗关节炎、风湿病、皮肤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还可以站在金鸡岭的“观日台”上,观看莺歌海的落日、梦幻般的海上落日,等待观看太阳沉入大海的动人一刻,晚霞“最美不过的夕阳红”。


但愿莺歌海盐场能成为海南最有特色的工业旅游景区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